黃望明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昌客車車輛段質檢員全國勞動模范、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我是武昌客車車輛段黃望明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黃望明。我們工作室自2014年成立以來,聚焦“交通強國、鐵路先行”使命擔當,圍繞客車安全重點,發揮團隊成員技能特長,開展技術革新和質量攻關活動,解決了多項影響客車安全和質量的關鍵性問題,培養出一大批崗位技能職工,為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2015年被湖北省總工會命名為首批示范性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
創新理念:技能讓人生出彩,安全讓旅客放心
攻關方向:組織開展鐵路客車技術攻關、成果交流、學習培訓等實踐活動,促進安全規范管理和服務質量創優
成員組成:工作室現有成員15人,其中“鐵路工匠”2人,高級技師6人,技師3人,助理工程師4人
收獲榮譽: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命名黃望明技能大師工作室;湖北省總工會命名示范性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
我們工作室每年圍繞客車安全關鍵點開展風險研判和技術攻關。先后組織了“改進客車15號車鉤鉤提桿防跳裝置”“完善塞拉門常見故障判斷及處置流程”等技術攻關76項,有效解決了影響行車安全的重點問題。工作室成員按照各自專業特長分工,編寫內容規范、圖文并茂、標準統一的《作業指導書》56項,提示職工作業安全事項,正確使用工具設備,規范作業工序流程,明確質量標準目標。
我們積極發揮勞模先進示范引領和“傳幫帶”作用,制定培訓計劃,編寫授課教材,采取視頻教學、案例講學、交流助學等形式,為職工講授客車新技術、新知識,解讀安全新規章、新標準,答疑職工知識難點、疑點問題。針對現場職工實作技能不足的短板,工作室成員定期到車間班組面對面向職工傳授業務技能,手把手幫教職工練就絕活絕技,幫助職工提高實作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工作室成員還與青年職工結對子,每年簽訂《師徒合同》,采取崗位培養、現場指導的方式,盡快提高青年職工獨當一面的能力,加速了人才梯隊的建立。
我們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管理制度,建全工作臺賬,設立專項經費,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和研討交流,推進創新實踐。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激勵評價機制,每年確定績效目標,工作室技術創新獲得成果根據不同等級給予獎勵。工作室采取“一拖二”模式,在車間成立“汪召坤工匠小屋”和“劉俊偉工匠小屋”,作為工作室創新延伸平臺輻射到生產一線和關鍵崗位,吸納工人技師和生產骨干組成創新小組。每年組織“五小”成果評審并進行獎勵,一大批靈巧、管用、實效的創新成果投入生產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