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洲,胡 凱,石青春,李天豐
(1.浙江大學 安全保衛處,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浙江 杭州 311800)
大學校園作為師生重要的教學、科研、生活場所,高校校園安全倍受社會各界關注,這對校園的安全防范系統提出了新的考驗,也成為加強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高校校園進一步對外開放,與社會的聯系日益密切,校園安全治理也面臨著治理對象復雜化的難題:校外無關人員隨意穿行,人員通行數據無跡可尋,發生案件取證和追溯困難,校園安全存在較大隱患。在面對諸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校內承接社會重大賽事、活動期間,如何有效對進校人員進行管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單純依賴人工核驗,費時費力,通行速率低下。在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背景下,建設人員進出校園管理系統,實現校園管理由“全開放”向“有序開放”、由傳統門衛管理向智慧校門管理轉變,是提升校園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環,也是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舉措。本文以浙江大學為例,介紹在各校區建設人員進出校園管理系統情況,探索人員進出校園管理系統對助推校園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作用與意義[1-2]。
浙江大學作為國內辦學歷史悠久、實力頂尖的高等院校之一,具有校區多且不相連、人員多且復雜、校門多且分散等特點。特別是位于杭州的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五校區,分布于鬧市區和風景名勝區,外來人員進出頻繁,時常發生有關校外人員的治安糾紛和不文明行為,嚴重破壞了校園治安環境,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給本已不堪重負的校園安保工作增添了新的負擔。
目前,浙江大學校園進出人員主要包括教職員工、學生、外來訪客和服務保障人員。之前,校內人員可自由出入校園,校外人員進校需攜帶身份證,登記信息后通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學校為防控疫情實行封閉式管理,所有進出校人員需憑通行碼或持工作證明方予以通行。管控措施施行后,校門通行面臨巨大壓力,出現連續性擁堵。
為從源頭掌握進校人員身份,解決校門擁堵問題,讓符合條件的師生能快速入校,實現校園精細化管理,保證入校有身份,進出有數據,數據可查詢,故借助先進、成熟的技術手段建設人員進出校園管理系統,對進出校人員進行可靠、快捷的身份識別及智能化管理尤為迫切[3-4]。
運用當今較為成熟的人臉識別、證件識別和圖像識別技術,實現完全智能的和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身份鑒權系統,配合高效率閘機設備進行校園出入口通行控制。學校安保部門通過后臺管理系統進行通行數據查詢與分析,可實時掌握進出人員信息,與校園視頻監控系統聯動,實現全流程精密智控,最大限度對師生行動軌跡形成可追溯的閉環,為維護校園安全秩序提供整體性解決方案[5]。
人員進出校園管理系統是一個綜合性系統,內部包含多個子系統,主要由人行閘機系統、后臺管理系統、數據庫系統和預約系統組成。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人員進出校園管理系統架構
人行閘機系統主要由部署在各校區出入口的具有人臉識別、比對功能的終端及證件閱讀器和二維碼掃描器的通道閘機組成。綜合人臉識別、IC卡和二維碼等驗證模式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盡可能多的滿足師生、員工進出需求。學校人行閘機系統采用人臉、校園卡、身份證和二維碼4種方式作為身份認證的介質,一般情況下,師生只需使用其中一種便可正常入校。
在選擇通道閘機時,學校綜合考量各校區的實際場景,考慮到校門口人流量大,非機動車進出頻率高,為滿足高頻次通行需要,閘機選用拍打式擺閘樣式,設定人行通道寬度為650 mm,非機動車通道寬度為1 100 mm和1 400 mm兩種規格,方便單車和三輪車通過。為保證安全性,選用有機玻璃作為閘機閘擋材料,降低對行人和車輛的傷害。注重耐用性,閘機需具備較好的抗寒防水防潮防塵性能,滿足室外環境使用要求[6-7]。
后臺管理系統作為人員進出校園管理系統的控制中樞,是對全校人臉通道閘機進行綜合管理的信息化平臺,支持對接不同功能的校園系統、外部應用系統,承擔著人員信息授權(人臉照片、校園卡信息、身份證號)和通過權限信息下發至現場閘機設備的責任。同時,將前端獲取的現場人臉抓拍圖、校園卡號、身份證號信息通過網絡傳輸至后臺管理系統。
后臺管理系統還具備數據查詢和統計功能,可提供全校分時段、分人員類別、分用戶身份等靈活的查詢統計、報表功能。此外,還可設置管理員必要操作權限和查看閘機運行狀態功能。
數據庫系統由學校現有的校園卡庫、浙大通行碼庫、校園數據中心庫、預約數據庫組成。各數據庫數據流轉及包含字段信息如圖2所示。

圖2 各數據庫數據流轉及包含字段信息
校外人員來訪均需通過預約進校。校內被訪者通過預約系統的電腦或移動端預約:填寫來訪人員詳細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和進校事由等),確定來訪時間和校區,登記來訪車輛信息。預約信息填寫完成后提交等待審核,審核通過后訪客便可按照預約時間來校,憑身份證實名自助核驗過閘。根據學校疫情防控需要,來訪人員信息還將進行健康碼核驗,一旦來訪者健康狀況不符合要求,將無法預約[8-9]。
人員進出校園管理系統使用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人員進出校園管理系統使用流程
系統按照進出人員類別,將人員分為校內師生和外來訪客。校內師生在取得浙大通行碼后,通行碼數據將與校園卡數據庫在校園數據中心進行關聯,后臺管理系統獲得關聯數據后將完成下發。校外訪客由校內人員預約登記后,提前將訪客身份證信息錄入系統,完成身份預注冊和期限內預授權后方可入校[10]。
4.2.1 人臉識別認證
閘機人臉識別終端將現場采集的人臉與存儲于本地人臉庫內的照片進行核驗比對。對符合通行權限人員,向閘機輸出開閘信號,同時閘機將身份信息及現場抓拍圖片上傳至后臺管理系統進行完整記錄,完成通行流程。
4.2.2 校園卡認證
師生將校園卡置于閘機讀卡器上,讀卡器讀取校園卡內的物理卡號,與后臺管理系統下發閘機內的物理卡號進行比對,卡號一致則輸出開閘信號,由閘機上傳通行數據。
4.2.3 身份證認證
閘機讀卡器讀取行人身份證內的人像照片和身份證號,與后臺管理系統下發至閘機內的身份證號進行比對,同時抓拍現場人臉與身份證人臉進行人證比對,身份證號和人臉照片兩者判定一致后輸出開閘信號,閘機上傳通行數據完成記錄。
4.2.4 二維碼認證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學校為需要進出校園的師生開發了與健康碼相似的“浙大通行碼”,師生進出校申請審批通過后會生成屬于個人的二維碼,而二維碼便是師生進出校的電子憑證。打開手機調出浙大通行碼,對準閘機二維碼掃描器,掃描器解密讀取二維碼內的身份證號信息,與后臺管理系統下發閘機內的身份證號進行比對,身份證號一致后輸出開閘信號,閘機上傳通行數據。
浙江大學在杭州五校區部署人員進出校園管理系統后,師生使用后多持好評。人臉識別閘機的“無感”通行有效提高了師生體驗與通行效率,并且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安保人員的工作強度,解決了進校人員管控這一校園安全管理痛點。未來,在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視域下,將進一步完善人員進出校園管理系統,更有力地推進校園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和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