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宇
(吉林師范大學,吉林 四平 136000)
高考是我國網羅適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全面人才的重要方法,關系到我們何時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夙愿,因此高考試卷是否真的能反映課程標準要求,其一致性到底怎樣,便成了主要研究課題:課程標準與學科水平考試一致性到底多大?如果一致性不佳如何進行改善?怎樣設置高考試題使之更貼合課程標準和社會發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決定用Webb 模式為研究工具進行一致性檢測,以期能得到一定數據和成果,為課程標準的實施與編寫、學業水平考試的編制提供一些參考。
高考中所要求的力學板塊知識絕大多數都集中在必修一、二,這其中包含了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整體法與隔離法、化曲為直、能量與運動的轉化等物理思想,這些物理思想都是每年高考必考重點難點,不僅如此,整個高中物理知識都是一個整體,必修一必修二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在必修一二知識的學習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那么對之后的靜電場、磁場等電學知識的學習會產生良好的正遷移效果,正因如此,力學板塊的知識,可謂是整個高中物理學習的重中之重,是學好物理的基礎。
為了研究方便客觀,所以我們把必修一、二設置成一級標題,用數字1,2 表述。必修二中包含三章內容,分別是曲線運動、萬有引力與航天、機械能守恒定律,我們把這七章知識設置成二級標題。每一章知識中又細化分為更具體的目標條目,例如必修二第五章分為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實驗:研究平拋運動、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生活中的圓周運動。同樣把這些目標條目設置成三級標題,分別用(1,3,2)(2,1,3)(2,3,7)……進行編碼。同樣課程標準也是如此進行編碼。
了解課程標準對二級主題的認知水平的規定、劃分;對試題進行精準分析;找到所考知識點所在二級主題及試題認知水平要求;利用Webb模式判斷知識種類、知識深度、知識廣度和知識分布平衡性維度;整理分析與總結2021 年高考物理試題與課程標準一致性。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根據Webb 模式判斷標準,目標擊中百分比≥50%,就可以認為知識廣度可接受水平為“是”,從知識廣度角度來說,2021 年高考物理試卷中,1.1 主題在知識廣度一致性可接受水平判斷為“是”,為62.5%,而,1.2、2.1、2.2、2.3 這四個二級主題在知識廣度一致性可接受水平判斷為“否”,分別為36.4%、40.0%、28.6%和33.3%。
Webb 模式規定當擊中主題目標題目數≥6 時,我們就可以說知識種類可接受水平為“是”,因此在判斷知識種類一致性維度,2021年高考物理試卷中,1.1、1.2、2.1 這三個二級主題在知識種類一致性可接受水平判斷為“是”,分別擊中了7、12 和12 道題目,2.2、2.3 二級主題在知識種類一致性可接受水平判斷為“否”,分別是4 道題和2 道題。可見這兩個主題表現得不太理想。

根據Webb 模式規定,當所有試題與課程標準對照的深度水平符合的題目數占比≥50%,即為合格表現,因此在判斷知識深度維度中,2021年高考物理試卷1.1、2.1、2.3 這三個二級主題在知識深度一致性可接受水平判斷為“是”,1.2、2.2二級主題則不符合課程標準對于知識深度的要求,出題過于簡單固化。

我們利用Webb 模式,得到了每個二級主題下的目標擊中數(O)、擊中主題目標題目數(H)和擊中每個目標的題目數()數據,利用公式:,即可得出每個二級主題下的平衡性指數,因此我們可以看到,1.1、2.2、2.3 這三個二級主題的平衡性指數分別是0.83,、0.75、1.00,結果均大于等于0.7.所以我們判定知識分布平衡性可接受水平為“是”,表現良好。而1.2、2.1 這兩個二級主題的平衡性指數都為0.67,均小于0.7,所以我們判定這兩個主題的知識分布平衡性可接受水平為“否”。
由上表我們可以得到結論,2021 年高考物理全國Ⅱ卷中對于必修一和必修二試題的表現中,1.1 二級主題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一致性最高,四個角度都達到了標準。表現其次是2.1 主題和2.3 主題,2.1 主題在知識種類和知識深度維度表現較好,2.3 主題在知識深度和知識分布平衡性維度表現較好。一致性表現最差的是1.2 主題和2.2 主題,都只有一個維度符合課程標準要求,1.2 主題符合要求的是知識種類維度,2.2 二級主題符合要求的是知識分布平衡性維度。
1.對高考的建議。通過Webb 模式進行研究,我們得知了一致性程度較好的是知識分布平衡性和知識深度,一致性程度較差的是知識廣度和知識種類,知識深度我們可以理解為知識難度。在我們國家高考的地位可謂是十分重要,高考重視出題的難易程度無可厚非,畢竟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以犧牲考察知識廣度和知識種類為代價則顯得得不償失,畢竟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面也十分重要。增強高考對于知識廣度和知識種類的考察力度則顯得很有必要,在對多個知識點進行考察時,我們可以從不同題型進行入手,比如判斷對錯題型就是一個很好的考察物理概念的題型,或者增加填空題加強對學生定義的考察。第二個建議是希望實驗題能夠回歸教材本身,并適當增加難度,近幾年高考真題所考察的實驗題有些脫離了教材所給實驗范圍,例如“探究力與質量、加速度之間的關系”“探究機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功和速度的關系”等經典實驗在近些年沒有進行出題。設立實驗題的出發點是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因此希望增加實驗題的開放性問題,回歸實驗題本身的出發點
第三個建議是增加2.3、2.3 這兩個二級主題出題量,每年高考題中對于萬有引力定律的考察都是一道選擇題,對于圓周運動的出題量也維持在2-3 道左右。這不僅嚴重打破了各章知識的考察平衡關系,同時也會使學生產生投機取巧的心理,僅僅對一些必考知識點進行訓練,導致掌握知識不牢固。第四個建議是對于現有的出題風格進行發揚光大,近些年的高考真題的出題角度十分新穎,敏銳地抓住了一些科技創新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構建了一個新的出題背景,不僅能使學生們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強大,并且增強了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物理用物理的意識,真正呼應了在生活中學物理的教學原則。
2.對課程標準的建議。(1)課程內容表述需要進行詳解。在對課程標準進行不斷研究時我們發現,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目標條目、認知水平過于簡練,往往一句話能概括一章的知識內容,過于精簡不僅會使授課教師難以全面理解教學任務,而且會對試卷的編寫增加困難。同時建議對課程標準課程內容進行增加。(2)認知水平需要進行細分。課程標準中的認知水平有“了解”“理解”“認識”“應用”4 個維度,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由于“了解”和“認識”概念相近,因此把“認識”歸結到了“了解”認知水平中,因此課程標準需要對“認識”這一認知水平進行重新定義,使課程標準對每個知識點有更加明確的要求與闡述。(3)教材內容、難度及深度需要進行增強。雖然在2019 年我們對人教版教材進行了改版,但更改的主要方向并不是教材的內容,而是章節的一些順序,我們目前的教材存在著內容較少、難度較低、深度不夠等缺點,在教師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往往并沒有按照教材進行授課,這就使得物理學科的教材逐漸邊緣化,沒有起到教材應有的作用,因此建議增加教材內容、難度和講授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