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亮
(山東益生種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5508)
養豬企業需要加強對數字化管理技術的有效認識,再根據企業當前的發展現狀來突出后續管理的科學性,從而全面提高企業的實際管理效率。與此同時,還需要根據當前養殖行業的發展現狀制定更加專業的管理模式,實現傳統養豬行業的升級改造,不斷增強最終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的穩定發展。
我國養豬業歷史悠久,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養豬業集約化、自動化及信息化程度總體較低,雖然在自動清糞、精準飼喂、環境監測、發情鑒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通過機械設備和動物育種、飼料營養等技術使養豬生產效率最大化,一步一步走向智能化,但仍然存在諸多重大挑戰,需要向更嚴格、更精準、更智能的方向發展,以滿足現代科技與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
近年來,設施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發展迅速,物聯網(IOT)、大數據、云計算的發展賦予了產業更高的效率,畜牧業搭乘數字化快車,體現在數字化生產、數字化流通、數字化營銷、數字化服務和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為養豬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為豬肉產品提升了市場競爭力。2013 年,我國開始先后引進法國ISAGRI、美國Herdsman2000、英國Agritec 公司的Porcitec 等豬場管理軟件平臺,打破了傳統養豬觀念,有效提高了生產管理水平。久翔軟件公司開發的“豬場管家”、大北農集團研發的“豬聯網”、唐人神集團推廣的“神農寶”等軟件平臺優化了資源配置,推動了畜牧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涉及豬場管理、生產紀錄、選種與淘汰等項目。阿里云研發的人工智能“ET 大腦”應用在智能養豬行業中,實現對豬場的全方位監控,京東農牧公司依托數據技術推出“神農大腦(AI)”,打造智能化、數字化養豬全產業鏈,恒大集團研發AI 技術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服務農業生產,加之我國電子飼喂站、樓房養豬等飼養模式以及機器人、無人機的投入使用,徹底改變了養豬“臟而臭”的落后形象,將養豬產業打造成了一個“體面”行業。目前,動物健康、應激、疾病和福利等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人們對精準化生產和精細化管理越來越感興趣,這些科技將養豬產業推向數字化、平臺化、智能化時代。
自動飼養系統可以依靠自動化技術完善不同的系統應用模式,例如自動分離系統和遠程監控系統等。每個系統將收集到的信息傳送給中心管理模式完成信息的分類,通過遠程監控的方式了解養殖的實際情況,多方位的提高養豬生產中的自動化水平,滿足現代化企業發展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通過射頻識別技術掌握每一頭豬的飼養信息,并且做好信息的收集以及整合工作,制定出科學性較強的報表,從而準確了解飼養全過程。另外,還可以精準判斷母豬是否處于發情狀態,從而及時完成配種,保證最終生產效率的提高。在后續工作中還可以融入無線射頻技術,完成對生豬采食量和采食次數的有效監控,并將相關數據及時錄入到系統模式中,同時做好后續評估工作,為科學養殖提供重要的依據。采用上述工作模式,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勞動力成本的投入,還使得最終經營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在實際養殖時,環境的監測是非常重要的,要在追求高效率工作層次的基礎上,避免豬舍環境出現惡化等問題。良好的養殖環境能夠提高最終生產效率,降低養殖成本。溫度和濕度是影響環境質量的比較突出的因素,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充分發揮物聯網技術本身的優勢,將工作重心集中在環境控制方面,并且設置不同類型的傳感器進行有效監測,將監測到的數據傳送給服務器,由服務器完成信息的科學處理。另外,還可以通過自動化技術對豬舍內部通風系統和加熱系統進行有效控制,從而實現自動化工作的目的。利用傳感器網絡的實時監測系統,同時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分析出最佳養殖環境。通過傳感器進行環境監測能夠減少以往人工監測的成本,提高最終的工作效率。在工作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更加高效率的環境監測系統,滿足實際養殖的需求。
物聯網技術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能夠優化整個生產過程。隨著新時期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豬肉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運用物聯網技術完成產品的追蹤,及時發現產品生產中的一些問題。例如,可以融入完善的監控模式,配合著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進行有效的動態追蹤,根據豬肉生產和運輸等不同的環節,優化整體的工作模式。此外,還可以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產品的防偽,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使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逐漸朝著透明化方向不斷發展,提高最終的質量管理效率。
在物聯網技術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可以實現常見疫病的有效防控。生豬的健康是提高最終生產效益的主要基礎,其健康狀況能夠提高最終生產速度,增加最終的經濟收入,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以物聯網技術作為主要依托建立與之匹配的監控系統,進而有效地分析不同生豬的行為活動和健康情況,發現問題后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防止出現更嚴重的損失。近年來,越來越多新型傳感器被運用到生豬健康檢測工作中,例如,有些傳感器可以監測豬的咳嗽情況和呼吸系統的應激反應,以此來確定生豬的健康情況,使最終生產性能得到全面提高。
為了能夠隨時隨地了解生產情況,提高后續工作的針對性,可在實際工作中利用新型豬場管理手機軟件提高生產效率。通過手機APP 能夠隨時隨地完成生產數據的錄入和查詢,也可以利用微信等軟件每天推送代辦任務,制定更加完善的總結報告,從而及時發現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管理及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預計在未來10 年中,需要建立健全更為完善的大數據分析預測模型,投入應用先進的科技設備,如生物傳感器、機器人等,為豬業高效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以提升養殖效益和生產效率,提高動物福利和健康水平。
豬只個體信息智能識別正在引起人們的關注,生物識別傳感器可以監測豬只運動量、聲音(如發聲、咳嗽等)以及特定行為(如豬的攻擊性)、健康狀況等;聲學檢測技術可以判斷豬只不同特征的發聲所對應的需求;面部檢測技術的發展替代RFID 電子標簽成為另一個擴展領域,除了檢測動物面部特征以識別個體信息外,還可以研究面部特異性表情數據庫,從而確定動物的行為意識。
依托不斷改進的智能飼喂設備和數據分析技術,根據不同類型豬的營養需求數據庫,構建更精準的飼喂模型,來預判準確的營養供給和異常數據,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養豬效益的目的。應不斷開展技能培訓與機器學習(ML),一是設置合理的管理、獸醫、檢疫等崗位,實行定崗定責和崗前培訓。二是使用統計學的方法進行數據挖掘、預測和推斷,達到自我完善。
構建跨領域服務平臺,完善智能設備軟硬件以及質量調控機制,改進和優化多維數據統計方法,確定最合適的數據分析模型,建立更全面的數據庫資源,進一步提高養豬生產效率;利用電子商務與網絡監測平臺,實現農產品流通交易公平化、信息透明化和可預測,降低養豬風險,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更好地實現畜產品溯源追溯,保障質量安全。
當前正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階段,畜牧業數字化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在傳感器、無人機、巡檢機器人等硬件設備和5G、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指引下,實現智能化養豬、數字化管理,對推動養豬產業轉型升級、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畜牧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