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營靈棗于2017年通過了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鑒定。
1.特征特性。該品種為早熟鮮食棗品種。樹姿較開張,樹形圓錐形,骨干枝開張,樹勢中等。棗頭紅褐色、蠟層少。針刺不發達。成熟葉片卵狀披針形、綠色、平展,縱徑5厘米、橫徑2.2厘米,色澤較光亮。葉尖鈍尖,葉基圓楔形。每花序著生花朵7~9朵,花蕾淺黃綠色,花徑約0.25厘米,具雄蕊5枚。萼片黃綠色、五棱形。花朵為晝開型,花量多。結果習性穩定,大小年現象不明顯。果實圓形,果頂平,完熟期赭紅色,果面光滑,果皮薄,果點小、密度中等。梗洼淺而廣,萼片脫落。平均單果重12.3克,最大單果重22.6克,果實縱徑2.5厘米、橫徑2.7厘米。果肉淺綠白色,細而酥脆,汁液多,味甜,鮮食品質上等。脆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7%,可滴定酸含量0.3%,維生素C含量3.6毫克/克,可食率97%。核小、橢圓形,單核重0.3克,核內種仁飽滿。豐產性好,五年生樹畝產量1300公斤。
在江淮地區栽培,該品種3月底萌芽,4月上旬展葉,4月中旬現蕾,5月下旬盛花,8月上旬進入白熟期,8月中旬進入脆熟期(可采收),8月下旬進入完熟期,果實發育期約75天,10月下旬開始落葉。
2.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適宜在安徽省和類似氣候區栽植。淮河以北地區適宜用當地野生酸棗作砧木,淮河以南地區可以用銅錢樹或野生酸棗作砧木。樹形宜采用開心形,整形時注意早期開張角度。開花前可通過環剝和疏除棗頭來提高坐果率。如出現高溫干旱天氣,可噴施棗樹保花保果藥劑。果實進入成熟期,應注意控肥、控水,以防止裂果;在雨水較多地區,建議采用避雨栽培。一般畝產量控制在1000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