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比

位于日本德島縣的上勝町,如隱秘之境藏身于崇山峻嶺之中。那里僅有1500多人居住,曾經不被外人知曉。從2001年起,這座小鎮突然被稱為“日本最環保的小鎮”,環保專家紛紛來到這里考察,各種環保會議也選擇來此舉辦。
2013年,上勝町特立獨行地發布了日本第一個《零浪費宣言》,目標是要在2020年實現把廢棄物的產生降至零。
如今,上勝町不僅成了“零垃圾小鎮”,還用回收物建起了酒館和酒店,通過這種永續生活的哲學,讓環保之舉變成了生活美學。
2015年,上勝町擁有了一個環保酒館。當地的私人企業在定義酒館風格時,想讓它成為另一種形式的社區中心,開放、包容地迎接每一位居民。在功能上,從原材料倉庫到釀酒廠,再到供應啤酒的酒吧,都匯聚在這棟建筑中,同時也銷售家用雜貨和食品。
柑橘類水果在榨汁后剩下的果皮被重新用作啤酒的香料,釀造精釀啤酒過程中產生的廢谷物,可再用于糖果和格蘭諾拉麥片。為了減少過度包裝造成的浪費,雜貨區銷售的商品,從堅果到面食及各種調味料都是散裝稱重的,每一位居民都需要帶上自己的容器前來購買。
這個酒館最吸引人的自然還是建筑外觀。為了讓它成為上勝町的地標建筑,酒館的正立面高達8米,建筑師中村拓志和他的工作團隊用回收來的廢棄窗框錯落著組成整面“落地窗”,雙層結構讓建筑更加牢固,空氣更加流通。
“我們收集了過去曾經不僅照亮而且扮靚小鎮的窗戶,希望它們能夠成為這里的明燈,照亮由于人們去城鎮里苦苦打拼而導致人口減少造成的失落。”中村拓志說。
吸睛的紅色外墻則是用當地生產的雪松板木材回收后制成,天然的柿皮顏料為其著色,身處其中仿佛在大自然里。
回收中心發現的新娘嫁衣箱和農場設備,變成了酒館里的產品展示工具;從舊建筑物中回收的磚石廢料重新用于過道,不規則的獨特質感反而更令人著迷;空玻璃瓶和切碎的杯子,經過處理變成了五彩斑斕的吊燈;舊報紙搖身變為墻紙。
這個建筑讓外來的游人第一時間感受到“零垃圾小鎮”的魅力,也讓上勝町的居民從自己的環保行為中獲得成就感和繼續前行的動力。
從上勝町發源的環保創意還延續到東京塔下。在東京分店里,上勝町的大樹樁被改造為吧臺,各種酒杯依然是閃閃發光的吊燈,廢木料被制成了貨架,幾把舊工具就是掛衣帽的架子,一切既環保又有趣。
繼酒館之后,上勝町又多添了一家充滿問號的酒店,與酒館的環保理念和設計風格一脈相承。這家酒店依然由建筑師中村拓志操刀。
這家酒店取名為“HOTEL WHY”,與世界上其他倡導可持續發展的酒店相比,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大型的藝術創作品。中村拓志將其直接設計成一個“?”的形狀,像是在向人們發問:我們能實現永續生活嗎?
這家酒店也的確在它的官網上提出了4個問題:針對消費者的“你為什么買它”“為什么要扔掉它”,針對生產者的“為什么生產它”“為什么賣它”。酒店的誕生是對零浪費行動的號召,它希望來酒店住宿的人們能牢牢記得“為什么”的環保概念。
酒店的建筑設計依舊忠于上勝町的環保哲學,當地的雪松木和廢棄的家具、門、窗戶,組成了這個并不豪華但足夠溫馨親切的住所。問號的曲形部分是一個大型的回收設施,包含了車間、洗衣店、衛生間和雜貨店等,問號下面那一“點”則是4間客房。
住在這樣的環保酒店里,體驗也是與其他酒店不同的。酒店不會提供一次性的牙刷、牙膏等用品,也沒有睡衣,以減少洗衣服消耗的水。在住宿期間,房客產生的所有垃圾都會經過酒店嚴苛的分類,且讓你知道所有的垃圾在分類后去了哪里。
樣樣俱全的小酒館和并不豪華的小酒店,每一塊磚、每一把桌椅、每一口啤酒里都滿溢著上勝町居民對這個綠色小鎮的呵護與情感。他們以嚴格的環保方式愛著這個小鎮,酒館和酒店成為這份愛的實體象征,這些熱愛形成了一種美學,美得足夠自然和動人。
(常鑫摘自《科學之友》/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