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喻

要想成為厲害的人,你并非要像世界上最聰明的那些家伙一樣,事事都做到完美。恰恰相反,你應該學習的, 是他們面臨困境時的秘密武器——“膠帶紙思維”。
“膠帶紙思維”真的就像膠帶紙一樣,臨時、湊合,看起來簡單,卻能解決大問題。
即使是喬布斯這樣以完美著稱的人,在第一代iPhone 的產品發布會上,也是靠運用膠帶紙思維逃離險境的。
直到發布會前夜,用于演示的手機還總出問題,要么斷網,要么打不通電話,甚至無故關機。
后來工程師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喬布斯按照一個特定的操作順序演示,比方說,先發一封郵件,再上網,要是順序反了,就會死機。
還有一個要解決的麻煩是網絡信號問題。于是,他們在現場放了一個移動信號塔,以保證喬布斯有足夠的信號來打電話。不光如此,為了安全起見,工程師將所有演示機屏幕上的信號強度條全部寫死,都是5 格的滿格信號,管它真假。
這就是膠帶紙思維。“膠帶紙思維”的靈感,來自小說《火星救援》。
《火星救援》講的是高科技的科幻故事,然而,里面數次救下主角性命的東西,卻是貌似不那么高科技的“膠帶紙”。
太空面罩裂了,拿膠帶紙糊上;棲息艙炸了,也拿膠帶紙來補;后來用帆布罩著敞篷的返回艙升空,也是膠帶紙思維的運用。且不談硬核的技術細節,《火星救援》給我們的啟發是:關鍵時刻,隨手能用的東西,比雖然很厲害但不順手的東西好100 倍。
所以,“膠帶紙思維”的原理之一,是以快制勝。
據說張小龍是半夜給馬化騰發了條消息,提及想打造一款為智能手機準備的社交軟件。馬化騰迅速做出決策,張小龍組建了一個10 人團隊,在兩個月內開發出了微信。最早版本的微信雖然很簡單粗糙,然而,不爭最快就沒有活路。
“膠帶紙思維”的原理之二,是從目標倒推路徑,找到關鍵節點。
2013 年, 今日頭條正在找出路,決定嘗試一下個性化推薦信息流廣告,但是當時他們什么都沒有。創始人說,推薦引擎我們不會,但可以學,問題是連廣告客戶也沒有。接下來,就是“膠帶紙思維”大展身手的時候。首先,今日頭條想以商家店鋪為中心,面向周邊特定距離內的用戶進行精準廣告推送。那么,一開始沒有商家客戶,就先找到一家店來進行。之后是驗證廣告效果,開始設定推薦半徑為3 千米,結果沒人去,怎么辦?把半徑擴大到10 千米,有十幾個用戶,然后再擴大……
膠帶紙思維告訴我們:遇到關鍵問題,立即解決;如果不會,馬上去學;根據目標倒推,要么繞過去,要么攻進去;如果條件不成熟,就有什么用什么。
你看,是不是很笨、很低效、很臨時?但是有了目標,知道“要做什么”比知道“如何做”更重要。
從目標倒推路徑,并非是說要一步步把什么都規劃好,而是指要對行業有深刻的洞見。如果這個時候,發現非做的節點“可能性”不完備,該怎么辦?拿出膠帶紙,先粘上再說,回頭再看是否需要重復化。
從科幻小說到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膠帶紙思維是,不要因為一個無解的問題而耽擱另外一個有解的問題;先做能做的,別為缺失的板塊煩惱。別被看起來很嚴重的東西嚇倒,隨時操起你手上有的家伙。
膠帶紙思維,對于中國孩子而言,尤其重要。
在教育的范疇里,膠帶紙思維的反義詞是100分思維。膠帶紙思維鼓勵孩子大膽犯錯,不要懼怕混亂。因為現實世界并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明確的ABCD 選項。
我女兒喜歡做糕點,經常把廚房弄得一塌糊涂,而且特別浪費原材料,家人看著很煩。我卻積極鼓勵。要做糕點,就要上網研究配方,要去超市采購各種原料,要做各種嘗試,要經受失敗,這是多么好的體驗啊??雌饋砝速M了不少材料,可是比起各種昂貴的培訓班,便宜多了。而且,只有在這種親自動手的混亂局面下,孩子才能真正學到膠帶紙思維。
不怕弄臟雙手,不必在乎臉面,在混亂中解決問題,快速進步,這就是膠帶紙思維的真諦。
(摘自“孤獨大腦”微信公眾號,魏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