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既然只是假設,你還可以有另一種假設,假設她是幸福的。年輕人想了想,站起來向醫生道謝。
在采訪某家心理診所時,曾聽到一個年輕人的敘述——醫生,世上最不幸的事發生在我身上:女友結婚了,新郎不是我。
我和她是大學同學,大三時開始相戀,校園的每一角落都是我們心心相印的見證。畢業后我選擇了她家所在的城市工作,我決心帶給她一生的幸福。可是她的父母卻不喜歡我,我做了許多努力也不奏效。不久他們按自己的標準為女兒物色了對象。我見過那人,他長得比我帥,口才比我好,學歷也是本科。平心而論,單從條件講,他哪方面也不比我差,但我自信世上不會有人比我更愛她。
讓我意外的是,我的女友在我與他之間徘徊了一段時日后,日漸離我遠去,也就是說,我輸給了他。
當她最后一次單獨與我見面,說“往后就做個普通朋友”時,她流了淚。我想她還是愛我的,她也許只是迫于父母的壓力才這樣選擇的。于是我故作瀟灑地祝福她。
沒想到她真就與他結婚了。
我參加了她的婚禮。那天新娘美得讓人心疼,她甜甜地笑著,喝了點酒,有些醉了,眼睛亮晶晶的,像是有淚。
之后我就再沒見過她,至今已有三個月了,我沒有得到她的任何消息,我想她一定不幸福,因為她最終沒能嫁給最愛她的人,她現在可能已經在后悔自己輕率的選擇。
醫生,我想不明白的是,現在我應不應該去找她。她一定在思念我,她見了我肯定會快樂的。可我又怕見了她只會給她帶去更大的痛苦。或許我應耐心等待,等待她先來找我。但作為一個男人,一味等待又未免缺乏責任感。
醫生,你知道我不是一個守舊的人,要是她現在愿意離婚再嫁給我,我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只是不知道這樣做是否會給她增添新的痛苦。醫生,請幫助我……
年輕人敘述到此,與心理醫生有了如下的對話——
聽起來你非常愛她?是的,醫生。
你因她的痛苦而痛苦、因她的幸福而幸福是嗎?是的。
你說她現在不幸福,是聽她自己說的,還是她父母說的?都不是,那是我假設的,我相信是這樣。
聽著,年輕人,你所有的煩惱都因假設她不幸福而起。既然只是假設,你還可以有另一種假設,假設她是幸福的。年輕人想了想,站起來向醫生道謝。
我在采訪筆記上寫下感想:原來世上所謂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愛情故事,都是從假設不幸福開始的,以此給自己、給他人平添無數的煩惱。若假設幸福,就可能什么事也沒有。
孟博武摘自《風流一代·青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