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七 日行者



2021年10月初,老男孩4x4在羌塘振泉湖南岸高臺地上,為烈士李振泉立下了一塊紀念碑。
時間回到2020年10月。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老者看到老男孩4×4高原探險的視頻,就留言問有沒有到過一個叫振泉湖的地方。
老者說他的戰友幾十年前在那里犧牲了,很想看看那里如今的樣子。
老男孩4×4的隊長日行者順著老者提供的信息做了些功課,能查到的資料不多,但已足夠令人動容。

2018年老男孩4×4的《N35英雄之路》,里面提到了1971年總參在羌塘測繪的事情,老男孩們在羌塘總參測繪英雄地祭拜了英雄。
烈士李振泉
197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測繪高原無人區拉開序幕。
1974年,蘭州軍區某團九連戰士李振泉在無人區單車執行測繪運輸任務時,車輛陷入一個無名湖邊的泥潭。
為搶救車輛,他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低溫嚴寒,在淤泥中奮戰7個多小時,導致感冒轉為肺水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犧牲時,年僅22歲。
為了紀念他,國家把這個無名湖命名為“振泉湖”。
用人名命名湖泊,這是非常罕見的事情,但英雄,值得。
因振泉湖位于羌塘木孜塔格峰山系,山脈冗長,地形復雜,水系縱橫,到達難度極大。
自76中科院科考隊后,這里幾乎再無人抵達過。
此前,作為老男孩4x4隊長的日行者,其實已經沒有再去高原無人區穿越的計劃了,因為該體驗的也都體驗了,就覺得高原穿越真的太苦了,不想再去了。
真的太苦了。
但為了完成這位老者的心愿,更為致敬英雄,于是今年10月前后,日隊又帶隊出發了。

10月初,真的不是一個合適進高原無人區的季節。
常溫是零下20度到7度,夜里更冷。每天中午11點到5點凍土會化凍,極其泥濘。
而且2021年還是個反常的年份,氣溫較去年同期高出7度。
但在充分的準備之后,老男孩4x4還是出發踏上了尋找振泉湖的征程。

10月初的高原無人區是什么樣子?
廣袤的荒野,藍綠色星羅棋布的湖泊,美的一塌糊涂。
但當你深入,就會發現它的可怕,危險無處不在。
行進艱難到簡直是真的寸步難行。
即使是資深技術派的越野穿越者,即使已經來過很多次高原無人區,也仍舊在每天12個小時里走不了150km。


最初兩天,隊伍每天的救援次數超過30次,挖車時常挖到令人崩潰,且油耗驚人。
你看,即使有現代技術和交通工具加持,行進也仍舊艱難無比,可想50年前22歲的李振泉單車執行測繪運輸任務時是多么的艱難。
折磨和痛苦的還不僅僅是河流沼澤的泥濘,還有高海拔地區的苦寒。
夜里氣溫零下20度是常態,即使有現代的保暖裝備,夜里的寒冷也鉆心刺骨。
坦白講,其實我真的無法想象,在那個什么都缺的年代,那些年輕的戰士為了國家的測繪數據來到這里,要靠著多么強大的信仰和精神力量才能堅持下去!
最終,在平均海拔4700m的地方,經過7天6夜,艱難行進1426km,老男孩4x4團隊完成了對英雄足跡的追溯,為英雄立了個碑(紀念碑為隊員自發集資,以表對烈士和英雄的追憶紀念)。



李振泉烈士紀念碑在振泉湖南岸的半山臺地上,面向湖泊和木孜塔格峰南坡。
紀念碑的經緯度為:g86.90136194,35.91705946(GCJ-02坐標),可在奧維互動地圖搜索欄檢索,K碼:7jbgfqtau。
如有機會經過,還請稍作停留,祭奠英烈,上幾炷香,點幾根煙。
這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年代,崇尚英雄,致敬英雄。
他們不應該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