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兒果
冬天到了,天氣好冷啊,可是人類并不怕呀。我們可以用空調(diào)、暖氣取暖,還會穿上棉衣或羽絨服,再吃些熱氣騰騰的美味,打敗冷空氣!但你有沒有想過,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動物要如何抵御寒冷呢?你瞧,頂風冒雪走來的不正是我們的老朋友北極熊嘛,快來聽聽它的御寒高招兒吧。
多虧了我身上的毛發(fā),打個比方,它們哪,就像是我穿在身上的防寒“大衣”。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我的每根毛發(fā)都是空心管子,管子中間又都有一根細蕊,這細蕊是能夠吸收紫外線的。
光線通過細蕊到達表皮,表皮再將其轉(zhuǎn)化成熱能儲存起來,我當然不會冷啦!
靠“外表”,我也行!
我們曾給小讀者介紹過,蝴蝶靠身體表面那層細小的鱗片,可以將體溫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有一種珍珠蝶,不僅利用翅膀上密密麻麻的鱗片吸收光能,讓身體快速暖和起來,還懂得通過轉(zhuǎn)動翅膀使吸收的光能達到最大值。如果溫度太高了,就再轉(zhuǎn)動翅膀使其下降。珍珠蝶能通過翅膀的調(diào)節(jié),始終將身體的溫度保持在35℃左右,有這樣了不起的技能,在寒冷的冬天,它自然不怕嘍。
靠“脂肪”,保體溫!
對于絕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海里的鯨來說,也有應(yīng)對寒冬、保持體溫的法寶,那便是包裹在身體外部的脂肪,俗稱鯨脂。這層脂肪真的太厚了,重量竟能達到鯨體重的一半!而且用處很多,除了幫助鯨保持體溫,在鯨進行長途跋涉時,它能提供能量儲備;在鯨進行快速游動時,它又能減少能量消耗并提升速度。一般來說,動物棲身的海水溫度同自身的脂肪厚度成正比,溫度越冷,脂肪越厚。
靠“同伴兒”,擠呀擠!
我們經(jīng)常在圖片或視頻中看到帝企鵝們聚在一起,密密麻麻,為什么要這樣呢?在進入內(nèi)陸繁殖時,帝企鵝面對的是昏天黑地的暴風雪和零下七十度的低溫,所以它們選擇跟同伴兒擠成一團,以獲取熱量。有同學可能會問,那沒有擠到里面的帝企鵝是不是就得挨凍了?別擔心,這支龐大的隊伍采用的是一圈圈地走著取暖的方式,也就是從外面轉(zhuǎn)回中心,再從中心轉(zhuǎn)到外面,大家輪流受保護。
小常識,你懂的!
動物們的御寒高招兒,有兩個同學們應(yīng)該比較熟悉,提示一下:“逃走”和“呼呼大睡”。嘿嘿,你一定猜到了,正是遷徙和冬眠。很多鳥類會選擇遷徙,避開寒冷,去尋找更溫暖的氣候。而對于刺猬和蝙蝠等動物來說,冬眠是個御寒的好辦法。不過冬眠可不是簡單的呼呼大睡,確切地說也是個“技術(shù)活兒”。在冬眠的過程中,有時要去減緩心跳、呼吸、新陳代謝和其他生理過程的頻率與速度,這樣才能保持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