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霄(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
不同于境外項目中遇到的常規不可抗力問題,新冠疫情對新投標海外項目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而這種影響的持續時間和大小也很難預測,簡單地把疫情影響定義為不可抗力并不合理。由此,承包商在以后的項目中需要將疫情作為特殊的風險事件來處理,認真梳理疫情可能對項目造成的影響,并采取辦法積極應對。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世界上很多國家由于文化和宗教的差異,其居民在自我隔離和防止人員聚集等方面做得并不到位,且政府也并未采取像中國這么嚴格的防控措施,導致其國內疫情反復。當中國承包商參與到這些國家的工程項目建設時,疫情必然會產生工期和費用兩方面的影響,尤其考慮到境外EPC項目規模大,合同金額高。筆者通過總結近期參與的承包商疫情索賠工作發現,很多項目由于疫情導致的額外費用常高達近千萬美金,給承包商帶來了極大影響,不容輕視。
具體而言:疫情大規模爆發期間,很多國家政府會相應采取強制措施,責令人員密集的施工現場停工停產,等疫情穩定之后再逐步復工。施工總包在面臨突如其來的政府停工令以及宵禁政策時,不僅需要面對項目現場防疫工作的費用支出,還要支付在停工和宵禁期間現場員工的窩工費用,已經租賃機械的閑置費用以及現場已經完工或施工到一半的工程和設備材料的維護費用等。
另一方面,在疫情控制得較好的時候,大部分項目所在國為了維持國家經濟的發展,允許在疫情情況下開展項目工作。此時,防疫抗疫的成本間接轉嫁到了企業和個人身上。為了保障人員財產的安全,承包商不得不在繁重生產任務的同時承擔起防疫工作,進而對以下幾個方面的費用產生了影響。
工程的直接費用主要體現在項目的人、材、機幾個部分費用上[1]。
其中,人工費方面,對于已經在項目所在地的員工來說降效是無法避免的,各項防疫措施,包括宵禁、隔離、消毒等不僅造成了人工時的消耗,更因為疫情期間當地人員的聘用困難而提高了人工成本。其次,對于還未到達工程所在地的項目人員,疫情也增加了相應的成本。這不僅是由于很多國家在疫情嚴重期間采取航班熔斷的機制,增加了直接的交通費用,更重要的是對于即將前往項目現場的人員,還面臨檢測、隔離、疫苗等一系列相關費用的增加。除此之外,考慮到人員流動的困難,疫情期間當地員工聘用比例上升,而此時的雇傭成本則較疫情之前有一定比例的提高,也需要考慮在相應的人工成本中。
關于材料方面,對總包商影響較大的是設備和大宗材料的采購。疫情期間,設備和主要材料的采購費用部分上漲。同時,由于境外項目采購多走遠程海運和陸運,疫情隔離導致的運輸計劃的改變,也會為提高采購費用中的運輸費,帶來額外的滯箱費等。不僅如此,疫情還導致很多從其他國家訂購的設備材料生產完畢后無法送貨,極大程度影響了項目費用和進度。
在機械成本上面主要體現在:疫情使得封城封路增加,租賃機械無法按時到達現場而產生延誤成本。同時,材料設備不可預期的晚到也導致大型機械閑置而產生了額外費用的支出。
間接費用的增加主要來自疫情對項目管理費用的影響,除了間接人員的外事費用,返遷費用、工資附加等,面對疫情爆發這樣的大型突發狀況,承包商必然要開展應急管理工作,部署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編制各項預案,組織會議等,使得間接管理成本上升。其次,承包商由于防疫抗疫而為現場人員采購的衛生用品,現場消殺、隔離、HSE的激勵和培訓,員工心理疏導、現場額外垃圾清理等也屬于現場間接費用的增加。除此之外,在疫情停工期間,對現場的保護、材料維護、維持降水等也有額外的費用支出。
除直接和間接費用以外,更有一些因為國際形勢變化而導致的項目成本增加。比如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沙特阿拉伯政府采取一系列財政手段,不僅取消和推遲了部分政府的資金計劃,更是從7月1日開始把增值稅從5%提高到了15%,同時針對不同貨物的進口關稅也進行了調整。這樣的政策調整對于在沙特地區已經執行和將要執行項目的中國承包商來說,都隱含著一些潛在的費用升高風險。
根據費用發生的時間節點,承包商的主要應對措施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項目費用的控制在項目前期階段最為有效,而對于還在競標階段的項目來說,疫情的防控工作帶來的費用已經不能稱之為風險,而是必然產生的費用增加。因此,承包商應該盡早地采取更加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根據項目經驗,筆者提供以下兩個方面的應對方向,為海外項目承包商在投標前的決策提供參考。
2.1.1 在投標報價中加入足量的風險儲備
對于項目投標,較為直觀的方法就是為疫情可能產生的費用預留一部分風險儲備金,這種方法屬于風險自留[2-3]。但是在近期投標項目中的風險評估階段,由于疫情導致的項目風險的概率增大,因此采用的應對費用也需要相應提高。各項目的實際情況不同,為了更加直觀地體現出項目風險分析中的相關內容,筆者通過Crystal Ball(水晶球)軟件對近期參與的境外石化EPC報價項目進行案例分析。該案例在考慮疫情對采購進度的影響,為了疫情防控而采取的應對措施,疫情對于承包商能力影響等幾個方面的基礎上,通過頭腦風暴法對項目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進行分析。進而挑選出其中與疫情相關的風險,并采用1~5分打分法對風險進行評分,評分標準及評分矩陣如表1~表3所示。其中分值在1~5分為低風險,6~12分為中風險,15~25分為高風險。通過以上綜合評分,確定本項目高風險共3條如表4所示。

表1 風險概率定量分析表

表2 風險影響程度定量分析表

表3 風險打分矩陣分析表

表4 項目與疫情相關的風險應對前定性分析表
結合該項目經驗,我們對一些風險應對措施的效果進行了分析。表5表明通過采取相關應對措施,可將以上風險發生概率及影響程度適當降低,部分高風險降低為中、低風險,詳見表5和表6。

表5 項目與疫情相關的風險應對后定性分析表

表6 項目與疫情相關的風險應對后定量分析表
通過蒙特卡洛模擬分析,結果如圖1~圖3所示,可以得出以下風險量化分析結果。

圖1 蒙特卡洛模擬下風險應對前項目費用預測圖

圖3 蒙特卡洛模擬下風險應對前后項目費用預測疊加圖

圖2 蒙特卡洛模擬下風險應對后項目費用預測圖
該項目不采取風險應對措施的估算總價為30 000萬美元,項目能夠以該估算價完成的概率僅為3.01%,不采取風險應對措施時80%置信度(P20)的完成費用需要35 053萬美元;當本項目考慮1 000萬美元風險應對措施費用后,項目能夠以該估算價完成的概率提高到9.76%。在考慮風險應對措施的基礎上,本項目80%置信度(P20)完成費用需要約34 394萬美元,此時,風險儲備金約34 394-31 000=3 394萬美元,風險儲備金和風險應對成本合計4 394萬美元。
根據該案例分析可見,即使在疫情風險中投入的應對成本不高,但為了后期大概率地完成項目,承包商需要的風險儲備
仍然較高。因此在項目報價階段,承包商需要認真審核和考慮相關內容,根據報價的目標合理定制風險儲備費用。
2.1.2 在合同文本中預留好相應的索賠機會
面對風險,除了風險承擔還有很多風險分擔的策略。其中,在合同文本中規范業主和承包商雙方各自應承擔的風險就屬于一種典型的風險分擔策略。由于風險的分擔是承包商和業主雙向博弈的結果,因此如何在合同中定義更加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相關內容是風險分擔的關鍵。筆者在此也分享某境外項目合同中的疫情條款如下,供投標承包商參考: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章節)
業主和承包商都認識到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宣布COVID-19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流行,同時為了減輕這一全球流行病產生的后果,S國內外的公共衛生組織都已經提出,并在今后也仍會提出嚴格的限制承包商人員和貨物流動的措施。承包商同意在新冠疫情存在,且遵守公共衛生組織的各項舉措的情況下,遵照合同履行自己的義務。
如果COVID-19病毒的流行在合同工期內出現了實質性惡化,且根據合同進行的項目工作由于這種實質性的惡化而導致延期,承包商應該有權獲得相應的工期延長以及額外費用補償。
本條適用的新冠疫情的實質性惡化應在以下情況中發生:項目現場爆發新冠病毒阻礙或延誤了現場項目工作;現場需要隔離或者有需要隔離的風險;由于疫情,業主直接責令承包商停工;S國的公共衛生組織限制承包商的人員流動或者貨物的進口。
在新簽項目中,很多業主已經意識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不可抗力風險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單純把新冠疫情導致的風險推給總包商有違合同的平等原則,因此也愿意承擔部分風險。因此,在項目合同簽訂前的合同偏差討論過程中,如何利用已有的合同條款充分爭取自身的利益,使得相應問題出現之時更好的界定責任并分擔風險,同時能夠使己方利益最大化,是承包商實施風險分擔策略的重點。
對于已經發生的項目費用來說,主要是做好與業主的索賠協商。在疫情爆發初期,很多業主和承包商對于疫情索賠的態度存在沖突,從業主的角度來說更加傾向于采用不可抗力的賠償方式,即只延長工期不賠償費用。在這種情況下,承包商可以通過合同約定中關于工期延長(extension of time)的索賠方式進行計算,贏得合理的工期。
但對于承包商來說,疫情并非只帶來單一的時間或成本的影響。由于國際疫情局勢并沒有完全遏制,疫情導致的工期延長一直在發生,很多項目甚至需要在疫情常態下繼續進行,這種情況對于整個項目帶來的額外成本讓承包商難以承受。在此情況下,一些承包商和業主積極開展索賠工作,希望從法律法規變更的角度和業主爭取到更多的權益。在此情況下,將疫情認定為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還是法律法規變更(change in law),成為了承包商爭取更多索賠權益的焦點問題。如果承包商能夠從法律法規變更的角度定義新冠疫情的損失,同時定期向業主提交疫情索賠報告以及相關的證明資料,那么必將為今后索賠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雖然疫情的發展在中國境內得到了控制,但境外的風險卻難以把控,這使得中國“走出去”承擔大型海外EPC項目的承包商也面臨著大量的風險與挑戰。這種風險帶來的最大影響即是項目費用的增加和項目工期的延長。本文通過2020年大型境外EPC項目案例的實證,解析了疫情對于這類項目費用產生的影響。同時,本文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認為總包商不僅應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留好各項證據,不斷爭取索賠和相關權益,更應在項目前期充分考慮各種應對風險的策略,使得費用工作更多向前饋控制傾斜,從而實現對項目費用更好的管理和把控。綜上,在疫情常態化的今天,如何在境外項目中打好疫情防控的攻堅戰和持久戰,是每一個海外石油化工項目參與者需要深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