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 范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史增信就是要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是黨中央在新發展階段對國有企業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今年是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關鍵之年,我們要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智慧和力量,以史增信、以史鑄魂,堅定“四個自信”,增強歷史定力,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堅定在新時代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信心 。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選擇對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經濟與社會的全面進步都至關重要。一百年來,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我們黨和人民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廣泛的現實基礎和強大的前進定力,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總體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增長規模、發展質量、經濟貢獻等方面取得了出色成績,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堅持了持續改革的道路選擇,得益于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這一國有企業的“根”與“魂”,形成了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學習黨的歷史,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就是要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持續增強道路自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加強黨對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堅定立場、明確方向、把握原則,既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又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把二者統一于中國特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之中。
理論上的與時俱進和不斷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理論品格,也是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的現實需要。中國共產黨在一百年的奮斗中,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形成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持續武裝全黨,持續指導改革實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根本在于在中國國情下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持續推動基于中國國情的國有企業理論創新,為國有企業改革實踐提供堅強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做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以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為核心要義的系列重要論述,涵蓋了國有企業地位作用、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發展、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等方面,國有企業理論體系架構漸趨完善,推動了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持續增強。學習黨的歷史,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就是要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持續增強理論自信,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前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持續加強理論創新指導改革實踐。要貫徹落實“兩個一以貫之”,持續推動國有公司治理理論創新,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董事會定戰略、做決策、防風險的重要作用,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積極作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要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持續推動國有企業管理理論創新,通過在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與分紅激勵等方面持續加強理論與實踐創新,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骨干人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國有企業改革要切實做到理論上清醒,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和資源配置效率,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國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以理論指導實踐的成效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政治上堅定提供保證。
回顧黨的百年歷史,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根本的原因是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它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礎上,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具有巨大的制度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國有企業改革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特色現代企業改革方向,注重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形成了以《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為統領、以35個配套文件為支撐的“1+N”政策體系,制定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為國有企業改革指明了方向、近遠期目標和實施路徑。學習黨的歷史,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就是要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持續增強制度自信,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全面貫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以改革創新引領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要分層分類、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據企業功能定位和經營實際,合理配置股權結構,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快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在企業層面的落實落地,特別是要加快“科改企業”、“雙百企業”等示范工程企業的先行先試,重點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強化激勵約束、激發科技創新動能等方面發揮示范效應。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廣大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立于世界舞臺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回顧黨的歷史,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一次次偉大斗爭中,始終重視精神文化的力量,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構成了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國有企業一直在中國共產黨精神滋養下發展壯大,新中國建設時期,國有企業涌現了鐵人王進喜、老英雄孟泰等一批時代楷模;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國企人充分發揮實干精神,勇于奉獻、敢于爭先,取得了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國產航母等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充分彰顯了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和卓越成就。學習黨的歷史,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共命運,持續增強文化自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精神生活提供正能量。在推進國企改革的過程中,要始終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站在人民的立場營造國企改革的良好文化氛圍。要深入落實群眾路線,切實保護好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努力營造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組織氛圍,通過深化改革,提升廣大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持續加強調查研究,深入扎根基層,了解群眾聲音,把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群眾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要通過學習黨史,切實增強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信心,激發國有企業的動力活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推動國有企業更早更快實現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