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興
周恩來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他的人生經歷與中國革命的歷程是分不開的,他的人格魅力與革命實踐與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作風、品格是緊密照應的。延安時期,周恩來在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露皖南事變真相、重慶談判、抗日戰爭的勝利與指揮解放戰爭等重大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長期主持長江局、南方局等大后方黨的工作,推動著統一戰線的建立和開展敵后民主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熟壯大與革命事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延安時期的革命斗爭中,他的革命實踐與人格精神有機地融入了延安精神之中,推動了延安精神的培育、形成,豐富了延安精神的內涵。他以身作則,踐行和傳播延安精神,堪稱延安精神的人格典范。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得以形成和彰顯出偉大價值的靈魂所在。在延安時期,正確的政治方向表現為為共產主義事業艱苦斗爭、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運用、對毛澤東的領導地位與思想路線的堅決擁護。
周恩來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堅定斗爭的革命者。周恩來自加入革命隊伍以來就堅定地信仰共產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遠大目標和共產主義事業執著追求,不改初心,義無反顧。1922年3月,周恩來寫信給友人時說:“我認定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并且很堅決地要為它宣傳奔走”。此時的周恩來已經將共產主義作為自己將要堅守一生的初心,并愿意為其披肝瀝膽,勇敢戰斗。在延安時期,周恩來常常奔走于國統區各大城市,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毫不畏懼各種危險,面對蔣介石的勸誘,以偉大的民族大義和高尚的家國情懷回絕,因為內心裝著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和中國共產黨的遠大目標。皖南事變發生后,國共關系異常緊張,中共中央連續發電要求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人在最短期內離渝,但周恩來堅持留在重慶繼續工作,憑借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豐富的革命斗爭經驗與國民黨斗智斗勇。周恩來面對國民黨不斷增長的反共高潮,不僅毫不退縮,而且更加堅定地與國民黨反動派斗爭,利用一切機會和公開場合向國民黨當局發表嚴正抗議,向社會各界和駐重慶的各國外交人員、記者等揭露國民黨挑起國共摩擦,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本質,表明共產黨維護民族整體利益的堅定決心。周恩來在國統區的斗爭,為維護民族團結,凝聚抗日力量,推動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周恩來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表現在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運用上。周恩來在青年時期就已經接觸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終身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在重慶紅巖村,周恩來特別重視運用馬克思主義來開展黨員、干部的理論思想教育工作,多次舉辦黨員干部訓練班,與董必武等南方局領導人共同講授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強調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和指導實踐,教育干部“要有確定的馬列主義的世界觀和革命的人生觀”,引導他們確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和思想路線,增強革命戰斗力和保持隊伍先進性,以對抗充滿風險、誘惑的政治環境和陰謀斗爭。南方局由于其所處的特殊位置和肩負的艱巨責任,周恩來強調,不僅要讓南方局的同志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更要懂得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他告誡同志們,革命遇到困難是正常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應該以“歷史是發展的,個人也是發展的”的理念推動進步,克服困難。南方局是整個南方地區黨組織的核心機構,在指導南方局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周恩來囑托同志們要注意“有計劃,有重點,有條理”地開展工作,提醒南方局的同志們在工作中“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合理實際地指導革命實踐工作。周恩來主持南方的黨組織工作長達8年,將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思想和實際路線深深融進南方局每一位同志的思想和實踐之中,在革命斗爭中不斷踐行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正確指導南方局和黨的南方組織開展革命工作,把南方局打造成為“堅強的戰斗的西南黨組織”。
周恩來堅決擁護毛澤東的領導,維護正確的政治路線。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經過大革命時期和長征的檢驗,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指導思想和中國革命道路的正確方向。王明從莫斯科回到延安后,開始宣揚“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右傾錯誤主張,對黨內實際工作造成了危害,嚴重影響了中共中央的工作和毛澤東思想對革命事業的指導。周恩來堅定地認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產物,是反對王明右傾錯誤的,并堅決與黨內錯誤思想作斗爭。在蘇聯療傷期間,周恩來向時任共產國際負責人的季米特洛夫陳述中國革命的情況和王明的右傾錯誤,使共產國際認識到王明的右傾錯誤對中國革命造成的影響。周恩來向共產國際闡明,“中共在農村經過長期斗爭的鍛煉,有毛澤東領導,完全可以無產階級化”,表明毛澤東思想能夠領導中國的工農階級完成革命事業。周恩來在蘇聯的努力,推動共產國際肯定了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維護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1947年1月,周恩來在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26周年的報告中指出了黨具有的五個特點,其中包括:有理論的黨“成立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下”,在革命實踐中創造出中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是貫徹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并強調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要堅定地以毛澤東思想指導革命實踐。
周恩來在革命斗爭中毫不動搖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崇高的信仰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詮釋了延安精神的靈魂意蘊,推動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融入延安精神,豐富和強化了延安精神的政治靈魂。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血脈。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注重調查研究,認真務實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一切從實際出發來開展各項革命工作,鼓勵“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周恩來貫徹實事求是的要求,在工作中注重調查研究。周恩來認為:“調查研究是需要實事求是的”,“事實是對的,就說對,不對的,就說不對,結論放在后面?!敝袊伯a黨重視調查研究,塑造實事求是的黨風、政風。延安整風期間,中共中央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和《中共中央關于實施調查研究的決定》,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周恩來在重慶也領導南方局同志們開展調查研究,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指示,號召南方組織黨員同志全面開展調查研究,充分獲取國統區城鄉社會經濟、教育、工商業的情況。在一次與民主人士的交談中,周恩來把國民黨統治下物價飛漲和經濟壓迫的現狀以具體數字和事例的形式呈現給于右任、李濟深等,論證有理有據,而這些寶貴的數據和事例正是通過調查研究獲取的。周恩來注重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不僅使更多人看清了國民黨的惡劣本質,而且在他們心中樹立起了共產黨真實可靠的形象。周恩來深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斷權。在審干工作出現嚴重的擴大化后,黨內出現了冤假錯案。周恩來此時已回到延安,他并沒有簡簡單單地作出懲治“懷疑分子”和“失足者”的決斷,而是熱情地請他們坐下來,然后認真地了解他們的情況,并依據多方調查研究對他們的“問題”和“錯誤”進行正確分析,綜合判斷后給沒有問題的同志證明清白,對于真正有錯誤的人才會去依照規定加以處罰,避免了審干運動出現更大范圍的擴大化。調查研究是周恩來等黨的領導人開展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他們作出戰略決斷的重要依據。周恩來不僅在自己的工作中注重調查研究,而且將調查研究的方法和經驗教給同志們,在任何工作中都將調查實踐作為第一原則,使調查研究融于延安期間的工作機制和精神體系。
周恩來經常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要求工作務實嚴謹。周恩來曾在自己的修養要則中督促自己“要過集體生活,注意調研,遵守紀律”,時刻分析自身問題和對照檢查,接受大家的意見和批評,并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和改正。跟隨周恩來幾十年的童小鵬回憶南方局整風運動,印象尤為深刻。“和延安一樣,南方局也是學習文件,聯系工作和思想實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周恩來“既是領導,又是學習的普通一員,并能認真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嚴格地剖析自己,從不以領導自居,不以改造別人的面孔出現”。周恩來在整風運動期間,提出自我檢討,講到自己參加革命20多年了,但理論修養還不夠高,批評自己做事情還存在一些事務主義的作風,對黨內錯誤經驗影響的剔除還不夠深刻。1943年8月底,周恩來回到延安參加高級干部的學習,并匯報了自己對中國共產黨革命斗爭歷史經驗和錯誤思想的總結,同時對自己進行了非常嚴肅的自我檢查。周恩來經常對自己展開深入批評,卻從不表彰自己的功績,保持著決不居功自傲的優良作風。周恩來在給南方各級黨的領導干部作《怎樣做一個好的領導者》的報告時,告誡大家要“反對一切實際工作中的機會主義,在目前,特別應反對馬虎主義,空談主義,自大主義,形式主義,事務主義,以及破壞黨和軍隊傳統的現象”。周恩來與黨的其他領袖們嚴以修身,嚴格自律,務實地開展自我批評,對待任何事情都要“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避免盲目、主觀、教條,為全黨同志作出了榜樣。
周恩來將工作落到實處,堅持把調查研究放在首位,反對空談,堅持真理,注重提高自身修養,具有注重調研、實事求是的嚴謹作風,是對延安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髓的模范踐行。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國共產黨宗旨的集中體現。在中共七大黨章上寫有:“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必須與工人群眾、農民群眾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廣泛的聯系”。
周恩來擔憂民生疾苦,關心百姓衣食住行。周恩來的一生貢獻給為人民服務的事業,甘愿作人民公仆,密切自身與群眾的關系。在《我的修養要則》中,周恩來將“永遠不與群眾隔離,向群眾學習,并幫助他們”作為重要修養要則,叮囑自己始終不能脫離人民群眾。到達陜北后,他目睹了陜北人民艱苦的生活條件,每逢過年過節,一有機會就親自到老鄉家中了解生活情況,關心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幫助解決生活問題,有時一起種地、嘮家常。周恩來深知貧苦的陜北人民生產資料缺乏,一針一線都是老百姓的寶貴財產。1947年3月,黨中央決定撤離延安,轉戰陜北過程中,一位老鄉的黃牛受車輛驚嚇走失,周恩來清楚一頭牛在邊區老百姓的心中和自己的生命一樣重要,于是和隨從人員走了四五公里路尋找,最后將黃牛交給失主,保護了這位老鄉最重要的財產。周恩來經常說:“要了解真實情況,就要與老百姓平等相待?!痹谘影驳臅r候,周恩來和老百姓住一樣的窯洞,吃一樣的飯,不搞特殊待遇,穿的衣服縫補了多次也不舍得扔,與陜北人民同甘苦、共患難,真正做到了深入群眾,在群眾中體會民生疾苦,在群眾中作調查研究。周恩來擔憂民生疾苦,甘愿做人民群眾的貼心公仆,其為人民服務的情懷體現在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之中,體現在與人民同舟共濟、為人民革命到底的高尚工作中。
周恩來注重在統戰工作中團結群眾,發動人民群眾的強大力量。中國革命的力量在廣大的人民群眾之中,在工人、農民和青年知識分子之中。延安時期,周恩來和黨的其他領導人一樣,高度重視調動廣大群眾參加抗日戰爭的積極性,團結廣大同胞使統一戰線發揮更大的作用??谷諔馉幈l后,為推動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盡快形成,周恩來多次同國民黨將領談話,希望他們注重團結群眾和保護群眾。周恩來認為“民眾的反抗,是持久戰的最主要條件”,抗戰是全民族的抗戰,是全人民的抗戰,人民群眾才是抗戰的關鍵力量。1937年9月,周恩來在會見晉軍將領陳長捷等人時談到:“必須發動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偉大效果?!敝袊伯a黨重視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組織各階層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在指導山西抗戰工作時,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多次同閻錫山和衛立煌等人談話,時刻不忘強調中國軍隊在抗戰中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群眾的力量是取得抗戰勝利的關鍵。周恩來在武漢、重慶主持南方局工作時,廣泛宣傳和組織民眾參加抗戰,要求所有干部同志們和青年學生們與群眾打成一片,向群眾宣傳中共抗戰的政策,同時要求大家注意多向群眾學習。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周恩來在會上將國民黨統治下的各大城市爆發的人民運動稱為配合解放軍作戰的“第二條戰線”。這條戰線的出現和發揮出的巨大作用,正是因為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長久以來注重團結發動民眾,走群眾路線,發揚人民民主產生的影響。
周恩來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團結群眾,擔憂民間疾苦,甘當人民公仆的為民情懷,彰顯了共產黨人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的特征,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豐富了延安精神的核心內涵。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的顯著特征,也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歷程中始終保持著的優秀品質。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面臨著艱難的生活環境和嚴酷的革命斗爭,必須更加堅定地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創業道路,黨的主要領導人帶頭厲行節儉、艱苦奮斗,與全黨同志一同保持黨的優良傳統。
周恩來鼓勵生產自給,帶頭勤儉節約。到達陜北后,黨和紅軍面臨著生活條件的極度艱苦,周恩來和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講到:“陜西的農民非常窮,他們的土地很貧瘠?!钡竭_陜北后,中共中央一致決定走獨立自主的道路,實行“開源節流”的方案,周恩來非常贊同這一方案,并以身作則立刻付諸行動。一方面,周恩來開辟了多種不同的“開源”方式,通過不同渠道交涉獲得國內外援助的大批生活物資、生產設備、衛生器械,打通山西和陜南地區的貨物買賣途徑,緩解陜甘寧邊區物資匱乏的壓力。同時鼓勵邊區黨政軍干部和人民群眾多搞生產,開荒種地,通過擴大生產補充糧食儲備。另一方面,周恩來更注重“節流”,號召大家勤儉節約,并帶頭做表率,與大家一起省吃儉用,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破了壞了也不扔掉,縫縫補補又繼續穿上,把分配的新被子上交,一直蓋舊被子。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統籌開展“開源節流”并且率先踐行,緩解了黨中央和紅軍到達西北后物質匱乏的狀況,使黨和紅軍得以在陜北立足和發展,其帶頭克服難題、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也成為全黨全軍學習的榜樣。
1940年以后,國民黨開始加快反共、溶共,逐漸縮減對延安的抗日撥款和援助,并加強了對邊區的經濟封鎖,再加上自然災害,邊區人民的生活狀況更加舉步維艱。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決定在邊區開展大生產運動,開墾荒地,號召大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周恩來此時在負責南方局工作,按照中央開展生產運動的精神,也積極組織南方局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的同志們種菜、養豬,自己動手,改善生活,動員同志們克服困難,自力更生。1943年,周恩來和任弼時在棗園組織群眾開展轟轟烈烈的紡線運動,組織起一支以紡線織布為主的勞動大軍,并參與到紡線比賽中,他一面工作,一面學習,一面紡線生產,獲得了紡線能手的稱號。周恩來還召集幾個紡線能手對紡車進行了改造,將紡線的效率提高了一倍。周恩來親自參加生產,鼓勵自力更生,一方面是團結大家共同努力解決困難,另一方面也是他個人注重實踐、勤奮勞動、不辭辛苦的實干品質的體現。
周恩來通過多種方式解決邊區生活的困難,與邊區軍民一起艱苦奮斗,鼓勵生產自給,克服艱苦的客觀條件,堅持親力親為,力行勤儉節約,以勤勤懇懇、克勤克儉的實干品質,豐富和踐行了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顯著特征,彰顯了共產黨人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獨立自主的堅強品質和優良作風。
1973年6月,周恩來回到了闊別26年的延安,對延安的發展工作提出:“一定要發揚延安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大加快延安建設步伐”,要求大家恢復和傳承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激勵自身,繼續艱苦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毛澤東、周恩來等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在延安時期的拼搏奮斗中,用自己的豐富思想、實踐經驗和人格品質促成和豐富了延安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首創者和踐行人。在周恩來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延安精神的全部內涵,其人格精神與延安精神相互融合、貫通如一,為我們傳承和踐行延安精神樹立了人格典范。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