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過
摘 要:生態建筑理念對社會健康、持續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將生態理念融入建筑設計中,能夠為建筑的使用者提供更舒適、更安全的環境,推進建筑業改革創新,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巨大貢獻。鑒于此,本文對生態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生態理念;建筑設計;應用
1 生態建筑技術
生態建筑建設中除了采用生態環保材料之外,還可以應用生態技術, 如太陽能及風能的利用等,都屬于生態技術。常見的典型生態技術還包括在建筑周邊利用生物修復技術構建多層次、功能多樣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態建筑綠化環境的自我維護和發展能力,降低維護成本,并通過其光合、蒸騰作用維護建筑周圍的環境,起到改善空氣質量、減小噪聲、殺菌抑塵的作用,使建筑周邊景致更美觀,提高建筑品味。除此之外,還可以應用生態墻體,部分高科技含量的建筑玻璃幕墻采用鏡面玻璃和普通玻璃結合運用的方式,在玻璃隔層間充入干燥空氣制成中空玻璃。中空玻璃的隔音、隔熱、防潮、防結霜能力更好,且強度較大。根據實際測量,雙層中空玻璃能夠抵擋90%的太陽輻射熱,保障光照的前提下避免引入過多熱量。使用中空玻璃幕墻能使建筑冬暖夏涼,減少建筑在溫度調節上的能源消耗。
2 生態理念在建筑中的設計原則
2.1 資源高效利用原則
建筑設計時,應本著資源高效利用的原則,盡可能減少對非可再生資源的過度消耗甚至浪費。所以,在最開始進行設計時,就應選取可再生材料,盡可能就地取材,減少運輸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選擇無公害建筑材料,降低施工過程中所生成的垃圾污染對人體的傷害。提高對資源的循環利用率,尤其是水資源和土地資源方面,需加大循環利用,降低能耗和成本,從源頭上減少改造費用。
2.2 環境優先保護原則
環境保護,應該成為建筑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優先考慮的問題。根據生態設計理念,民居改造時,應根據當地氣候環境,在傳統建筑基礎上,選擇和當地氣候相適應的植物進行栽種。具體栽種位置可結合建筑特點進行選擇,做到既美觀,又能發揮冬日采光、夏日納涼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同時,在改造中應根據周圍自然景觀的特點進行環境保護。需同時兼顧建筑物的形態和外部地形、土壤性質,選擇相應植物進行種植,以實現建筑和周圍自然環境的統一化。
2.3 人道主義設計原則
改造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這就需要在改造中, 需同時考慮到居民物質和精神需求并盡可能進行滿足。秉持人道主義原則, 在為人們創造良好環境的同時,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損害,以及對森林、水能源的損耗,通過選擇清潔能源,來為居民打造更為和諧的生活環境。
3 生態建筑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3.1 運用生態元素,構建建筑生態
對于現代建筑設計來說,生態理念也是核心理念。所以應當注重建設并強化生態元素,為建筑生態設計奠定基礎。在設計時,要尊重并強化自然元素,盡可能把現代人文景觀和自然元素結合在一起。
3.2 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宜居生態
在踐行生態理念的過程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實現以人為本,在構造建筑環境時強調生態宜居,發揮生態自然的作用。首先,要考慮到人們對自然生態的需求。在建設現代建筑體系時,注重人文和自然景觀的結合。其次,突出宜居生態的目標。既要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又要滿足生態和宜居這兩方面的需求。最后,要堅持合理布局。有效應用多種生態元素, 不能破壞生態環境。
3.3 優化建筑維護結構設計
為了提高建筑室內的熱舒適性能,應當優化建筑結構,讓建筑物能夠擁有保溫隔熱的性能。如果建筑物處在寒冷地區,那么在設計墻體時,要突出其復合保溫性能。在選擇復合保溫材料時,既要突出導熱性能,提高保溫效果,又要減少建筑物的能耗。在建筑圍護結構的設計上,更應當增強其密閉性。
3.4 運用節能技術,創設節能結構
生態建筑理念,并不僅僅是指生態元素的應用,還要發揮節能技術的作用,讓建筑物有更好的節能性能。例如,玻璃對于現代建筑結構來說非常重要。如果能夠合理地應用玻璃,發揮其節能作用,就能夠讓建筑物有更好的節能保溫效果。還可以利用太陽能技術,減少建筑物的電能消耗。
3.5 注重生態技術的使用
3.5.1 保溫設計
在設計時,設計師要突出建筑物的保溫性能。具體的設計工作要考慮到當地全年的氣候情況,合理選擇保溫技術。在寒冷的北方,可以選擇一些保溫性能比較好的苯板進行外墻設計。這種方式能夠讓室內室外的熱傳遞效率降低,從而起到保溫作用;房間的朝向要坐北朝南。如果朝西的話,那么室內的溫度可能會因為太陽的暴曬而快速的升高,那么人們可能會使用一些降溫設備,這樣既不利于溫度的調節,又不能滿足節能的目的。
3.5.2 節水設計
節水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當前人們提出并應用了一種新的節水設計理念:生態海綿建筑。也就是在建設小區的同時,設置配套的綠化設施,并利用海綿設計在雨后儲存雨水,滿足綠化灌溉和清洗的用水需求。
3.5.3 采光設計
建筑物的朝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合理利用太陽光,不僅能夠增加室內的采光度,滿足人們的照明需求,減少照明所消耗的能源,還能夠提升建筑物的品質。
3.6 優化場地自然通風
為了給人們提供更適宜的生存環境,設計師往往采取主動式的設計方案,控制生存及活動場所的溫度、濕度等。但這種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也不符合生態環保的理念。所以,可以通過一些設計方式充分利用自然風。增加自然空氣的流通,這樣能夠快速交換室內外的空氣,從而有效調節室內的溫度。在具體設計時,可以建造通風廊道,引入更多新鮮空氣,把室內的污濁空氣帶走。此外,要考慮到建筑區域的自然方向、地形地勢等,設置針對性的自然空氣循環系統,合理的利用室外風,為自然通風提供更多條件。
3.7 選用環保建筑材料
根據有關數據統計,建筑材料的成本超過建筑總成本的60%,建筑材料的選擇在建筑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生態理念中選擇建筑材料時應保證建筑的安全性,為使用者提供自然、舒適的環境,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傳統的建筑施工中的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的性能較差,對環境的污染也比較嚴重,生態建筑理念提倡建筑材料的重復、循環利用,使用可再生資源代替不可再生資源。建筑選擇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節能減排,減少資源消耗,避免環境污染。生態建筑的工程建設材料盡量就近選擇,減少材料運輸過程中造成的資源浪費,減少對自然環境造成的負擔。生態環保建筑材料具有能耗低、污染小、可再回收利用等優點,部分材料在生產中也應用了廢料再利用的技術,如以廢棄物、工業礦渣為原料生產的生態水泥、生態混凝土,還有回收加工的鋼材、復合板材等。
總之,將生態理念運用于建筑設計非常有必要,可有助于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使人們擁有更好的居住環境。因此,設計者們需充分掌握生態理念原則,努力探索相應措施,提高建筑設計的生態性,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 高紅雨. 生態建筑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24):59.
[2] 吳映婷,宋程杰.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當前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房地產業,2019(3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