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坤
摘 要:在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中,園林植物是至關重要的材料,園林植物配置的優劣不僅會影響整個園林綠化工程的質量,而且會直接影響后期園林綠化功能的發揮。這就意味著,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配置不僅要講究合理科學性,也要追求藝術審美性,盡可能在創造優美景觀效果的同時,能提升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因此,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的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并根據園林綠化建設的具體情況,結合各類植物的生活習性科學配置,發揮園林植物的觀賞性與實用性。
關鍵詞:園林;植物配置;園林綠化;原則;應用
1 園林植物配置存在的問題
1.1 園林植物品種選擇不當
通過對很多園林植物種類選擇與搭配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很多植物的搭配組合都沒有經過專業人士的指導,大部分綠化植物造景和配置過程中僅僅考慮其色彩和形態,以外觀作為衡量園林植物配置的主要標準。部分地區甚至盲目引進一些名貴外來樹種,導致城市綠化成本虛高且缺乏地方特色。
1.2 病害防治技術尚待完善
從整體園林植物配置工作環境看,病蟲害防治技術仍需完善。部分地區在配置植物時,僅將農藥噴灑納入植保工作與病蟲害工作內容當中,防治工作呈現單一性,并且在園林內植物品種相對豐富的情況下,僅依靠農藥噴灑往往難以達到預期防護效果,容易出現病蟲害反復發生的現象。同時,過量的農藥噴灑,也容易對園林整體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有違可持續發展理念。
1.3 園林綠化造景和植物配置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就目前很多城市的園林綠化設計現狀來看,大部分園林綠化都是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很多城市的植物造景都是一些簡單的形狀設計,沒有考慮到城市本身的風俗、地形、地貌等,園林綠化造景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難以彰顯地方特色和城市文化風貌,園林的生態功能和防護功能也難以發揮。
2 園林綠化的植物配置原則
2.1 功能性原則
園林植物兼具改善自然環境、提高土體穩定性、豐富景觀價值等多重功能。因此在植物配置過程中需明確主次關系,實現園林植物功能最大化的目標。以項目所處河道為例,其設計要點是滿足景觀需求的同時兼顧河道行洪安全,在配置時,河道綠化作為防洪基礎設施,在選擇植草與樹種時,必需要求具備很好的耐水性,且考慮到植草與樹種常年發揮護坡作用,所以應該具備耐熱以及耐寒性,保持四季常青。
2.2 生態系統多樣性
整個地球就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多種多樣的生物造就了地球龐大的生態體系。將這個龐大的生態系統進行細分,又可以分成一個個小的生態系統,如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生態系統種類繁多。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可以根據園林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征、季節變化等特點,選擇合適的綠色植被,構建各種各樣的小型園林生態系統,體現出園林設計的生態景觀多樣性。
2.3 以人為本原則
作為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綠化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植物配置原則,盡可能為城市居民提供優雅舒適、趣味活潑、生機盎然的休閑環境。在選擇植物形態及搭配各種不同顏色植物時,一方面要與園林綠化的核心理念相契合,另一方面還要與獨特的地域文化與人文特點相呼應,增強植物配置的人文性。最后,還要重視植物配置的經濟性與實用性,最大程度降低后期的植物養護成本,提升社會與經濟效益。
3 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措施
3.1 生態適宜性
堅持生態適宜性,合理利用景觀現有自然資源。生態適宜性是指園林景觀設計時,所選取的綠化植物要可以與所處的環境共同進化,可以較好地適應當地的水、光、地、熱等資源的特點。在園林設計之初,就要加強對當地生態特點的調研,對影響整體生態協調性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調查,全面掌握影響植物生長的環境要素,在此基礎之上才能選擇出最適合生長在當地園林里的綠化植物。
3.2 重視園林植物的適配性
在配置園林植物時,應充分考慮植物自身的生長習性,以及病蟲害與周邊生態環境的關系,考慮其與園林自身環境的適配性,合理制定園林植物配置方案。如選擇抗性良好的植物品種,針對園林環境中易發的病蟲害,增加抗病蟲品種在園林植物配置中的比重,以此提升園林植物抗病蟲害能力,降低其對園林植物生長的不利影響。同時,園林土壤的實際負荷程度與植物配置的數量或種類是否契合,植物配置中不同植物組合是否會引發過多的病蟲害等,也是植物配置程序落實植保工作必須考慮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配置人員在篩選適宜種植的品種后,針對植物養護工作與植物配置的關系進行分析,確保工作人員能及時通過開展肥水管理與適時修剪,增強園林植物抗病蟲害的能力,使其擁有良好的生長條件。
3.3 尊重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
按照生態學理論的要求,在配置園林綠化景觀植被時,要遵循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結合日照、地形、土壤、水資源,以及當地植被等條件, 進行生態學規劃。設計過程中,既要保證所選植被的適應性,同時也要確保當地本土生物與所選園林植被的和諧共處。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時,提高視覺美感,最大限度地降低園林設計對原有生態系統的影響。
3.4 注意色彩搭配與植物配置的層次感
在園林綠化中,運用色彩絢麗的花卉增強園林綠化的觀賞性很重要。但由于植物花卉的顏色各有不同,在進行植物配置時,為了提高園林綠化景觀的審美價值,要合理搭配植物花卉的顏色。一方面,要明確園林建設的色彩基調,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顏色的花卉植物。另一方面,選擇好花卉植物后,應合理控制觀賞花卉的花期及花卉植物的生長條件,使植物花卉能更好地發揮其藝術審美效果。除了色彩搭配外,還應在植物搭配時注重層次感與空間感,如可合理配置草本植物、灌木、喬木等,凸顯配置的層次性,營造富有空間立體感的視覺觀賞效果。
3.5 重視生物多樣性
基于生態環境的自身性質,多樣性生物環境能夠有效維持生態環境的穩定性,為此,在配置植物時,應避免出現大面積種植單一品種的情況出現。因此,一方面可在全面考察園林環境的基礎上,遵循生態位原理,采用多種植物組合的配置方案,如喬、藤、灌、花草等,構建梯度式植物環境,在提升園林生態環境穩定性的同時,也能有效提升植物環境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并兼顧不同植物景觀之間的連接度,綜合提升園林植物景觀的觀賞性與功能性;一方面可利用植物與害蟲天敵的關系,通過釋放有利于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益蟲或益鳥,破壞病蟲害生存環境,在凸顯園林設計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的同時,也能降低化學防治等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兼顧園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對整體園林生態環境起到一定的優化作用。
綜上所述,在社會整體水平穩定提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步推進落實的影響下,除園林自身的觀賞性與功能性外,對其中植物配置的合理性愈發重視,為切實提高園林綠化的整體水平,需根據實際需求和項目建設環境采取合適的設計方式及配置方法,合理搭配植物,以構成生態環境效益高、審美價值豐富的園林綠化景觀。
參考文獻:
[1]朱均磊.景觀設計中園林植物配置原則解析[J].現代園藝,2020,43(24):40-41.
[2]楊樂.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配置探究[J].現代園藝,2020,43(24):56-57.
[3]韓延延.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磚瓦世界,2020,000(008):278.
[4]黃雁.城市生態園林景觀綠化植被的分布和配置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45(03):15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