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飛翔
摘 要:水利工程建設過程,有效地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利于全面推進水利工程建設事業發展。關鍵詞:信息技術;水利工程;應用
1 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
水利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現代化的基礎。新時代的中國水利,依舊面臨著洪澇災害、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三大問題。加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配置、治理、節約和保護,將是水利事業今后發展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可廣泛應用于陸地和海洋水文測報預報、水利規劃編制和優化、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防汛抗旱減災預警和指揮、水資源優化配置和調度等各個方面。水利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大大降低各種水利設施的運營成本,大大提高水利工作的管理水平。水利信息化已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水利技術現代化的基本標志和重要內容。
2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2.1 信息化認知問題
隨著水利信息化建設的穩步推進,水利部門對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認知也逐步提高,但仍存在部分人員認知不足的問題,將水利信息化建設簡單地理解為只是增加計算機、打印機等設備,并未從根本上理解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意義,也就意味著,在實際的水利作業中無法使用信息化建設帶來的便利與優勢。
2.2 信息化建設人才問題
目前,我國水利工程中水利信息化人才儲備相對較少,水利是一項復雜程度強、技術要求高且具有較強專業性、系統性的行業,相應的對從事水利工作的人員也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術要求,同時,隨著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推進,又進一步要求水利工作者需要既掌握水利專業知識,又掌握信息化技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水利信息化建設帶來的技術進步和發展,才能充分發揮水利信息化創造的優勢條件。因此,提高水利工作者信息化技術水平,培養復合型人才是實現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先決條件。對信息化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在我國現行的水利系統中,一些干部和職工特別是個別領導干部對信息化的認識和中央的要求尚有距離,缺乏緊迫感;統一指揮的建設機制尚不健全,缺乏規劃和明確的發展目標,缺乏全局建設的有序性。
2.3 水利信息化投入嚴重不足
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廣量大,工作條件艱苦,而長期以來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相對不足,致使目前信息基礎設施還十分薄弱,信息采集和傳輸手段普遍較為落后,西部地區的站點密度還嚴重不足,至今尚未形成覆蓋全國和全行業的信息網絡。
3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問題應對方法
3.1 加強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認知
為了保證信息化建設得以順利開展,水利工作者必須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認知,對信息化建設擁有足夠的認知將會成為信息化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在水利工程中,信息化建設不僅會影響水利技術的綜合發展, 還會影響水利工程的管理質量,所以在開展信息化建設時,應該專門構建組織協調機構,通過加強相關部門的協同合作來保證信息化建設的順利完成。同時,還應該根據水利部門的實際情況明確信息化建設目標,從而完成對信息化建設的統一規劃。另外,還需要深入水利工程中的各層級人群,對所有工作人員進行全方位普及信息化建設工作,定期開展技能培訓活動,通過進修、考試等方法增進工作人員的知識面,確保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都能夠通過協調配合保證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最終質量,保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向著科學方向發展。
3.2 強化專業人才培養
在水利工程中,信息化工作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能夠通過通信、計算機等技術完成相關數據信息的采集與管理,因此,信息化建設工作具有相對較高的技術含量,需要更多專業人才才能夠保證水利工程信息化工作的順利完成。在培養信息化人才時,應該從信息化信息技術與水利知識入手, 確保人才的全面性。在培養人才期間,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第一,集中強化培訓。水利部門中技術人員大多都具有相對較多的水利專業知識,結合其特點設置有針對性地強化培訓方式,可以加速高質量人才的養成,在強化教學時,需要以信息知識為基礎,確保工作人員能夠在信息化工作中將自己的所有能力全部發揮出來。第二,優化專業人才引進工作。由于水利部門缺少信息化建設人才,所以,應該適當結合自身條件,對原有用人機制進行適當調整,從而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價值。
3.3 重視水利信息化標準工作
信息系統建設方面考慮到目前我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搭建相應的信息系統平臺,而且這些信息系統大都是多層次的體系結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和建設方面所涉及的標準有數據庫標準(包括數據庫建庫標準、數據庫口標準等)、硬件標準(包括各級計算機系統的設備配置與要求、計算機場地環境等)、軟件標準(包括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軟件功能、軟件評審、測試、通用接口等)、系統安全標準(包括數據庫安全、數據加密、數據備份等)、軟件工程標準(包括信息系統建設規范、驗收規范等)。規范信息化標準有助于統一規劃、分步建設,長期完善,最終形成整體的管理系統。
4 信息化技術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
4.1 信息管理系統
在建設農田水利灌溉項目時引入信息化技術的管理方式,可以為灌溉作業帶來技術性的保障以及常態化的工作效能。信息管控系統涵蓋諸多管理內容,例如灌溉范圍考慮因素、水量分配考慮因素、作物生長狀態考量因素以及作物種類考慮因素等。整合有關數據信息,創建信息管控網絡, 能夠實時監測水利工程項目,其管理程序主要包括水利工程信息的收集流程、信息錄入流程、信息分析流程以及存檔流程等,這是會為水利工程項目的信息化管控帶來更好的便捷性效果。運行維護管理系統:現在國內某些水利工程項目仍出現負面現象,能夠借助于信息技術解決相關問題,從而保障項目建設安全性。有效統籌信息化技術和水利工程管控活動,持續統計與評測水利工程項目價值,并且修正有關數據資源信息,提升實力工程管控的水平,可以讓水利工程展現出自身實際的價值。
4.2 遙感技術的應用
遙感技術重點是借助于衛星獲取地表的電磁波信號,接著展開傳輸與處理,最終能夠實現各類地面信息的監測工作。現在這項技術已經在蟲害預測與產量評估的各個領域中大量使用,同時已經獲取較為理想的分析功效。將遙感技術應用在水利工程管控領域中,能夠強化相關管理工作的質量及其效能。不只是可以利用遙感技術,也是能夠選擇GIS系統,有效整合這兩大技術流,為防范自然災害帶來高效的技術支撐。
5 結束語
總之,在水利施工管控時應用信息化技術,能夠強化施工監管能力, 相較于原有的管控方式,這是能夠產生更高的監管效能。水利工程利國利民,普遍有著較高的建筑規模,因此也是相應的增加數據收集的難度。可以引入信息化技術,能夠強化信息化管理效果,從而保障相關項目建設質量。信息化技術在后續發展中會融入更多的智能化元素,同時和其他技術緊密關聯,由此構建不斷完善的信息處理平臺,進而強化水利工程建設管控能力,增強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蘇本謙,于德湖,孫寶娣,于誥方,徐陽,楊淑娟.水利工程信息化與BIM+GIS融合應用的研究進展[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20,41(05):126-132.
[2] 劉婧,于志剛,康威.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0,23(20):71-72.
[3] 張高.信息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科技,2019,(1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