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淼
(福建省華榮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112)
傳統橋梁現澆混凝土防撞護欄施工,因勞動強度大、模板拼縫質量差、安全風險高等因素,造成施工進度緩慢,成品質量較差。本文以施工項目為依托,從模板臺車的結構受力分析、模板吊裝、安裝拆卸等方面剖析模板臺車在防撞護欄施工中的作用,指出,其在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專業化的基礎上,保證了防撞護欄的的施工質量、降低了成本,值得在橋梁防撞護欄施工中推廣。
永泰縣城區二環路古岸橋至馬洋橋段道路工程總長度3058 m(其中:黃厝大橋長337 m,城峰隧道長884 m,道路長1869 m),黃厝大橋采用(4×30 m+4×30 m+4×30 m)預制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臺采用柱式,橋墩采用樁柱式、樁基礎為沖孔灌注,全橋長367.0 m。城峰隧道位于永泰縣樟城鎮里島村及城峰鎮龍峰村,右線隧道長884 m,左線隧道長867 m;隧道左右洞內輪廓設計為三心圓拱形式。隧道結構安全等級為一級;隧道結構使用年限為100年;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
施工現場選用的橋梁防撞護欄臺車,由行走驅動系統、提升系統、轉向系統、電氣系統、底架、立柱、前后臂、配重箱和液壓支腿組成,與傳統模板臺車相比,較采取了以下創新改進:
(1)臺車底盤采用前后橋焊接而成,輪胎全部采用 28×9-15 實心橡膠輪胎。在前輪安裝全液壓轉向裝置,后輪安裝行走驅動裝置和差速器,可自動進行大角度轉彎、掉頭,增加了靈活性,實現全方位操作。
(2)旋轉系統采用電機直接式擺線針輪減速機鏈驅動。為了實現雙輪驅動,可以安裝結合子,當需要轉向時,可操作結合子分離,變為單輪驅動,有利于在橋梁橋面鋪裝完成后較快速的移動,實現模板吊運行走,消除施工中模板轉運的弊端,加快了施工進度[1]。
(3)操作平臺安裝在主體車架的外側。在車架的頂部設有滾動座導軌,滾動座導軌上安裝有可沿導軌移動的滾動座,吊掛裝置安裝在滾動座的底端。現場施工可利用吊掛裝置進行起吊,并且沿滾動座導軌將吊掛裝置移動至所需的位置,方便操作人員站立在操作平臺上安裝或拆卸防撞護欄模板。
(4)增加液壓式支腿設計,解決了輪胎支撐受壓不均勻而導致變形和臺車穩定性較差等問題。
(5)施工吊籃上配備了操作機械,實現了作業者自行操縱。此外,在起重臂框架上設置一個防墜器,充分保障了施工者的安全,加快了施工進程,降低勞動強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圖1 施工工藝流程圖
3.2.1 防撞護欄臺車設計
底架由和的連接槽鋼組成,長6 m、寬2 m。立柱高4 m,由兩個對拼槽鋼組成,槽鋼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截面尺寸、厚度等應符合國家規范要求。槽鋼焊縫應滿焊,不得有裂紋、氣孔、夾渣等質量問題,焊縫檢測應符合規范要求應符合質量要求。前后臂由I32的工字鋼組成,前臂長4.835 m,后臂長2.465 m。其余的連接槽鋼,均由雙拼槽鋼組成。
設計配重方案:前臂端點配重2 t,后臂配重箱處配重3 t,根據配重方案計算各構件受力情況以及支架的整體穩定性。驗算由上至下依次進行,主要驗算前臂、后臂、立柱及連接桿件。
3.2.1.1 前臂驗算
人、小型機具等荷載按400 kg計算,即每根前臂末端承受荷載為2 kN,施工吊籃加裝工字鋼為I25b,人、小型機具荷載等效為前臂大梁末端荷載2.42 kN,臺車安全驗算結構圖如圖2所示。
(1)抗彎強度驗算
前臂最大彎矩為:Mmax=FL+1/2QL2=47.51 kN·m
前臂截面強度:σ=Mmax/W=65.38 N/mm2
選取Q235 32b工字鋼截面,[σ]/σ=3.29>1.6,抗彎強度滿足要求。
式中:Mmax——最大彎矩;
F——集中荷載作用力;
L——荷載作用長度;
q——均布荷載系數;
σ——截面強度;
W——抗彎截面系數;
[σ]——容許彎拉應力,安全系數取 1.6。

圖2 臺車安全驗算結構圖
(2)抗剪強度驗算
前臂最大剪力為:Fmax=F+QL=14.04 kN
前臂最大抗剪強度:τ=VS/Itw=4.47 N/mm2
選取Q235 32b工字鋼截面,[τ]/τ=27.96>1.6,抗剪強度滿足要求。
式中:Fmax——最大剪力;
τ——抗剪強度;
S——靜矩;
I——慣性矩;
tw——橫截面在中性軸的寬度;
[τ]——容許剪切應力,安全系數取 1.6。
(3)撓度變形驗算
前臂最大撓度為:f=FL3/3EI+QL4/8EI=7.85 mm
f/[f]<1/400,故前臂撓度變形滿足要求。
式中:f——撓度變形;
[f]——容許變形;
E——彈性模量;
L——荷載作用長度;
I——慣性矩;
q——均布荷載系數;
由上述計算可知,防撞護欄臺車前臂滿足驗算要求。
3.2.1.2 后臂驗算
后臂配重為3 t,在最不利情況下,簡化配重全部加載在后臂末端,沒根后臂末端受力為 5 kN。
(1)抗彎強度驗算
后臂最大彎矩為:Mmax=FL+1/2QL2=17.87 kN·m
后臂截面強度:σ=Mmax/W=2.46 N/mm2
[σ]/σ=87.43>1.6,抗彎強度滿足要求。
(2)抗剪強度驗算
后臂最大剪力為:Fmax=F+QL=15.67 kN
后臂最大切應力為:τ=VS/Itw=4.99 N/mm2
[τ]/τ=25.05>1.6,抗剪強度滿足要求。
(3)撓度變形驗算
后臂最大撓度為:f=FL3/3EI+QL4/8EI=0.35 mm
f/[f]<1/400,故后臂撓度變形滿足要求。
由上述計算可知,防撞護欄臺車后臂滿足驗算要求。
3.2.1.3 立柱驗算
立柱驗算在最不利情況下,考慮前、后臂荷載全部在立柱上集中加載。
按照壓桿穩定進行驗算,查表取穩定系數0.925,立柱最大軸力Nmax=31.21 kN,立柱截面積A=54.913×2=109.826 cm2,故有N/φAf=0.014<1.0,因此,立柱穩定性滿足要求。
3.2.2 施工準備
本工程防撞護欄尺寸為高110 cm、底座寬度為50.3 cm、上部寬度為20 cm。施工前,對梁板混凝土結合面進行沖洗及梁板預埋鋼筋進行調直處理。 根據線路設計線,進行防撞護欄施工放樣,直線段或曲線半徑較大的段落按照5 m一個控制點,曲線半徑較小的段落按照2.5 m一個控制點。為確保防撞護欄線形直線直順、曲線圓滑,加工制作長度為2.5 m、5 m的小尺寸防撞護欄模板,并制作1.0 m模板作為線形調整模板。安裝模板時,主要通過臺車拉桿進行加固,待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再將臺車移動至模板處,通過倒鏈及起吊系統拆除拉桿和模板。
3.2.3 鋼筋加工及安裝
防撞護欄使用鋼筋根據設計要求加工,加工時嚴格控制鋼筋加工精度,確保安裝后,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符合要求。鋼筋綁扎應滿足以下要求:①防撞護欄鋼筋的綁扎要滿足搭接長度;②如果預埋鋼筋缺失,則應進行植筋處理,鑿除部分混凝土,并與防撞護欄橫向鋼筋進行焊接;③做好預埋件的自檢工作,如有遺漏應立即增補。
3.2.4 模板吊運及安裝
(1)本工程利用模板臺車的機動性實現模板吊運及安裝,安裝時用78起重葫蘆,將模板運送至指定位置,固定模板時應符合起吊要求。
(2)通過模板臺車上的起重設備,可將護欄模板進行上下提升,再通過設備中的倒鏈裝置,可以實現模板的左右移動,使模板可以實現上下前后左右六個方向的調整,安裝位置符合要求后,再進行緊固。模板安裝時首先彈出兩側模板邊線,再安裝模板,模板安裝完成后,要對模板的外觀質量、拼縫質量、垂直度、平整度、軸線標高等進行復核,確保模板安裝的整體質量,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調整,避免出現漏漿和錯臺現象,影響混凝土結構的觀感質量。
(3)在防撞護欄伸縮縫位置,采用“兩鋼板+泡沫板”的方式,進行防撞護欄伸縮縫施工,確保伸縮縫縫線齊整,模板拆卸方便。泡沫板的厚度根據伸縮縫寬度及鋼板厚度確定。
3.2.5 混凝土澆筑及模板拆卸
模板安裝完成并驗收合格后,進行混凝土澆筑,澆筑完成后,及時覆蓋養生。混凝土的強度達到2.5 MPa后方可開始拆卸模板,拆卸模板應避免造成混凝土結構的破壞。拆卸時,先松開緊固裝置,由起重葫蘆緩慢吊起,起吊過程中應盡量不碰撞防撞護欄,確保外觀質量,在拆卸伸縮縫模板時,應先進行松動處理,嚴禁直接通過起重葫蘆吊起拆卸,防止起重超限,確保安全[2]。
(1)臺車在投入使用應對整車進行安全檢查,檢查驅動系統、提升系統、轉向系統的工作情況;底架、立柱、前后臂、配重箱和液壓支腿等緊固件是否松動,并作相應緊固,且對關鍵部位進行清理、潤滑[3]。檢查電氣系統是否符合要求,并留存維修保養記錄。
(2)若臺車停車,可關閉油泵,以延長使用壽命,液壓油每半年更換一次。
(3)操作人員進入吊籃應立即系好安全帶,模板臺車在行走過程中,吊籃內嚴禁站人。
(4)施工過程中如遇緊急情況,應立即拉手剎并關閉電源。
橋梁現澆混凝土防撞護欄采用模板臺車施工,在永泰縣城區二環路古岸橋至馬洋橋段道路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該防撞護欄模板臺車集模板吊裝和安拆施工作業一體化,結構性能簡單、施工操作方便迅捷,在保證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防撞護欄施工在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專業化的基礎上,施工全過程處于安全、穩定、快速、優質的可控狀態,工程質量合格率100%,日進度最高可達60 m,縮短了每一個循環的施工作業時間,保證了整個施工過程的質量,減少了施工中的機械油耗和廢煙、垃圾等排放量,降低了空氣中的粉塵污染,保護了環境,環保效益、經濟效益良好。通過嚴格的過程控制,每一道工序均能按照標準化完成,提升了工程施工的質量,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