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華 謝冰昕 戴雁彥 吳寶 王恒
摘要: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大,我國高血壓發病率逐年增高,伴隨焦慮抑郁的高血壓患者也在不斷增加。西醫治療以口服降壓藥、抗焦慮抑郁藥物為主,療效欠佳且有一定毒副作用。本文查閱近年來相關文獻,從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狀態的中醫病因病機、辨證分型、辨證用藥及非藥物治療方面進行綜述,以期為臨床相關辨證用藥、臨床診療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中醫藥;高血壓;焦慮狀態;抑郁狀態;研究進展;綜述
中圖分類號:R7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21)06-0066-04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life and increase of life pressures, the incidence rate of hypertension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ccompanied by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also increasing.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s mainly based on oral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ti-anxiety and depression drugs, which are not effective and have certain drug side effects. This article retriev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and reviewed the TC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and non-drug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linically relevan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medication,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TCM; hypertension; anxiety; depression;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高而控制率低,其中焦慮、抑郁情緒是一項主要的危險因素[1]。在實際治療中,臨床醫師往往容易忽視焦慮抑郁情緒對血壓的影響,單純使用降壓藥,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應充分認識到焦慮抑郁在高血壓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存在性及危害性。
西藥降壓起效快、服用方便,但易引起代謝紊亂、咳嗽、水腫等不良反應;抗焦慮抑郁藥有一定療效,但久服多伴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成癮性。近年來,大量文獻報道中醫藥治療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狀態患者顯示出較好的臨床效果。筆者將近年來高血壓與焦慮抑郁狀態的關系、中醫發病機制及中醫藥的辨證治療方法進行如下綜述。
1 病因病機
傳統醫學中無“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狀態”病名。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可歸屬于中醫學“眩暈”“頭痛”“郁證”“百合病”等范疇。其基本病理變化為機體陰陽失調,屬本虛標實證,虛者為髓海不足、氣血虧虛、清竅失養,實者為風、火、痰、瘀等;病位在肝、脾、心、腎。《素問·天元紀大論篇》記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丹溪心法·六郁》言“肝之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說明情志與五臟密切相關,人之氣機喜條達而惡抑郁,若肝膽之氣疏泄不利,則六腑化物不暢,應生不生,應化不化,郁證隨之而生。《血證論》言:“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肝膽疏泄無度,則脾胃運化失職,痰濕內生,氣血生化乏源,肝失濡養則陽亢致眩;痰濕郁久化熱,上擾心神則焦躁易怒。《靈樞·海論》云:“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腎虛虧耗,髓海不足,不能上充頭目則眩暈。肝腎同源,腎陰虛于下,肝陽亢于上,腎水不能制約相火,上擾清竅則導致陰虛陽亢之眩暈,血壓上升[2]。現代醫學相關研究表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有15%~5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3],而焦慮抑郁狀態又加重了此類患者血壓控制的難度,這與傳統醫學的理論不謀而合。
2 辨證分型
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狀態的病因病機比較復雜,臨床中的辨證分型也無統一標準。目前主要根據2002年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將其分為肝火亢盛、陰虛陽亢、痰濕壅盛、陰陽兩虛4種證型[4]。現代醫家又在前人的基礎上予以創新,總結出了自己的分型思路。顧寧從“風火相求,痰瘀同尋”的病機理論,將患者分為肝火上炎生風證、肝陽上亢化風證、脾虛氣滯血瘀證、腎虛氣滯血瘀證[5];張穎等[6]通過對151例高血壓伴焦慮患者采集四診資料,進行辨證分型,監測24 h動態血壓,計算收縮壓及舒張壓的血壓標準差,并比較不同證型的血壓變異性,將其分為陰虛陽亢證、痰瘀互結證、肝火亢盛證、腎氣虧虛證4個證型。劉倩[7]將115例高血壓伴焦慮狀態的患者分為肝郁痰阻、肝火亢盛、心脾兩虛、陰虛陽亢、陰陽兩虛5個證型,其中肝郁痰阻型患病率最高。
3 辨證用藥
3.1 從肝脾論治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高血壓發病早期多與肝、脾有關。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尤其長期精神緊張、壓力較大者,肝失疏泄,不疏于上,便陷于下,肝木橫逆,克伐脾土,故脾虛痰濕、肝火亢盛為其核心病機,應以健脾疏肝、理氣解郁為主要治法。許多現代醫家根據自身臨床用藥經驗對此進行了臨床觀察。蔡宇鵬[8]從疏肝健脾安神入手,自擬清眩解郁湯治療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患者86例,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高血壓治療有效率為90.70%,對照組有效率為72.09%,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顯著低于自身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P<0.05)。李騰飛等[9]自擬舒郁降壓顆粒治療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患者90例,分A、B、C組,每組30例,A組予舒郁降壓顆粒+黛力新+西藥模擬劑,B組予中藥模擬劑+黛力新+硝苯地平緩釋片,C組予舒郁降壓顆粒+黛力新+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結果顯示,所有患者治療后收縮壓(SBP)與舒張壓(DBP)均明顯下降;在抗焦慮抑郁方面,加用中藥的A組、C組SAS、SDS達標率明顯高于B組,說明舒郁降壓顆粒有明確的降壓及抗焦慮抑郁作用。馬培以“疏肝健脾,活血怡心”為治法,運用雙心湯治療100例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患者[10],其中對照組50例,給予基礎降壓藥(非洛地平緩釋片),治療組50例,給予基礎降壓藥(非洛地平緩釋片)+雙心湯,治療6周。結果顯示,降壓療效方面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治療組的焦慮篩查量表(GAD-7評分表)和抑郁篩查量表(PHQ-9評分表)評分結果減分程度更大,證實雙心湯對焦慮抑郁等異常情緒有明顯改善作用。許文杰等[11]應用平肝健脾法治療肝郁脾虛證高血壓抑郁障礙患者150例,隨機分為西藥組、中藥組及中西醫結合組各50例,西藥組給予鹽酸舍曲林口服,中藥組給予平肝健脾法湯劑治療,中西醫結合組給予鹽酸舍曲林聯和平肝健脾法湯劑治療。治療第2個月、第3個月,中藥組患者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中醫證候量表評分均顯著低于西藥組(P<0.05),證實平肝健脾法治療抑郁障礙有明顯療效。
3.2 從肝腎論治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記載“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肝腎本為同源,人至老年,生理機能衰退,腎虛為本,氣滯血瘀為標;腎虛于下,陽亢于上,腎水不能制約相火,加之肝氣不暢,則眩暈、郁證并存。結合各醫家的臨床經驗總結,治療以補腎祛瘀、疏肝解郁為主。楊露露等[12]認為腎虛肝郁是老年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的主要機制,自擬補腎解郁湯治療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患者90例。其中對照組45例,給予基礎降壓藥,治療組45例,予補腎解郁湯+基礎降壓藥。結果顯示,治療組中醫證候改善率、HAMD評分、血清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介素-6水平優于對照組,提示補腎解郁湯能夠明顯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抑郁狀態。李日中[13]應用纈沙坦聯合滋腎養肝湯加減治療高血壓患者60例,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均給予纈沙坦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滋腎養肝湯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70.00%;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
3.3 從心脾論治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主血脈,以氣為用,心之氣血不足,則心神失養,易憂愁思慮;“脾在志為思”,憂思過度損傷脾氣,脾傷則氣血生化乏源,形成心脾兩虛之勢,心動耗氣傷血,子盜母氣,肝失調暢則生郁證。主要治法為補益心脾、解郁安神。王爭勝等[14]運用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高血壓伴焦慮癥患者,其中對照組30例,在常規降壓基礎上給予口服丁螺環酮片;觀察組在常規降壓基礎上加用丹梔逍遙散加減口服。治療后觀察組降壓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為66.67%,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說明丹梔逍遙散加減可以潛鎮疏肝、健脾清心,協助降低血壓,并較好地改善焦慮癥狀。李海聰等[15]研究歸脾湯加減治療老年高血壓病合并抑郁癥33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168例和對照組164例,結果顯示,治療組能顯著降低患者HAMD評分,改善其抑郁癥狀,總有效率達80.5%,優于對照組的68.2%(P<0.05),隨著HAMD評分下降和抑郁癥狀的改善,患者的血壓也出現明顯改善,治療組目標血壓達標率66.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5.3%(P<0.05)。
4 非藥物療法
除了選用中藥之外,中醫在非藥物治療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方面也具有優勢。
4.1 針藥聯合
針灸操作簡便、價廉效佳,實用性強,可按照辨證、循經以及局部的原則取穴。肝火旺者,可針刺“四關穴”、行間、太溪、俠溪等平肝息風定眩;脾虛濕盛者加中脘、豐隆、陰陵泉等健脾祛濕;肝氣郁結者加膻中、期門等。孔莉等[16]在臨床中采用針刺方法治療高血壓伴焦慮狀態患者120例,其中對照組60例,口服非洛地平緩釋片治療;觀察組60例,在口服非洛地平緩釋片基礎上,取穴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沖,針刺治療。治療60 d后統計分析:觀察組治療后24 h SBP、DBP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HAMA積分、SAS積分治療前后自身比較及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刺治療在獲得顯著降壓效果的同時,能有效改善患者焦慮狀態。
4.2 運動鍛煉
運動有助于焦慮抑郁個體恢復相關區域的大腦皮層厚度,促進多巴胺分泌,從而提高情緒調節能力[17]。李寧川等[18]對20名社區高血壓伴焦慮患者進行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太極拳、廣場舞)鍛煉觀察,運動16周后與運動前相比,受試者SBP、DBP均顯著降低(P<0.05);69%高血壓患者的焦慮癥狀得到顯著改善,SAS評分≥50的患者人數比例從65%下降至20%(P<0.01)。范維英 等[19]治療老年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患者76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八段錦運動干預12周,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SBP、DBP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量表簡版SF-12量表中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精力以及社會功能等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說明八段錦可以改善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有效降低患者血壓,提高生活質量。
4.3 音樂療法
秦漢時期就已有“五音療疾”的說法。現代研究表明,音樂療法可以通過不斷的高低音頻刺激調節大腦皮層,使機體分泌大量的激素和乙酰膽堿 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物質,從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20]。宋永全等[21]采用音樂療法治療老年高血壓伴焦慮患者120例,觀察組60例,給予常規降壓基礎治療,干預組60例,給予常規降壓基礎的同時根據患者的音樂喜好增加音樂療法,治療8 d,干預組治療后SBP、DBP及焦慮抑郁改善狀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音樂療法在降低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同時,也可降低治療期間的焦慮、抑郁程度。
5 小結
綜上所述,目前中醫治療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狀態確有療效,而且個體化辨證用藥,多靶點起效,毒副作用小,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有其獨特優勢。但是目前中醫辨證治療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狀態研究相對偏少,大部分醫家以經驗治療為主,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辨證分型及治療方案,今后仍需完善科學、嚴謹、規范化的臨床大規模研究,為治療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狀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9-44.
[2] 張帆,胡大一,楊進剛,等.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的發病率和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5,26(2):140-142.
[3] 范奎龍,李結華,唐海沁.高血壓患者抑郁焦慮狀況及治療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9):39-41.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08-203.
[5] 杜成娟,顧寧.顧寧從“風火痰瘀”辨治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2(5):106-109.
[6] 張穎,許紅峰,楊帆.高血壓伴焦慮血壓變異性與中醫證型之間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1):160.
[7] 劉倩.高血壓伴焦慮狀態患者與中醫證型關系的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9.
[8] 蔡宇鵬.清眩解郁湯治療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的臨床療效[J].內蒙古中醫藥,2019,38(9):40-41.
[9] 李騰飛,劉婧婕,曹金繩,等.舒郁降壓顆粒治療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伴焦慮抑郁障礙[J].吉林中醫藥,2016,36(10):995-998.
[10] 馬培.雙心湯對原發性高血壓伴焦慮/抑郁的臨床對照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7.
[11] 許文杰,秦勇,周一心.平肝健脾法治療肝郁脾虛證抑郁障礙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16):2048-2050.
[12] 楊露露,李潔.補腎解郁湯聯合基礎治療老年高血壓抑郁狀態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6,30(4):57-60.
[13] 李日中.滋補肝腎法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療效評價[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53.
[14] 王爭勝,董麗.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焦慮癥30例[J].中醫研究,2012,25(5):22-24.
[15] 李海聰,楊毅玲,楊學青,等.歸脾湯加減對高血壓病合并抑郁癥患者血壓及其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2):172-178.
[16] 孔莉,宋曉麗.針刺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伴焦慮狀態的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藥,2014,31(8):456-458.
[17] 孫博謙.運動對抑郁情緒調節的積極影響[J].拳擊與格斗,2020(7): 89.
[18] 李寧川,陸偉,渠澤普,等.16周有氧運動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焦慮水平以及相關激素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12):83-87.
[19] 范維英,鄭麗維,陳豐,等.八段錦運動對38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福建中醫藥,2021,52(2):11-13.
[20] Fancourt D, Steptoe A. The art of life and death: 14 year follow-up analyses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arts engagement and mortality in the 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J]. BMJ, 2019,367:16377.
[21] 宋永全,李坤.音樂療法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血壓及睡眠狀況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7):1967-1968.
(收稿日期:2021-07-06)
(修回日期:2021-08-18;編輯: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