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明 朱超然
【關鍵詞】共同富裕 反壟斷 立法 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D992 【文獻標識碼】A
2021年2月7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下發的《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中指出預防平臺經濟壟斷的核心目的在于維護市場競爭的公平性,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2021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也提出要強化反壟斷、促進共同富裕。
壟斷是弱化市場競爭公平性的主導性因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質是通過市場的供求、價格以及競爭來實現對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完善社會分工,提升社會生產力水平,并讓所有的勞動者共享發展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保證共同富裕實現的重要基礎在于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在市場中,一旦出現寡頭壟斷,壟斷企業就可能會濫用市場來操控商品與原材料的價格,并逐漸提升產業壁壘,中小企業無法與其進行公平的市場競爭,市場競爭環境將出現持續惡化。
壟斷直接損害了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壟斷在收入分配上表現為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由于贏得了市場競爭的壟斷者勢必會不斷提升商品價格,進而獲得更多差額利潤,資本與權力將不斷向少數社會群體集中。壟斷在消費層面的表現主要為商品的定價權,也即價格壟斷,交易中消費者在壟斷企業面前并不具備議價權,其消費只能被動接受企業定價。在平臺經濟時代,價格壟斷更具隱蔽性,“大數據殺熟”允許壟斷企業精準識別用戶畫像并制定差異化定價方略,“割韭菜”早已司空見慣。此外,價格壟斷已經逐漸滲透到供給端,近年來,頻頻爆出的“二選一”問題充分證明產業鏈供給側服務主體在壟斷企業面前也無法掌握話語權,壟斷企業在強迫供給側主體“二選一”的同時也會不斷壓低服務價格。
共同富裕與反壟斷不是劫富濟貧,而是創造更高效的市場經濟體制與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實現國民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鄧小平同志曾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出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總量不斷提升,但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一客觀事實并未改變,中國的發展還必須要保持有活力的市場競爭以提升綜合國力與國際競爭力。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初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戰略目標。但共同富裕需要建立在較大規模的經濟總量之上,有賴于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而不是絕對的拉平均搞全民福利,絕不能搞不同標準的“劫富濟貧”,而是要通過競爭制度的完善來為人們提供實現共同富裕的機會。
界定反壟斷的范圍。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壟斷可以劃分為完全壟斷與不完全壟斷兩種類型,完全壟斷是絕對性的壟斷,市場競爭基本消失,不完全壟斷的壟斷程度相對較低。比如,強制壟斷、贏家壟斷屬于完全壟斷,贏家通吃成為行業慣例,而由發明專利、版權等特定性生產要素所產生的壟斷則屬于不完全壟斷。完全壟斷與不完全壟斷對市場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完全壟斷賦予了壟斷寡頭強有力的市場支配地位,市場效率將大幅度下滑;而不完全壟斷則強調了對特有資源所有者的市場保護,從更深層次上來看,則有利于促進創新,創造更科學的創新市場保護機制,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市場經濟運行效率的提升提供良好的范式。此外,在石油、煤炭等能源領域,以國企為主體的市場壟斷為穩定社會發展與市場秩序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但以國資為主體的市場機制也存在著市場活力偏低等問題,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由以上兩點可知,壟斷的形成具有深層次的社會根源,在客觀上也難以消除,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也極為復雜。面向共同富裕的反壟斷,要深入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運行規律,精準界定反壟斷的領域范圍,兼顧市場效率與競爭公平性。
反壟斷的復雜性要求立法必須要精準嚴謹。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攀升,我國的產業集群規模也逐步擴大,隨著供給側改革的全面實施,我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持續推進,經濟結構的復雜性也不斷提升。壟斷主體、壟斷方式多元化現象突出,反壟斷立法面臨著立法公共選擇與社會利益之間的深層次博弈,再加之受制于轉型發展階段相關配套制度體系的變遷,反壟斷立法的掣肘較多,這也意味著反壟斷立法必須要既精準又嚴謹,否則很可能“好心辦壞事”,不同社會成員之間的利益矛盾將變得更為尖銳,產業發展也難以充分享受反壟斷所帶來的紅利,合理的產業壁壘也將被打破。另外,反壟斷法治實踐也面臨著技術創新的挑戰。在新技術時代,“科技新貴”是更先進的生產力代表,但技術創新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傳統的生產關系,映射到法律關系與法理邏輯上則表現為大范圍的法治真空。比如,近年來,大量的互聯網企業以科技公司的名義開展金融服務,并已經被市場所接受且形成了實際上的壟斷。反壟斷立法實踐必須要綜合考量技術創新對經濟、法律與社會體系所帶來的沖擊,精準把握反壟斷法治實踐的現實性需求,以維護市場公正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為導向,重塑市場關系,優化反壟斷司法、執法程序,提升反壟斷法治效率。
加強市場反壟斷力度、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爭取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題中之義。當前,世界范圍內各個產業都強化了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平臺化趨勢愈發明顯,平臺匯集線上技術優勢與線下資源儲備,最終實現了“贏者通吃”。近年來,國際范圍內針對平臺經濟的反壟斷調查也越來越頻繁,Facebook、谷歌等國際化平臺也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要求接受反壟斷調查。可見,強化反壟斷立法實踐并非是我國不鼓勵平臺經濟發展,而是希望通過強化反壟斷立法實踐來解決壟斷所造成的弊病,創造新的發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