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佳賀 付岱山(沈陽工業大學經濟學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許多行業一躍成為世界一流,但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逐漸變緩,核心科技領域的發展遇到困難,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結構調整陣痛期,轉變現有的發展模式十分必要。正如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性的技術是影響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從而常在產業變革中起著主導作用。而近幾年隨著技術發展,金融科技(FinTech)逐漸興起。金融科技是指將傳統金融行業和先進科學技術手段進行有機結合,為客戶提更具創造性和效率性的新型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在提升金融企業競爭力的同時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以達到一個創新雙贏的局面。劉孟飛(2020)認為金融科技可以促進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提升。畢馬威發布的《金融科技動向》中提到,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額達到1459億美元,超過2017年全球投資總額的兩倍,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額達到近幾年的最高值,為1680億美元,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金融科技交易總額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達到1053億美元。
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行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擔負著維護金融市場的持續穩定的責任,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同我國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隨著金融科技覆蓋領域的不斷擴張,相關技術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同互聯網大廠展開合作并先后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在助力傳統金融機構轉型的道路上逐漸發揮出其獨有的價值。深入探究金融科技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有助于找到商業銀行未來同金融科技相結合的發展方向,將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分類討論,更能有針對性地提出發展建議。
本文選取37家A股上市商業銀行作為研究樣本,樣本區間為2011-2020年,其中包含大型國有銀行5家、股份制商業銀行9家,城市商業銀行15家、農村商業銀行8家。本文所使用的全部數據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Wind數據庫、中經網統計數據庫、商業銀行年報和國家統計局網站。
本文選擇各商業銀行樣本區間的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衡量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變量。采用DEAMalmquist指數模型,將固定資產凈值和在職職工人數作為投入變量指標,將貸款總額和利潤總額作為產出變量指標,利用2011-2020年37家商業銀行的面板數據,通過DEAP2.1軟件測算得出各商業銀行各年份的全要素生產率。
本文的解釋變量為金融科技指數。關于金融科技指數的度量參考邱晗等(2018)的做法,選擇2011- 2020年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編制的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中的覆蓋廣度作為金融科技指數代理變量來衡量我國各省份金融科技發展水平。本文擬采用商業銀行注冊地所在省份的金融科技指數來衡量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水平。
為準確考察金融科技對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本文從銀行特征層面、行業層面和宏觀經濟層面三方面對研究所需控制變量進行篩選。最終選擇如下:銀行特征層面,本文使用不良貸款率和存貸比衡量銀行風險承擔和資源配置水平;行業層面,本文使用5大國有行資產占比增速和商業銀行注冊地各省份金融行業占GDP比重來衡量行業集中度和金融發展水平;宏觀經濟層面,本文使用商業銀行注冊地各省份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和各省份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率來衡量。
本文所選取的全部變量相關符號、定義和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的相關符號、定義和描述性統計
假設1:金融科技發展有助于提高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經營效率。
假設2:金融科技發展對大型國有銀行的影響更為顯著。
假設3:金融科技發展對我國東部地區上市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更為顯著。
為了探究金融科技對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本文建立的回歸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
因為Hausman檢驗結果P=0.0062,所以本文選擇固定效應模型來分析金融科技指數與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之間的關系,固定效應回歸和混合OLS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表2可以初步判定金融科技對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固定效應回歸中,金融科技指數系數為2.68,在5%水平上顯著。在混合OLS回歸中,金融科技指數系數為2.1,在5%水平上顯著。初步表明金融科技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效率有明顯的正效應,說明金融科技發展可以提高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假設1得到驗證。
表2 固定效應回歸和混合OLS回歸
將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按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和農村商業銀行分類后,進行異質性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金融科技對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農商行和城商行經營效率的影響不盡相同。金融科技指數系數在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及城市和農村商業銀行的回歸系數中分別為2.94、2.18、1.95,但是大型國有銀行在1%的水平上顯著,而股份制銀行及城市和農村商業銀行僅在10%的水平上顯著。其中金融科技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系數高于對城市和農村商業銀行的影響系數。由此可以判定,同股份制銀行及城市和農村商業銀行相比,金融科技發展對大型國有銀行的經營效率的影響更為顯著,假設2得到驗證。
表3 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異質性分析
將商業銀行按注冊地所在省份按東部、中部、西部進行分類后,進行異質性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金融科技對不同地區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呈現出顯著差異。僅在東部地區,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在5%水平上顯著。由此可以推斷出金融科技的發展對我國東部地區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更為顯著,假設3得到驗證。
表4 不同地區的商業銀行異質性分析
本文的穩健性檢驗方式,采用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中的使用深度對原有金融科技指數進行替換,將使用深度作為解釋變量,在不改變被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前提下對上述模型重新回歸,所得回歸結果依然顯著,不會改變本文所得研究結論。
金融科技作為當前推動金融業轉型的重要推動力之一給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通過對金融科技和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經營效率間關系的探究發現,首先,金融科技的發展會顯著促進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提高。其次,金融科技發展對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從高到低,依次為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及農村商業銀行。最后,金融科技發展對我國東部地區上市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顯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上市商業銀行。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于加快商業銀行轉型、促進金融科技和商業銀行的融合提供了新的選擇,商業銀行應該加大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以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鞏固自己的核心客戶群,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