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松 東營市安能安全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生產安全是我國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對生產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小微企業也不例外,因此在各領域小微企業的經營和運作過程中,應該積極地踐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生產安全理念,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企業生產過程中危險有害因素以及潛在的風險,并做好隱患排查治理和事故預防工作,從而有效地保障生產人員的健康和安全。而雙重預防機制就是當前我國企業生產過程中常用的一種生產安全管理機制,且于2021 年9 月1 日起實施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也提出生產經營單位要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雙重預防機制,因此,研究雙重預防機制在小微企業中的應用就顯得非常必要。
事實上,我國大多數的小微企業大多從事于一些風險較高、污染較大且有較高勞動強度的領域,因此企業的經營者以及從業人員在沒有遇到突發安全事故或者是受到處罰的情況下,通常對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規章缺少足夠的了解;并且由于生產過程中的風險評估方法多而復雜,加之小微企業職工文化素質普遍不高,這就導致職工產生了“負擔”,使得職工不愿做、不想做安全管理工作,致使小微企業安全管理“形同虛設”。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小微企業都是進行著較低利潤的運營,管理者會十分的重視對成本的把控,在對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成本審核時,如果沒有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時,許多小微企業管理者會冒著違法的風險,在安全管理方面減少投入或者是干脆不投入,從而導致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經費投入嚴重的不足,企業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得不到有效地保障。甚至部分小微企業的領導認為只罰款不會影響到后續的企業生產,即使罰款行不通,也可以將企業遷移到其他地區,然后“改頭換面”重新注冊成為新的企業,缺少了生產安全管理的自主意識。
從政府主管部門和安全技術服務機構對微小企業的日常檢查和評審評價來看,當前小微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主要從三個方面表現出來。其一,小微企業生產工藝落后、生產設備設施本質安全性嚴重不達標。由于小微企業低利潤的運營模式,部分小微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為了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不會及時地對設備進行更新,或者是直接使用已經被淘汰落后的陳舊設備,甚至某些小微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直接使用了國家已經明令禁止的生產工藝,對生產人員以及使用人員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其二,大多數小微企業單位沒有遵守安全生產“三同時”原則。“三同時”要求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無論是企業生產的建設還是生產工藝或者生產設備的更新改造,小微企業大多沒有考慮到安全生產“三同時”的原則,甚至隨意地將生產設備、工藝進行改造,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其三,小微企業大多安全投入較少。大多數小微企業由于資金問題或節省成本會減少投入到生產安全管理的成本,從而導致了風險的不可控和事故的發生。
在我國,大部分小微企業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的管理方法,管理層面的人員往往沒有接受過較高的職業教育并且身兼數職。絕大多數小微企業缺乏專業的生產安全管理人員,并且安全管理工作還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目前的小微企業生產安全管理人員主要有三種情況:其一,由企業的老板進行“兼職”,老板在參加相關培訓、取得相關證書后,就沒有再將太多精力放到生產安全管理工作上;其二,由小微企業的車間主任或者是設備人員進行兼任,在管理過程中,主要依靠自身的經驗來進行預防,并且管理的目的主要在為了防止工作人員出現違反勞動紀律上;其三,由人力資源或者是企業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兼任,這種情況下的小微企業生產安全管理主要是對生產成本的控制管理上,與實際的生產過程之間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脫節。總之,我國大多數小微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和制度,管理的手段也較為單一,并且在實際的生產安全管理過程中,大多依賴于管理者本身的經驗或者是“說教”的方式,注重于事故發生后的處理,卻忽略了對危險有害因素的預防,導致員工自身的安全意識較差,“三違”成為“常態”,使得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大大增加。
雙重預防機制是指在企業中建立和實現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其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小微企業找到企業生產安全風險的所在并進行分析,通過制定出有效地防治措施來實現風險因子的可控或隱患概率的降低。雙重預防機制主要以預防為主,從而對小微企業生產過程中“不會管”“不愿管”等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但是由于小微企業自身資金、專業程度等方面的不足,在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工作時,極易導致機制的設立標準低、機制運行效果較差等問題,而通過簡化機制的創建模式以及工作的流程,將一些雙重預防機制的重點突出出來,就可有效地指導小微企業形成一套操作較為簡易、可以進行復制的極致模型,為小微企業走出當前的安全監管困境提供有力的幫助(見圖1)。

圖1 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的區別和聯系
想要有效地提高雙重預防機制在小微企業中的應用,就必須抓住八個關鍵點。第一,要抓好“責任落實”的關鍵點,小微企業在實施雙重預防機制時,要建立起職責明確、分工清晰的小組,并制定好具體的工作方案,明確好雙重預防機制的構建思路、方法,以及機制的獎懲、責任等內容。第二,要抓好“學習培訓”的關鍵點,小微企業管理人員要加強對全員雙重預防機制的培訓,確保各個崗位、各個職位的工作人員知道自身所承擔的生產安全責任,明確自身該做什么、必須做到什么以及如何做到。第三,要抓好“風險點劃分”的關鍵點,在小微企業應用雙重預防機制時,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生產工藝、崗位的類別以及企業的構架來對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點進行有效的劃分,并科學、合理地劃分出相對獨立、易于管理的風險點。第四,要抓好“危險源辨識”的關鍵點,在對風險點進行了準確劃分基礎上,從危險源的管理和狀態等方面對其進行綜合的辨識,并全面的分析以及記錄該風險源的有關信息和產生原因。第五,要抓好“制定管控措施”的關鍵點,在對危險源進行了綜合并且全面的辨識后,有關的生產安全管理人員應該在此基礎上,在工程技術、管理、培訓教育、個體防護和應急處置方面制定好可實際操作的、覆蓋式解決的管控措施。第六,要抓好“隱患排查治理”的關鍵點,安全管理人員在開展工作時,應該有效地將管控措施清單轉變成為隱患排查清單,并明確生產過程中對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的排查周期和排查負責人。第七,要抓好“持續改進”的關鍵點,在實際的生產安全管理過程中,安全管理人員應該根據企業生產工藝設備、工作人員以及標準規范的變化來對風險管控清單進行定期的評估,并及時地對管控措施和隱患排查清單進行更新,從而確保各項風險管控措施落實的有效性。第八,要抓好“考核獎懲”的關鍵點,在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設立有效、公正的獎懲制度,并制定適宜且對應的物質獎勵和懲罰,從而有效提高小微企業工作人員在日常生產活動中進行安全操作、生產安全的意識和動力。
除此之外,必須充分考慮到小微企業規模和人員配備的因素,不搞風險評價。要結合小微企業人員相對較少,素質相對較低的特點,以定性為主;開展頭腦風暴,發掘企業員工的經驗;抓住關鍵因素,要簡便易行、突出重點,抓住企業關鍵的那些點;要符合企業實際,實事求是,注意和企業現有管理的融合;做出來的東西要具有指導性,小微企業的員工能夠接受、方便實施。
事實上,生產安全管理是一門科學的理念,該理念需要有相應的手段和方法作為支撐,并結合有關的專業人才。因此,小微企業在構建雙重預防機制時應該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和有關規定來聘用專業的生產安全管理人員,或者委托經過國家有關考試資格認證的工程技術人員來對企業的機制構建過程進行輔導。政府部門可以建立相關的扶持項目和活動,來為小微企業提供生產中常見的生產安全事故種類、危險有害因素辨識以及風險防范的方法等方面免費的咨詢、查詢服務,從而幫助小微企業的管理者以及生產員工有效地提高生產安全意識,建立起完善的雙重預防機制。除此之外,政府主管部門還可以組織相關的安全管理專家,來為這些小微企業編制安全管理手冊指南或是模板,并樹立安全示范企業以及建立有關的生產安全管理培訓點。通過幫助小微企業不斷地吸收安全管理人才,在政府以及相關技術服務機構的帶領下,來督促和提高小微企業在生產安全管理方面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能力,促進小微企業整個生產安全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
近些年來,我國城鎮化、工業化生產的進程依舊在不斷地推進,為了有效降低小微企業生產管理過程中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促進小微企業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就需要政府的協助以及企業的自我激勵。不斷地完善和推進雙重預防機制的應用,企業持續地改進生產流程和工藝,以便提升小微企業生產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