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巍 卜繼霞
(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王集磷礦隸屬于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開采時間較長,王集磷礦的面積是2.254 km2,礦區范圍則是4個拐點圈定,該礦的開采深度是+300~-146 m[1]。礦區范圍拐點坐標見表1。

?
在王集磷礦的礦區范圍內,該磷礦礦體呈現層狀產出,該礦分布情況穩定。礦體平均走向為346°,傾向為南西,平均傾角為32°。Ph1礦層已控制礦體長為2 600 m,礦層底板出露最高高程為+270 m,出露最低高程為+129 m,最深控制高程為-146 m,最大勘探垂深為416 m。平均控制斜深為463 m,最大控制斜深為664 m。礦層南、北兩端分別被3個橫斷層破壞,礦層發生錯斷位移。
該礦層厚度變化在13.47~3.37 m,礦體沿傾向上的厚度比走向大,在-30 m以上,斜深400 m左右范圍內,礦體厚度尚較穩定,但在-30 m以下礦體厚度變化大,穩定性差,其最大者為220線,在-94 m標高尖滅,228線及212線亦有類似的變薄趨勢。礦層P2O5含量是22.24%~31.98%,P2O5的平均含量是25.44%,屬中等品位,礦石以Ⅱ級品為主。
王集磷礦當前采用的開拓運輸系統是箕斗斜井提升運輸系統,使用有軌電機車在礦井中段進行運輸。王集磷礦各采場的礦石用電耙耙運到放礦溜井,裝進2.5 m3側卸式礦車內,使用架線式電機車通過中段運輸巷道與運礦石門裝入主溜礦井,通過主溜井下部的裝礦計量硐室卸入主斜井箕斗,由箕斗斜井提升運輸系統提升到地面,再用電機車運輸到地面上的選礦廠原礦倉。礦山開拓運輸系統示意圖如圖1所示。

硐口坐標:X=3 485 105.06 m,Y=37 617 301.01 m,Z=+142 m,方位角α=260°22'36"。主斜井布置在礦段中部太陽山附近。主斜井布置在Ph1礦層的底板,凈斷面積為14.31 m2,傾角為30°。斜井井口段采用鋼筋混凝土支護,其他部分采用噴混凝土支護。目前主斜井已掘進至-142 m,斜井箕斗裝載點標高為-115 m和-130 m,主要負責-80 m水平以上的礦體的提升運輸。
副斜井口布置在Ph1礦層的底板W219號勘探線附近,硐口坐標:X=3 484 975.68 m,Y=37 617 300.27 m,Z=+149 m;方位角α=242°30'00"。副斜井凈斷面積為8.59 m2,斜井傾角為28°,現已掘至掘至-80 m中段,作為提升人員、材料、廢石和進風及鋪設管纜兼提升部分礦石用。
井口布置在Ph1礦層礦體的下盤W218號勘探線附近。硐口坐標:X=3 484 844.58 m,Y=37 617 252.26 m,Z=+137 m;方位角α=260°22′36”。輔助斜井凈斷面積為8.59 m2,斜井傾角為27°40′,現已掘至Ph1礦層-50 m中段。
南斜風井布置在W206~W207線,現已掘至-80 m,通過石門與各中段相連,作為回風和安全出口。硐口坐標:X=3 483 722.01 m,Y=37 617 675.51 m,Z=+183 m;方位角α=277°。其凈斷面積為6.15 m2。
北風井布置在Ph1礦層的底板W231勘探線附近,現已掘至-80 m,通過石門與各中段相連,作為回風和安全出口,其坐標:X=3 486 073.26 m,Y=37 616 813.71 m,Z=+127 m;方位角α為249°。其凈斷面積為6.15 m2。
南進風井主要負責南采區進風的通道,利用原南區135 m平硐,其井口坐標:X=3 484 647.63 m,Y=37 617 302.11,Z=+140 m,其凈斷面積為7.1 m2。
措施斜坡道利用原南采區斜坡道,其井口坐標:X=3 484 573.38 m,Y=37 617 280.19 m,Z=+141 m。設計凈斷面尺寸為3 m×2.8 m,巷道大部分圍巖穩定性較好,采用噴混凝土和不支護型式,目前已掘進至-65 m水平,坡度為15%,部分地段達不到設計要求,需進行刷幫和降坡度以滿足設計要求;本次設計將其和下部延伸斜坡道進行連接,只作為無軌設備下放通道兼做安全出口。
基建期總廢石量約為1.24萬m3,生產期廢石量約為0.11萬m3/a?;◤U石裝車后經副斜井運出地表,而后通過汽車轉運至副斜井東南側附近的太極埡廢石場,太極埡廢石場原設計庫容為68萬m3,占地面積約為2.8萬m3,攔碴壩長為85.3 m,并有截洪溝等設施,防止發生泥石流。近年來,當地村鎮大量利用廢石場內原有堆存廢石作為建筑砂石料,目前廢石場內已基本無廢石,可以滿足項目基建期廢石的堆存。生產期廢石量很少,就近充填采空區。
礦山保有儲量的礦體厚度不大,其中Ph1礦層礦體平均厚度約為6 m,根據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結合荊襄地區磷礦生產經驗以及本礦的實際情況,原設計的采礦方法為淺孔(分層)房柱采礦方法,采場均為電耙出礦。礦山實際采礦生產過程中,電耙出礦效率較低,因此將采礦方法調整為分段空場淺孔(分層)房柱采礦法,盤區鏟運機出礦見圖1。

該礦對礦體厚度小于3.5 m的礦體,采用全厚一次性回采;對礦體厚度大于3.5 m的礦體實施分層開采,因此,王集磷礦確定了淺孔房柱采礦方法及淺孔分層房柱法進行采礦,而且這2種采礦方法已在王集磷礦使用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順著礦體朝向每次間隔444 m布設盤區,盤區高度是30 m,與中段高度相同;每次間隔20 m左右設置1個礦塊,礦房跨度是10~15 m,礦房間設置間柱尺寸是(8~6)m×6 m,留設10 m寬連續礦柱在盤區間。盤區內順著走向設置2條脈內分段巷道,分段高度分別是9、10 m。盤區中部設置1條脈內盤區輔助斜坡道,坡度是15%,中段運輸巷道與各分段和巷道脈內斜坡道(高度為11 m)相連[2]。盤區內的礦塊切割工作完畢后,順著切割方向從上山到下山方向進行回采。3 m左右的薄礦體單層一次性進行爆破回采;6 m左右的礦體則使用分層爆破進行回采,要求每個分層3 m左右,從上而下分層回采。盤區的水平方向由南北兩側向盤區斜坡道方向進行退采。
盤區內沿走向方向布置2條脈內分段巷道,盤區中部布置1條脈內盤區輔助斜坡道,坡度為15%,脈內斜坡道同中段運輸巷道及各分段巷道相連,設置2條2.5 m×2.5 m溜井在盤區中部,分別通過頂板穿脈巷道與2條脈內分段巷道相連。另外,在盤區連續間柱中間布置1條人行通風天井與上中段相連通,當作盤區回風通道和安全出口。每個礦塊中部掘開1條切割上山,并且在上山的下部進行切割。采用HT81型鑿巖臺車或YT-28型淺孔鑿巖機進行鑿巖采準工作,采用YT-28型、YSP45型淺孔鑿巖機進行鑿巖切割[3]。
盤區內礦塊切割工作完成后,沿切割上山自下而上回采。3 m左右的薄礦體單層一次爆破回采;6 m左右的礦體采用分層爆破回采工藝,每個分層3 m左右,先回采上分層,再回采下分層,如遇頂板不穩固情況,需先將頂板加網錨固,鋼筋網網度為200 mm×200 mm,錨桿網度為1 m×1 m,根據工程類比法,礦山選用長度為1.8 m,直徑為3 mm縫管式錨桿,錨固力不小于60 kN,實際生產時應根據實際探礦情況調整錨桿長度,保證錨桿插入穩定巖層的深度大于0.5 m。
采用YT-28型淺孔鑿巖機和YSP45型上向式淺孔鑿巖機鑿巖作為礦房,直徑是38~42 mm的炮孔。用2#巖石乳化炸藥進行非電起爆系統起爆,爆破工作完成后,將礦體爆落至分段巷道內,出礦塊度要求不大于400 mm。然后在分段巷道內通過鏟運機(盤區運距較遠時,可考慮用扒渣機配合井下汽車進行出礦)將爆落的礦石鏟運至盤區溜井,再通過溜井底部振動放礦機卸入汽車(Ph1礦層-80 m以下各中段)。采場用貫穿風流通風。新鮮風從盤區輔助斜坡道或人行通風天井進入分段巷道,采場爆破后采用局部扇加強通風,沖洗工作面后,進入上中段回風巷道。
大多數采場礦柱不回收。中段生產完成時,根據礦房頂板穩定情況對部分沿脈平巷底柱進行回收。每次爆破后要及時處理頂板的浮石,施工人員不能進入采空區,確保采場回采安全。使用現有的地壓監測系統,積極安裝相應的地壓監測儀器,對下部礦柱與井巷的地壓情況進行監測,在采空區的頂板布置若干個測點,對頂板的下沉情況進行觀測,在下部一層礦已經開采的區域需要布置多個觀測點,如果發現危險信號或者安全隱患,應要及時進行處理,保證安全生產[4]。
從礦山生產情況觀察,礦層與頂板有很好的穩固性,當前,大多采空區穩固性較好。實踐證明,采空區的礦柱尺寸合適,礦柱強度高,能維持采空區較長時間的穩定狀態。所以,在合適的開采深度內,用礦柱支撐采空區是當前經濟適用并且行之有效的辦法[5]。
所以,王集磷礦主要采用及時封閉采空區的辦法對采空區進行處理,并且用生產期的廢石充填采空區,將來在條件適當的情況下采用尾砂填充采空區,可以達到更好的穩定狀態。
通過對王集磷礦開采條件分析,確定了礦山開拓運輸系統和回采工藝,確定了淺孔房柱采礦方法及淺孔分層房柱法。更好地為王集磷礦Ph1礦層的開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