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藝華 ,謝蘭清
(1.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2.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寧 530001 )
近年來,從黨中央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高度重視高校“立德樹人”這項根本工作,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把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教學改革作為實現高校育人目標的戰略舉措來推動,為當前高職院校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大力推動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導向和政策依據[1],也為高職工科教材的建設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往工科教材編寫的內容主要聚焦于學科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鮮有體現“立德樹人”這個教育教學根本任務的設計[2]。本文以《數字電子技術項目教程》教材修訂為例,探索“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工科教材改革的途徑與方法。
當前各高職院校都在大力推動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但目前專業課尤其是工科專業課的教材中基本沒有融入相關的思政元素或素材,許多專業課老師在實施“課程思政”時常感覺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實施效果不明顯,主要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高職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廣闊性,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在專業課中融合思政教育內容,非常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然而許多專業課老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對政策的學習與理解能力與思政課程老師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對課程思政的融合點把握得不夠準確或全面,影響了實施效果。
目前許多專業課老師都積極嘗試在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可是大多沒有針對性的設計方案和具體的思政目標,隨機性和隨意性比較大。通常各門課程各個不同的教學內容實現課程思政的使命是不同的,在設計思政目標時需回歸專業課教學內容的本源,精準對接相應的思政目標,泛課程思政化必定會影響“課程思政”實施效果[3]。
老師們都希望在課堂中講授與課程思政關聯的知識點時,能運用相關素材或案例中的思政元素,使課程在‘驚鴻一瞥’中傳遞出育人的理念[4],可是往往缺乏相關的思政素材或案例,這樣就很難做到讓知識點遷移簡練精準,既精準挖掘思政元素但又不喧賓奪主,達到收放自如的效果。
針對專業課尤其是工科專業課老師在實施“課程思政”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在編寫教材時應編入思政目標和思政元素等內容和素材,在教材中充分體現“立德樹人”這個教育教學根本任務的設計,在此以《數字電子技術項目教程》(第3版)教材修訂為例,探討在高職工科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徑與方法。
首先通過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2016〕31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以及2019年1月國務院頒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政策和文獻,明確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教材建設與改革的方向,梳理出課程思政的融合點應該包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民族復興的理想信念;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揚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的培養;遵紀守法;愛黨愛國,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社會主義的道路等幾個方面。
由本文筆者參加主編的《數字電子技術項目教程》(第3版),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以數字電子技術中的九典型項目為載體,將教學內容按項目模塊編寫,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線,鏈接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實訓,融“教、學、做”為一體,充分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5]。
全書的內容包括:簡單搶答器的制作、產品質量檢測儀的設計與制作、一位加法計算器的設計與制作、電動機運行故障監測報警電路的制作、由觸發器構成的改進型搶答器的制作、數字電子鐘的設計與制作、叮咚門鈴電路的制作、數字電壓表的設計與制作、鋸齒波發生器的設計與制作等。本書編者依據課程思政的融合點挖掘梳理出各項目模塊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確定了各項目模塊的思政目標如表1所示。

表1 各教學項目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一覽表
《數字電子技術項目教程》(第3版)在修訂過程中,針對各教學項目收集整理了對應的思政素材或思政案例,編寫了各案例所映射出的思政元素,使用該教材的師生可以通過掃碼觀看案例視頻,探討學習各案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使課程在‘驚鴻一瞥’中傳遞出育人的理念。以下是其中三個教學項目的思政素材或案例。
(1) 一位加法計算器的設計與制作
案例:“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中國珠算”,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中國曾經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其中在早期計算工具的發明創造方面就寫出過光輝的一頁。在商代,中國就創造了十進制記數方法,領先于世界千余年,到了周代,發明了當時最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籌,到了漢朝,開始出現珠算盤,這是中國計算工具發展史上的第一項重大發明。珠算盤不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過有益的作用,而且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區,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至今仍在使用。
思政元素映射:同學們在本項目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認識計算工具的發展歷史,既要了解我國古代燦爛的文明成果,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堅定民族復興的理想信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認識到社會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規律,懂得用發展的思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覺學習科學,追求真理。
(2) 電動機運行故障監測報警電路的制作
案例:“兩個插座插反釀成中國境內史上最大空難——西安空難”,由于將飛機上控制航向阻尼與控制滾動阻尼的兩個插座插反,釀成了中國境內史上最大空難——西安空難,事故發生后機上160人無一生還,而相關人員責任心及安全意識的缺失是導致該事故發生的人為原因。
思政元素映射:每一場事故并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精確的排查一直是減少事故的重要手段,無論什么崗位,責任心永遠是最重要的。時隔多年提起西安空難,還是中國人心中的痛,我們要不忘這沉痛的教訓,形成敬畏科學的工作態度,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追求真理,練就精湛技術。
(3) 鋸齒波發生器的設計與制作
案例:“大國工匠——夏立:可靠的天線” ,隨著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圓滿完成,人類航天器第一次到達了月球的背面,要求如此精準的落月,如果沒有大天線——“天馬”望遠鏡的精準指路,是不可想象的。夏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4研究所鉗工,1988年進入54所工作,30多年里,他親手裝配的天線指過“北斗”、送過“神舟”、護過戰艦、亮過“天眼”,為了讓“嫦娥四號”精準落月,夏立帶領他的工作團隊把“天馬”望遠鏡的設計精度一一落地。
思政元素映射:鋸齒波發生器在電子工程、通信工程、測量儀器、計算機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同學們在本項目學習中,應學習夏立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職業精神,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有機融合,把個人夢的實現與中國夢的實現有機結合起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應有的社會貢獻。
本文指出了專業課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法。
以《數字電子技術項目教程》(第3版)教材的修訂為例,探討了在“課程思政”視域下如何挖掘學科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思政元素,并將這些元素有機地融入或編入教材中,以期推動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培養出更多政治可靠、專業過硬的復合型、應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