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時,共和國痛失兩位院士,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1歲,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99歲,國士飛天,雙星隕落。袁隆平說:“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泵褡寮沽海瑖繜o雙,山河同泣,日月同悲?!度嗣袢請蟆房l《一稻濟世,萬家糧足》、《披肝瀝膽,醫者仁心》紀念兩位院士。嗚呼!飽食者,勿忘袁公之功勛!安康者,務記吳老之大愛!愿世間如愿醫食無憂。
民以食為天,在我的記憶里,小時候經常吃不飽,尤其是早晨上學早,經常是十點左右就饑腸轆轆。母親點火用大鍋熱干糧,我總是嫌少,搞得他們都不敢吃,我長得并不壯實,但是吃的多,是家里的“大胃王”。那時候白面、大米這些“細糧”和豆油還要計劃供應,所以很少吃到饅頭和白米飯,取而代之的一般是窩窩頭和大碴子粥,母親見我們不愛吃,就把玉米面做成鍋貼餅子,烙出厚厚的鍋巴,有時也在餅子里面摻些白面,那段日子記憶頗深。直到現在看到大碴子還反胃,一粒也不想吃。我到8歲上學前才見到香蕉這種水果,所以覺得自己命很苦。后來上學也歷盡挫折,家里只有父親一人上班,所以想讓我初中畢業就出來上班貼補家用,我硬是擰著性子考進了省重點高中。一路走來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受的苦多,命運不公平。
上大學后,學習了很多黨的知識,自己也開始接受黨組織的考察和教育,并在學校入了黨,對黨的了解和認識逐漸加深?;仡櫸尹h歷史,從1840年開始,中國逐漸喪失獨立的國際地位,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黨和人民為此進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撓的斗爭。1848年出版《共產黨宣言》,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7月在上海、嘉興南湖召開中共一大,從二七罷工到黃埔軍校,五卅運動到北伐戰爭,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南昌起義到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到三灣改編,井岡山會師到古田會議,從長征過雪山草地,到血濺湘江,從遵義會議到一二九,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平型關大捷,從瓦窯堡會議、洛川會議,到西安事變、百團大戰,從抗戰勝利、重慶談判到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從開國大典到抗美援朝,從萬隆會議、廬山會議到文化大革命,從港澳回歸到抗擊疫情,一代一代共產黨人就是這樣披荊斬棘、前赴后繼,不忘初心、奮勇前進!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堅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進行長期不懈的艱辛奮斗。黨史讓“小我”自慚形穢,無處躲藏,個人的得失安危又如何和黨的奮斗歷史相提并論?貧困一直是人類社會從未戰勝的頑疾。如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成就舉世矚目,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
5月20日,學黨史黨日活動到河北樂亭參觀李大釗紀念館及李大釗故居,大釗同志將短短的37歲生命獻給了黨的事業,“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信仰仍然堅若磐石,不曾被撼動分毫。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決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奮勇前進。今天的每一位共產黨人,都要時刻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史為鑒,為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偉大的民族復興,偉大的中國夢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作者簡介:
張曉明,男,山東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劍橋大學博士后。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學士、優秀畢業生,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雙學位。北京交通大學MBA,中共中央黨校法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書法學畢業。中管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智庫專家,特聘客座教授,中國科協未來研究會理事,世界藝術家協會理事。1990-2003詩書畫獲全國(國際)比賽最高獎8次,等級獎30余次。2013年《文心雕龍》獲第16屆“世界華人藝術大會”香港大型藝術展“國際金獎”,授予“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稱號。詩詞作品收入《中國當代詩壇十二家》,收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簡歷及詩歌被《世界詩歌年鑒2021》收錄。2019第八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2020第十五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20國家新時代理論創新人物,論文收入《國家新時代重點創新理論成果文選》,擔任文選高級顧問。2021“斯貝瑞中國2021年度品牌經濟人物獎”。2021中國教育發展研究學會論文國家級一等獎。收入《紀念建黨100周年名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