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勝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飲食生活和身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低熱量、易飽腹、高纖維等特征的代餐食品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近期,國內多家媒體集中關注了代餐食品的營養、功能、安全性等方面問題,代餐食品行業或成為食品安全新戰場。然而,目前代餐食品市場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規范管理。(9月16日《中國商報》)
盤點代餐市場種種亂象,都無一例外地指向了行業標準缺失的根本癥結。查閱現行法律法規,代餐食品既缺乏國家強制性標準,也尚無這一產品的品種分類,這勢必導致“代餐食品”的概念泛化、品類繁雜、標準不一、各行其是,既不利于行業自身的良性發展,更不利于食品質量和安全保障的評判與監管,最終受害者就是廣大消費者。
遏制代餐食品亂象,需要推動相關國家標準的立項與制定工作。要加快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對代餐食品中各類營養素含量的標準作出明確規定,用標準引導、約束和規范代餐食品生產加工,確保代餐食品有足夠的營養成分。
代餐食品加工企業要根據產品情況,明確標注各營養成分、含量,如使用先進的激光噴碼設備進行標簽信息噴碼,生產日期、營養成分等信息標刻在產品表面,不易擦涂或竄改,且能夠避免后續供應鏈環節被更改信息。同時更要提高自身營養膳食研發技術水平,確保代餐食品營養、健康,嚴把產品質量安全關。
監管部門應強化代餐食品市場的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比如,檢查營養成分標注是否明確、是否存在虛標營養成分,并通過定量檢測儀器測量每種營養素的含量等。要加強網絡銷售平臺管理,將代餐食品納入網絡食品監管體系。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大健康知識的普及力度,引導消費者摒棄認知誤區,理性購買代餐食品,把“管住嘴”與“邁開腿”有機融合,科學、合理地減肥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