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軍

摘 要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個地區的建設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一些山區,更是發展建設的重中之重。為了山區的建設以及進一步的發展,修建道路是十分必要的工程。而在一些山區當中,由于降雨、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沿河地區的公路經常會遭受突發洪水的侵害,時常會造成公路的堵塞,甚至毀壞公路的路基。本文將針對山區沿河公路路基遭受洪水侵害的危害以及防護治理措施進行討論,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 山區 沿河公路 洪水災害 路基損害
中圖分類號:TV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11-0052-02
我國的國土面積十分巨大、疆域遼闊,其中涵蓋了許多種不同的地形地貌,在一些山區地形的沿河谷地附近,經常會因為地勢低洼、降水頻繁等原因的影響,導致沿河谷地被洪水淹沒、侵害。而對于在這些山區沿河谷地當中修建的公路來講,時常發生的洪水不僅僅會影響到公路的日常使用,還會對公路路基等內部構造造成毀損危害,大大增加了公路的后期維護成本。因此,討論山區沿河公路路基被洪水侵蝕的危害和分析如何預防及治理,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1 山區沿河公路路基被洪水毀損危害的自然環境特征
由于山區當中的地形大多比較崎嶇,并不適合公路的建設。因此,在山區當中建設公路的時候,往往會挑選地勢較為平坦的地區來進行建設,沿河的谷底地區的地勢便是非常適宜修建公路。而由于山區當中的河流谷底往往是呈長條狀,在沿河谷地當中修建的公路大多也是呈現出這種長條狀的外觀,并且與河流并向而行。這些山區當中的沿河公路的路基在建設的過程當中大多使用的建造方式要么是半填半挖,要么是完全填的建造方式。這種建造方式所建造的公路路基在河流谷底發生洪水災害的時候,很容易被水量大、流速快的洪水侵害出缺口,一旦出現了缺口,整個公路的路基就暴露在外,很容易被洪水毀壞[1]。除此之外,由于這些公路的路基建設在河流旁邊,由于長時間的流水沖刷,一些地方的路基已經出現了被侵蝕的現象,在發生洪水災害的時候,就更加容易被洪水毀損。
2 一些山區沿河公路路基容易被洪水毀損危害的原因
2.1 設計方案的過程當中考慮不周
一些山區沿河公路以及其路基,在設計建設方案的時候沒有充分的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因素,即當地的雨季降水量較大并且十分集中,很容易在山區的河流谷底匯聚形成洪水災害。設計人員在進行公路路基建設方案的時候,對于這方面考慮不充分。因此,建設出來的公路以及公路的路基在遭遇洪水災害的時候,非常容易被洪水毀損危害。
2.2 設計方案當中出現紕漏
設計人員在進行山區沿河谷地公路建設方案的設計過程當中,還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失誤的地方,例如:公路路基的參數出現問題,導致公路的整體高程較低,一旦發生洪水災害,就會使洪水漫過路面,讓整個公路以及公路路基浸泡在洪水當中,很容易受到洪水災害的毀損,還會影響到公路的正常通行。
2.3 建設施工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
施工人員在施工建設的過程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有可能會導致公路以及公路路基的質量較差,例如:施工人員在選購施工原材料的過程當中,為了降低成本而選用質量較差的原材料;施工人員在施工的過程當中對于坡面的處理和防護工作沒有做好,導致公路的坡面不牢固,容易受到侵蝕。上述的這些問題倘若發生在山區公路的建設施工的過程當中,就很容易導致公路整體的建設質量較差,在面臨洪水侵蝕的時候,更加容易被毀損危害[2]。
2.4 對于山區環境的破壞
由于開發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山區和河流谷底等地區的環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就很有可能影響到河流的流量、流速,使得原本是并向平行而行的河流與公路出現偏差。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會導致河流流水對于公路路基的沖刷侵蝕作用更加劇烈、更加明顯。在洪水災害來臨的時候,沿河公路的路基早就已經被日常的河流流水侵蝕殆盡,已經難以抵抗洪水的毀損危害了。
2.5 對于公路的日常維護不到位
一些公路在建設完成之后的日常維護工作當中,往往更加重視表面的養護工作,而忽視了對于公路路基的維護,忽視了檢查河流對于公路路基的侵蝕情況。這就導致一些地區的公路路基已經被河流流水侵蝕的十分嚴重,負責維護工作的工作人員卻沒有發現,最終導致公路路基在洪水災害發生之后,被洪水毀損危害。
2.6 洪水危害力度過大
還有一些山區沿河谷地當中修建的公路,在上述幾點因素的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但是在面臨洪水災害的時候,公路以及公路的路基還是會被洪水毀損,這就很有可能是當地的洪水危害過大,一般的預防措施已經難以抵抗其的侵害了。造成洪水危害過大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地勢過于陡峭、河流流經地區彎道過多等等。
3 針對山區沿河公路路基被洪水侵害的應對措施
3.1 經常使用的保護山區沿河公路路基的措施
在一般情況下,經常使用的保護山區沿河公路路基不被洪水過度侵害的措施主要可以被分成兩個方面,即沖刷防護措施以及坡面防護措施。常見的沖刷防護措施有:修建石籠、修建丁壩、使用混凝土預制板塊、使用水泥沙袋等等。常見的坡面防護措施有:種植樹木草皮等植物、修砌片石等等。在實際的建設過程當中,具體應當使用哪一種,或者是哪幾種措施來對公路的路基進行保護,還需要施工人員和設計人員結合施工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選擇。常用的兩種路基防護類型見圖1,從左到右分別是路肩式和路堤式[3]。
3.2 路基防護工程的對策
在上文當中已經提到,一些常用的保護山區沿河公路路基的措施主要可以歸類為沖刷防護和坡面防護兩種,而根據具體的防護方式來進行分類,又可以將這些措施分為直接防護方式和間接防護方式兩種。不同的防護措施和防護方式的防護原理不盡相同,適用的情況也不相同,具體的防護效果還需要看實際的施工質量、實地的自然情況等等。
3.3 重視山區以及沿河地區的環境保護
在分析山區沿河公路路基容易被洪水侵害毀損的原因時,就已經提到過了,山區以及沿河地區的環境的變化和破壞都很容易導致沿河公路以及其路基遭受到洪水侵害的程度大大提升。因此,要想減輕山區沿河公路路基遭受洪水災害毀損危害的情況,相關部門就需要重視沿河地區、乃至于整個山區的環境保護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起:第一,應當在沿河地區種植一些樹木、草皮等植被,利用這些植被來保護沿河地區的水土,緩解水土流失的問題;第二,在開發周圍地區的時候,要做好規劃,避免對生態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第三,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壩等水利工程,在雨季蓄水、在旱季放水。
3.4 加強對于洪水侵害沿河公路路基的相關研究
我國對于山區沿河公路路基容易被突發洪水災害毀損危害的問題已經進行了很多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出了很多應對的措施。但是,相關的研究人員還是應當繼續加強對于洪水侵害沿河公路路基的相關研究。從沿河公路路基的參數、建設所使用的材料、所使用的技術、河流的各項水文數據、洪水的毀損危害程度等等方面來入手,通過建立模型、分析討論等方式來進行研究,爭取得出更進一步的結論,并以此為基礎來得出更加行之有效的保護山區沿河公路路基免受突發洪水災害毀損危害的措施[4]。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山地地形的地區較多,在其中修建和養護公路的難度較大,尤其是在山區的河流谷底當中修建的道路,很容易受到洪水災害的侵害毀損。為了預防和處理山區沿河谷底的公路路基被洪水災害毀損危害的問題,研究人員首先需要弄清楚山區沿河公路的路基容易受到洪水危害的原因,之后從這些原因出發,尋找可行的解決辦法。本文就針對山區沿河公路路基容易被洪水侵害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其原因和應對措施,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的推進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柳波.基于沿河條件下公路路基病害及防治對策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21(04):258-259.
[2] 馮健雪.貴州省山區沿河公路路基水毀機理及防治對策[J].交通企業管理,2014(07):52-53.
[3] 李俊.山區公路水毀路基穩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D].長安大學,2013.
[4] 陳遠川.山區沿河公路水毀評估與減災方法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