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山東省臨沂市中醫(yī)醫(yī)院麻醉科,山東臨沂276000)
躁動是全麻手術后蘇醒期間較為常見且高發(fā)的一種并發(fā)癥,主要指患兒行為與意識呈分離狀態(tài),而麻醉蘇醒期躁動多發(fā)于小兒手術患者[1]。與成人手術相比,小兒手術患者病情變化快,手術麻醉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而相關藥物的使用,易對小兒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2]。麻醉蘇醒期躁動患兒以哭鬧不止、手腳亂動、定向障礙等癥狀為臨床主要表現,嚴重影響后續(xù)醫(y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患兒,選取適宜的鎮(zhèn)痛藥物至關重要。而科學且有效的麻醉方案是穩(wěn)定患兒臨床體征、緩解躁動情況的關鍵[3]。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300例小兒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丙泊酚聯合七氟烷麻醉對小兒麻醉蘇醒期躁動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300例小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麻醉藥物不同分為對照組(n=147)和觀察組(n=153)。對照組男70例,女77例;年齡3~9歲,平均(6.10±2.01)歲;體質量12~26 kg,平均(17.66±6.41)kg;病程2~15個月,平均(8.23±4.45)個月。觀察組男75例,女78例;年齡3.5~9歲,平均(6.28±2.00)歲;體質量12~25 kg,平均(17.26±6.23)kg;病程2~14個月,平均(8.05±4.63)個月。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外科體格、影像學檢查,符合臨床相關疾病診斷標準者;符合相關手術治療指征者;耐受性較好、生命體征穩(wěn)定者;均為首次接受手術治療者;無感染征象、中毒癥狀者;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出現早搏、心房顫動病史者;惡性腫瘤者;重要器官功能嚴重障礙者;出現嘔血、黑便癥狀者;困難氣道者;凝血功能異常者;意識不清者;合并嚴重急性感染者[4]。
1.2 方法麻醉前做好患兒家屬的宣教工作,患兒禁水4 h、禁食6 h;麻醉前30 min肌內注射0.01 mg/kg阿托品(大連華立金港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193),入室前在其手背靜脈處留置套管針便于后期靜脈注射。入室后兩組均靜脈注射0.3 mg/kg地塞米松(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822)+4 mL 0.9%氯化鈉溶液。
對照組給予七氟烷常規(guī)吸入麻醉:借助面罩采用8%七氟烷(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771)實施麻醉誘導,后給予3%~4%七氟烷實施維持麻醉,通氧量維持在2 L/min,手術治療過程中嚴格以患兒麻醉深度為依據,適當調整吸入劑量。觀察組給予丙泊酚聯合七氟烷麻醉:七氟烷用法用量均同對照組,后靜脈滴注1~2 mg/kg丙泊酚+長鏈脂肪乳注射液;手術治療過程中嚴密監(jiān)測患兒血壓、心率等體征,避免出現意外情況。
1.3 觀察指標①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睜眼時間及清醒時間;②心率、血氧飽和度水平:監(jiān)測兩組T0(麻醉誘導前)、T1(麻醉誘導時)、T2(氣管插管后)、T3(拔管后)時段心率、血氧飽和度水平。③麻醉蘇醒期躁動評分:躁動評分分值為0~5分,其中無任何動作計0分;出現無意識的肢體屈曲、抬頭動作計1~2分;全身性動作不自主,持續(xù)時間為5~10 min計3~4分;全身性動作嚴重,需追加麻醉藥物予以控制計5分[5]。④麻醉安全性:包括惡心嘔吐、低血壓、呼吸抑制發(fā)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觀察組麻醉起效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睜眼時間及清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s,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sthesia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表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s,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sthesia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組別觀察組(n=153)對照組(n=147)t值P值麻醉起效時間5.26±1.56 10.23±2.52 20.627<0.05自主呼吸恢復時間10.23±2.23 16.52±2.52 22.917<0.05拔管時間6.26±2.23 10.23±3.63 11.463<0.05睜眼時間12.23±2.41 18.52±3.52 18.121<0.05清醒時間14.23±2.23 22.15±3.52 23.375<0.05
2.2 兩組心率、血氧飽和度水平比較T1、T2、T3時,觀察組心率、血氧飽和度水平較穩(wěn)定,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率、血氧飽和度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心率、血氧飽和度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T0,麻醉誘導前;T1,麻醉誘導時;T2,氣管插管后;T3,拔管后
組別觀察組(n=153)對照組(n=147)t值P值心率(次/min)T0 108.26±15.23 109.26±15.23 0.569>0.05 T1 120.23±20.23 147.23±25.23 10.246<0.05 T2 113.23±23.45 138.52±22.20 9.585<0.05 T3 109.56±18.52 105.26±15.23 2.192<0.05血氧飽和度(%)T0 97.23±0.88 97.15±0.85 0.800>0.05 T1 96.26±3.52 94.23±2.33 5.912<0.05 T2 98.56±0.85 98.12±0.55 5.300<0.05 T3 99.56±15.25 95.56±16.23 2.198<0.05
2.3 兩組麻醉蘇醒期躁動評分比較蘇醒時、拔管時、拔管30 min,觀察組麻醉蘇醒期躁動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麻醉蘇醒期躁動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gita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recovery from anesthesia(±s,scores)

表3 兩組麻醉蘇醒期躁動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gita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recovery from anesthesia(±s,scores)
組別觀察組(n=153)對照組(n=147)t值P值蘇醒時4.00±0.56 4.55±0.33 10.311<0.05拔管時3.23±0.45 4.52±0.45 24.821<0.05拔管30 min 3.00±0.12 4.12±0.36 36.435<0.05
2.4 兩組麻醉安全性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2.9%(P<0.05),見表4。

表4 兩組麻醉安全性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safety of anesthes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隨著麻醉藥物的發(fā)明和使用,在手術過程中借助麻醉藥物,可有效緩解患兒疼痛,從而確保手術順利開展[6]。小兒患者屬于特殊群體,受年齡因素影響,極易在治療期間出現哭鬧、不配合診療等現象,且患兒自主意識、自控能力較差,因此,在對該類患兒開展手術治療過程中,易出現特殊情況。在手術治療中,需綜合考慮患兒調節(jié)能力、藥物承受能力,從而有效控制麻醉劑量。同時,應合理選擇麻醉藥劑,避免患兒術后出現躁動現象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不良反應[7]。
丙泊酚是現階段臨床最常使用的短效靜脈麻醉藥(烷基酸類),具有蘇醒迅速、麻醉誘導快、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勢,且可保護心血管與神經系統,保證手術穩(wěn)定性從而顯著減少患兒蘇醒期躁動發(fā)生情況。七氟烷是目前臨床新型的吸入麻醉劑,用藥后不會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患兒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較少。有研究[8]顯示,七氟烷的預處理具備缺血預處理的保護作用,使用七氟烷實施麻醉,可有效抑制平滑肌收縮(膽堿能、非腎上腺非膽堿能神經興奮導致),從而減少支氣管收縮(白三烯C4所致),進一步減少對患兒呼吸系統造成的傷害。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麻醉起效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睜眼時間及清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1、T2、T3時,觀察組心率、血氧飽和度水平較穩(wěn)定,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蘇醒時、拔管時、拔管30 min,觀察組麻醉蘇醒期躁動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丙泊酚復合七氟烷麻醉,具備蘇醒迅速、麻醉誘導快等優(yōu)勢,可有效減少患兒麻醉蘇醒期躁動,麻醉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七氟烷,可在短時間內發(fā)揮麻醉藥效,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且麻醉藥劑不會在患兒體內蓄積,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同時促使患兒快速蘇醒,與劉雁[9]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小兒患者實施丙泊酚聯合七氟烷麻醉效果顯著,可有效減少患兒麻醉蘇醒期躁動,具有較高的麻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