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莉
(常州市中醫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蘇常州213002)
膿毒癥是因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1],會引起患者機體多個系統出現障礙,誘發多器官功能衰竭[2],會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膿毒癥在重癥監護室(ICU)中較常見,及時予以合理的抗感染治療對于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抗生素存在較多的不合理使用情況,在影響療效的同時,還可能加重患者病情[3],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療已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往臨床中根據C反應蛋白等炎性指標對膿毒癥進行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均不高,而降鈣素原對膿毒癥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性。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降鈣素原指導重癥監護室膿毒癥患者抗生素治療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重癥監護室住院治療的80例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30~90歲,平均年齡(61.57±5.88)歲;原發疾病:急性重癥胰腺炎2例,重癥肺炎32例,嚴重腹腔感染6例。觀察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31~88歲,平均年齡(61.24±5.79)歲;原發疾病:急性重癥胰腺炎2例,重癥肺炎34例,嚴重腹腔感染4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入住ICU時間>3 d者;符合《2012國際嚴重膿毒癥及膿毒性休克診療指南》[4]中關于膿毒癥診斷標準;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真菌感染、甲狀腺疾病者;存在惡性腫瘤者;存在精神障礙、心理疾病者;近1個月內接受過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放棄治療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標準制定抗生素治療方案,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各項檢查結果確定停藥時機。觀察組根據降鈣素原檢查結果選用抗生素。在患者入院后第1、3、5、7、9天進行降鈣素原檢測,采集清晨空腹狀態下的肘正中靜脈血3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運用定量免疫色譜法測定降鈣素原。當降鈣素原<0.25 ng/L時,患者停用抗生素;當降鈣素原為0.25~0.50 ng/L且下降值≥80%時,患者停用抗生素,若降鈣素原水平下降<80%,患者繼續使用抗生素;當降鈣素原水平>0.50 ng/L并高于峰值水平時,應及時更換抗生素種類。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抗生素使用時間、ICU住院時間及兩組預后情況,觀察組根據不同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與死亡組。②比較存活組與死亡組降鈣素原水平。采用序貫器官衰竭估計評分(SOFΑ)評估患者預后情況,包括6個系統12個評估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總分48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預后越差;采用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評分(ΑPΑCHEⅡ)評估患者健康狀況,總分71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健康狀況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抗生素使用時間、ICU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抗生素使用時間、ICU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抗生素使用時間、ICU住院時間比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antibiotic use time and ICU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x±s,d)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抗生素使用時間、ICU住院時間比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antibiotic use time and ICU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x±s,d)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40 40抗生素使用時間12.36±2.91 8.20±2.15 7.272 0.001 ICU住院時間15.01±2.87 10.01±2.26 8.657 0.001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預后情況比較觀察組存活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預后情況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i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
2.3 死亡組與存活組降鈣素原水平比較存活組各時間點降鈣素原水平均低于死亡組(P<0.05)。隨著時間延長,死亡組降鈣素原水平不斷增高,而存活組降鈣素原水平持續下降,見表3。
表3 死亡組與存活組降鈣素原水平比較(±s,ng/L)Table 3 Comparison of procalcitonin levels between the death group and the survival group(±s,ng/L)

表3 死亡組與存活組降鈣素原水平比較(±s,ng/L)Table 3 Comparison of procalcitonin levels between the death group and the survival group(±s,ng/L)
組別死亡組存活組t值P值例數3 37第1天1.35±0.30 1.01±0.18 3.009 0.005第3天1.62±0.35 0.97±0.15 6.498 0.001第5天2.74±0.51 0.89±0.13 17.882 0.001第7天3.89±0.62 0.75±0.12 28.420 0.001第9天5.10±0.78 0.58±0.11 36.108 0.001 F值14.952 6.325 P值0.001 0.017
2.4 死亡組與存活組預后相關評分比較存活組各時間點SOFΑ評分均低于死亡組(P<0.05);第3、5、7、9天,存活組ΑPΑCHEⅡ評分均低于死亡組(P<0.05)。死亡組SOFΑ評分、ΑPΑCHEⅡ評分隨時間的延長呈升高趨勢,存活組則呈下降趨勢,見表4。
表4 死亡組與存活組預后相關評分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prognosis-related scores between the death group and the survival group(±s,scores)

表4 死亡組與存活組預后相關評分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prognosis-related scores between the death group and the survival group(±s,scores)
注:SOFΑ,序貫器官衰竭估計評分;ΑPΑCHEⅡ,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評分
時間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F值P值SOFΑ評分死亡組(n=3)4.21±0.58 5.47±0.69 6.41±0.77 7.30±0.85 8.67±0.91 12.524 0.001存活組(n=37)3.55±0.46 3.30±0.40 3.07±0.34 2.69±0.28 2.58±0.22 5.152 0.041 t值2.354 8.601 14.832 22.916 33.923 P值0.024 0.001 0.001 0.001 0.001 ΑPΑCHEⅡ評分死亡組(n=3)11.31±1.88 13.28±2.26 15.12±2.54 16.37±2.89 18.96±3.10 13.195 0.001存活組(n=37)10.43±1.72 9.65±1.66 8.40±1.52 8.00±1.40 7.26±1.27 4.987 0.034 t值0.848 3.564 7.040 9.201 13.667 P值0.402 0.001 0.001 0.001 0.001
重癥監護室患者由于體質弱、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的影響易出現細菌感染、病毒感染[5],逐漸引發膿毒癥,嚴重者還會出現膿毒癥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重癥監護室患者死亡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盡早診治膿毒癥尤為重要。臨床中通過常規炎性因子檢查、病原學檢查等對膿毒癥進行診斷,存在檢查時間長、敏感度低等不足[6],會降低檢查準確度,因此,需采用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高的指標指導重癥監護室膿毒癥患者抗生素使用,以促進抗生素的合理應用。
降鈣素原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由甲狀腺C細胞合成及分泌的降鈣素前肽物質,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下降時降鈣素原水平未升高,而在嚴重細菌、真菌感染時,血液中的降鈣素原水平會顯著升高。降鈣素原能反映全身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7],其水平的升高一般出現在嚴重休克、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多器官功能紊亂綜合征等病癥中。在細菌感染后2~5 h,降鈣素原水平會急劇上升,并在24 h內達到峰值,同時,具有操作簡單、耗時短、穩定性好等優勢[8],可為細菌感染、疾病轉歸、預后的判斷及抗生素應用提供可靠的指導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抗生素使用時間、ICU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存活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降鈣素原的指導作用顯著。分析原因為,根據不同時間段降鈣素原檢查結果變化,可決定抗生素的使用時機、使用量,為重癥監護室膿毒癥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縮短抗生素使用時間,避免抗生素濫用或用量過大等情況的發生,減少不良反應,在提升治療效果的同時能促進患者早日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存活組各個時間點降鈣素原水平均低于死亡組(P<0.05)。隨著時間延長,死亡組降鈣素原水平不斷增高,而存活組降鈣素原水平持續下降。存活組各時間點SOFΑ評分均低于死亡組(P<0.05);第3、5、7、9天,存活組ΑPΑCHEⅡ評分均低于死亡組(P<0.05)。死亡組SOFΑ評分、ΑPΑCHEⅡ評分隨時間的延長呈升高趨勢,存活組則呈下降趨勢。說明降鈣素原水平在對機體是否存在細菌感染進行判斷的同時,可對感染程度、預后進行反映[9-10],且能監測病情變化,規范抗生素的使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及預后。
綜上所述,對重癥監護室膿毒癥患者進行降鈣素原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指導抗生素合理應用,能增強抗生素應用效果,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