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華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醫院骨科,福建龍巖364200)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骨結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跗骨骨折類型,占跗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約75%為關節內骨折,多見于青壯年,主要表現為關節面不同程度的受損。早期臨床主要采用保守療法,由于跟骨及周圍解剖結構復雜,足部軟組織覆蓋治療差,患者致殘率較高,易并發多種后遺癥,嚴重者會喪失勞動能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1]。外科手術內固定術是治療跟骨骨折的首選措施,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能最大限度矯正患者跟骨畸形,有效保留患者足部功能,促進患者足功能的恢復[2],由于跟骨特殊的解剖部位,臨床上>90%累及后關節面的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選擇“L”形外側延長切口進行手術[3],但有研究[4]顯示,“L”形外側延長切口手術患者切口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其中切口感染是術后比較典型的并發癥,若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可能會發生跟骨皮瓣感染、大面積壞死、跟骨骨髓炎等嚴重并發癥,不僅會影響患者手術效果,還會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治療負擔及經濟負擔[5],因此,如何快速有效控制跟骨骨折患者深層創面感染已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負壓封閉引流技術主要被用于四肢軟組織創面感染的治療防止,效果顯著[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跟骨骨折術后切口深層感染的效果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3例跟骨骨折術后切口深層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引流方式的不同分為皮片引流組(n=23)和負壓封閉引流組(n=30)。皮片引流組男15例,女8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36.84±8.52)歲;單側跟骨骨折22例,雙側跟骨骨折1例;Sanders分型:Ⅱ型14側,Ⅲ型9側;致傷原因:高處墜落12例,車禍9例,其他2例;合并糖尿病6例,吸煙5例。負壓引流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36.08±8.74)歲;單側跟骨骨折27例,雙側跟骨骨折3例;Sanders分型:Ⅱ型19側,Ⅲ型11側;致傷原因:高處墜落16例,車禍11例,其他3例;合并糖尿病9例,吸煙7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患者切口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行藥敏試驗,準備工作結束后,將患者送往手術室進行傷口清創處理。首先對患者大腿根進行加壓止血,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將固定物取出,清理創口同時留取深層標本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清潔創面后使用石膏托進行外固定。皮片引流組:在切口水平處放置皮片(注意避開切口拐角),術后1~2 d進行換藥處理,及時清除患者切口處的壞死組織。負壓引流組:根據需要裁剪負壓封閉引流泡沫海綿,以覆蓋切口縫線為宜,用以填塞皮瓣、骨質及覆蓋創緣,縫合后貼膜封蓋封閉并連接負壓吸引裝置,負壓調整為0.1~0.2 kPa,持續吸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創口深部進行沖洗,療程持續7~10 d。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跟骨骨折切口愈合情況,包括切口干燥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引流量。②切口并發癥分級:參照郝東升等[7]擬定的切口并發癥分級標準評估兩組術后切口并發癥情況,0級:切口愈合良好,無紅腫及明顯的滲出;1級:切口稍有紅腫和少許滲出,無皮緣性壞死;2級:切口明顯的紅腫和滲出或皮緣性壞死(寬度<1 cm),細菌培養陰性;3級:切口裂開(寬度>1 cm)且紅腫嚴重,但細菌培養為陰性;4級:皮瓣壞死,軟組織淺層感染,細菌培養為陽性。③使用本院自擬治療效果滿意度評估表評估患者滿意度,滿分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80~90分為基本滿意,<8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跟骨骨折切口愈合情況比較負壓引流組切口干燥時間、愈合時間均明顯短于皮片引流組,引流量明顯少于皮片引流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跟骨骨折切口愈合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alcaneal fracture incision heal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跟骨骨折切口愈合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alcaneal fracture incision heal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皮片引流組負壓引流組t值P值例數23 30切口干燥時間(d)5.91±1.04 2.40±0.78 14.050 0.001切口愈合時間(d)18.74±3.12 13.68±2.55 6.497 0.001引流量(mL)331.28±34.78 247.68±27.46 9.784 0.001
2.2 兩組跟骨骨折切口并發癥分級比較負壓引流組切口并發癥分級明顯低于皮片引流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跟骨骨折切口并發癥分級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alcaneal fracture incision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負壓引流組滿意度明顯高于皮片引流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n(%)]
跟骨骨折是較常見的足骨骨折類型,最常見的致病原因有高處墜落傷和交通傷,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跟骨骨折患者隨之增多。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是治療跟骨骨折的主要方法,能有效矯正患者骨折畸形,促進患者足功能的恢復,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由于跟骨特殊的解剖部位,術后切口感染仍為困擾患者和骨科醫生的重要并發癥。跟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選用“L”形切口入路,若切口的轉折和水平方向過高則易損傷跟骨外側的動脈,影響跟骨血供,導致切口遷延不愈,其次切口周圍軟組織較少也是影響切口愈合的不利條件,醫生術中操作不當或暴露技術不當也有可能造成感染,影響患者的愈合,跟骨屬于松質骨,出血、術后引流不暢也會增加感染發生率[8],若感染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會降低患者的手術效果,嚴重者導致殘疾。
負壓封閉引流術是指將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鹽泡沫作為引流管與創面的中介,將開放性創面變為閉合性創面,達到全面引流的目的,同時還能阻斷外部病原菌對創面的侵襲,引流管連接負壓源后通過控制壓力形成負壓,對受損組織進行全方位的持續引流,能及時將創面的組織液吸出,清除受損組織產生的毒性分解產物[9],且負壓環境能加快局部血流量的增長,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血管內皮細胞及成纖維細胞等的增殖,有利于肉芽組織增生及毛細血管新生,加快患者切口的愈合,且半透膜不僅能隔絕創面與外界環境接觸,降低感染發生率,還能保證皮膚內的水蒸氣正常透出,使創面能獲得清潔的環境,降低感染發生率[10]。與傳統引流技術相比,負壓封閉引流術引流,能將患者創面的壞死組織和滲出液及時排出體外,使創面滲液實現“零積聚”,不僅能有效控制感染,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刺激肉芽組織的再生,縮短患者切口愈合時間,同時,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操作簡單,患者無需每天換藥,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療負擔,又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負壓引流組切口干燥時間、愈合時間均明顯短于皮片引流組,引流量明顯少于皮片引流組(P<0.05)。負壓引流組切口并發癥分級明顯低于皮片引流組(P<0.05)。負壓引流組滿意度明顯高于皮片引流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以往研究[11]結果相符,說明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跟骨骨折術后切口深層感染效果明顯優于皮片引流術,能有效縮短患者切口干燥時間及愈合時間,改善患者切口并發癥分級,保證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還能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減少醫療消耗,是一種簡單、經濟、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跟骨骨折術后切口深層感染效果明顯優于皮片引流術,能有效縮短患者切口愈合時間,減少切口感染,降低切口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