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云嬌
(沭陽縣中心醫院兒科,江蘇宿遷223600)
毛細支氣管炎是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類疾病,該病好發于2.5歲以下嬰幼兒,其中2~6個月的嬰幼兒為高發群體[1]。該病具有傳染性,可通過接觸及飛沫方式傳播,如打噴嚏、咳嗽、接觸患者存在分泌物的部位等,因此,需為患者做好洗手和隔離措施[2]。該病主要致病菌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達80%,其次是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人類偏肺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腸道病毒等,少數患者的病因為肺炎支原體[3]。患者感染相關病毒后,會使人體內細小毛細支氣管產生水腫、充血癥狀,同時增加其黏液分泌,而黏膜壞死的上皮組織會出現脫落,造成管腔堵塞,引發嚴重的肺不張和肺氣腫。由于該炎癥會累及肺間質、肺泡壁及肺泡,因此,也可認為該炎癥是特殊類型的肺炎。由于患該病者多為嬰幼兒,患兒機體身體發育并不完全,因此,需及時行有效救治,避免產生嚴重后果。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毛細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急性毛細支氣管炎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毛細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抽簽法分為治療組和常規組,每組35例。治療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3~20個月,平均(11.58±5.25)個月。常規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4~19個月,平均(11.42±5.61)個月。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確診急性毛細支氣管炎;年齡3~20個月。排除標準:患有重癥疾病;精神狀態異常;拒絕參與本研究;同期參加其他臨床試驗。
1.2 方法常規組給予常規治療,包括平喘、吸氧、霧化、鎮靜、抗生素等。治療組給予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國藥集團貴州血液制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20013,規格:50 mL∶2.5 g)靜脈滴注治療,每天200~300 mg/kg,連續治療2~3 d。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臨床療效、C-反應蛋白水平(CRP)、肺部影像學改善情況及復發率。①臨床癥狀:喘憋、哮鳴音、濕啰音及咳嗽;②臨床療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為顯效,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為有效;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③肺部影像學改善:治療前胸片或胸部CT上可見肺紋理增多,雙肺可見小片狀模糊影,透亮度增加或肺不張,治療后,兩肺未見明顯實變為顯效,兩肺紋理模糊為有效,其他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治療組喘憋緩解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濕啰音緩解時間及咳嗽改善時間均短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組別治療組常規組t值P值例數35 35喘憋緩解時間2.74±1.14 3.38±1.17 2.318 0.024哮鳴音消失時間3.93±1.32 5.19±1.26 4.085 0.000濕啰音緩解時間4.27±1.21 5.75±1.19 5.159 0.000咳嗽改善時間4.47±1.23 6.28±1.18 6.282 0.000
2.2 兩組臨床療效和復發率比較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和復發率比較[n(%)]
2.3 兩組肺部影像學改善率比較治療組改善有效率為94.29%,明顯高于常規組的68.57%(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部影像學改善率比較[n(%)]
2.4 兩組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CR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治療組CRP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
組別治療組常規組t值P值例數35 35治療前9.27±0.75 9.19±0.53 0.515 0.608治療后3.61±0.58 5.08±0.42 12.144 0.000
毛細支氣管炎屬于感染性疾病,發病有明顯季節特點,我國南方地區夏秋季節的發生率較高,而北方地區則是冬春季節發病率較高。該病起病急促,早期癥狀為噴嚏、咳嗽,一般1~2 d后患者的癥狀會明顯加重,存在面色蒼白、呼吸困難、三凹征、口唇發紺、喘憋等癥狀,肺部檢查可發現喘鳴音,并漸有濕音產生;病情嚴重后會出現呼吸衰竭、電解質紊亂、充血性心力衰竭、缺氧性腦病等,患者體溫一般<38.5℃,病程一般為1~2周。該病會引發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如支氣管肺炎、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等,支氣管肺炎患者會表現出呼吸困難、缺氧、高熱,嚴重時有肺氣腫、心包炎、肺不張、肺膿腫、膿胸、敗血癥、膿氣胸等癥狀,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支氣管擴張主要是因毛細支氣管炎醫治不當引發,常見的癥狀為咯血、咳大量濃痰、間斷性發熱等,嚴重者會惡化為肺源性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起因是因毛細支氣管炎患者未徹底治愈,病情不斷反復引起,患者表現為長時間的間斷咳痰、咳嗽、喘息,并有水腫、勞力性氣短、發紺、心慌等癥狀[4]。
大部分毛細支氣管炎患者會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部分患者突然有頻繁且深的干咳癥狀。患病的嬰幼兒一般無咳痰癥狀,因其痰液多通過咽部吞下[5]。病情較輕者無明顯的病容,嚴重者會出現發熱,一般為38~39℃,偶爾可達40℃,可2~3 d恢復正常。患者會有明顯的疲勞感,食欲下降,嚴重者會有腹痛、腹瀉、嘔吐癥狀。年齡稍大患兒則會有胸痛與頭痛癥狀。咳嗽癥狀可持續7~10 d,少數會延長至2~3周,若醫治不恰當會導致肺炎出現。對于身體發育良好的患兒,并發癥較少,而慢性鼻咽炎、營養不良、佝僂病、免疫功能低下等患兒,易并發支氣管炎、中耳炎、副鼻竇炎、肺炎、喉炎等。
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治療方向為抗炎性細胞聚集、改善呼吸狀況,同時予以患者霧化吸入,但由于大部分患兒身體發育不成熟,無法應用抗生素實施醫治,雖然霧化吸入可有效的擴張氣管,緩解痙攣情況,但患兒身體易產生腸道不耐受的情況,從而導致不良反應發生[6]。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毛細支氣管炎的主要致病菌,而研究發現,該病毒會導致人體的T細胞的Th1/Th2失衡,而靜滴人免疫球蛋白能提升人體免疫球蛋白的總水平,通過多種特異性抗原與免疫球蛋白進行結合,降低免疫反應,使免疫趨于平衡,并可與不同細胞上的Fc受體結合,具有調節免疫細胞的作用,進而降低疾病的免疫反應。人免疫球蛋白中存在廣譜抗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抗體,即IgG抗體,可增強體液免疫,而抑制Th2活化可平衡Th1/Th2,減輕氣道炎癥,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喘憋緩解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濕啰音緩解時間及咳嗽改善時間均短于常規組(P<0.0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治療組改善有效率為94.29%,明顯高于常規組的68.57%(P<0.05);治療前,兩組CR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治療組CRP低于常規組(P<0.05),與張建[8]研究結果一致。表明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毛細支氣管炎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急性毛細支氣管炎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緩解臨床癥狀,降低復發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