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峻出
(鐵嶺市銀州區醫院口腔科,遼寧鐵嶺112000)
發生在牙髓組織的炎性病變稱為牙髓炎,患者自覺異常疼痛,如不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牙髓變性、牙髓壞死等[1],但牙髓壞死并不會對根尖周圍組織造成損傷,隨著口腔學的發展,目前可通過化學及機械預備徹底清除根管內感染,嚴密填充根管預防根尖周病變。盡管牙髓炎的治療并不復雜,但若機體牙髓組織受持續刺激可能發生鈣化,治療方面需先評估鈣化程度,再選定鈣化部位采用適宜技術去除鈣化層、填充深齲,不同的鈣化程度不僅影響治療難度,還會影響填充效果[2-3]。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程度根管鈣化后牙牙髓炎的治療方案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7例根管鈣化后牙牙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根管鈣化情況分為Α組(根管下部鈣化后牙牙髓炎,27例36顆患牙)、B組(根管上部鈣化后牙牙髓炎,32例40顆患牙)、C組(根管全部鈣化后牙牙髓炎,28例36顆患牙)。Α組男17例,女10例;年齡22~63歲,平均(37.84±7.52)歲。B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20~67歲,平均(40.92±8.74)歲。C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22~68歲,平均(41.05±7.43)歲。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診斷標準患者常訴食物嵌入牙洞內會出現劇烈疼痛,還會受溫度刺激,部分患者在不受外來刺激時可突發疼痛,難以入睡。對可疑牙進行牙髓活力測試,必要時進行牙齒X線確診。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患者均確診為根管鈣化后牙牙髓炎;入組前3 d未接受相關治療;均完成牙髓炎治療。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牙齒已有缺失,影響正常牙齒功能者;重度彎曲根管者;根管再治療者。
1.4 脫落與剔除標準患者使用其他藥物治療;撤回知情同意書;隨訪期間信息丟失。
1.5 方法Α組如根管通暢,則去除根髓感染后行根管治療如無法通暢,則先進行塑化治療。如治療器械能進入根尖部根管,則先去除根髓,再進行根管治療;如治療器械無法達到根尖根管處,無需擴大根管,直接塑化治療,采用根管器械通到可到達的深度及位置,去除感染的根髓,常規沖洗、封藥治療。另外,在塑化治療填充時,需在根管填充塑化劑后填充根管上口部。B組患者治療前先充分觀察患牙情況,以牙齒X線結果為觀察依據,若根管鈣化較輕,鈣化層較薄,可先進行局部麻醉,充分去除鈣化層后再進行根管治療。了解患牙管口位置后,朝向開口,利用小圓鉆向下方鉆入,每次鉆入0.5 mm后需觀察根管內小圓鉆位置與方向。如患牙鈣化層較厚,甚至厚于根管厚度,需使用粘固劑填充根管,去除患者齲中雜物,并進行消毒治療。根部填充完畢后再利用粘固劑封住鈣化根管上方。C組患者采用深齲填充的治療方式,治療6個月后需進行牙齒X線檢查,觀察牙管和牙根尖部是否異常。
1.6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4]治療后評估3組填充質量,由不同醫師通過牙齒X片進行評價。如根管填充材料恰好填滿根尖狹窄部以上空間,且填充物距根尖端0.5~2.0 mm,無投射區,為恰填;如X線片上填充物距根尖端>2 mm,或填充物的根尖部仍可見投射區,為欠填;如X線片上根管內填充密集且超出根尖孔,為超填。療效評價標準:顯效,6個月后,患者牙痛癥狀消失,牙齒能正常咬合,且牙齒X線檢查無其他異常,患牙根尖周圍無透射區,牙周膜間隙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牙齒可正常咬合,但咀嚼硬物或酸辣食物時仍有輕微疼痛,牙齒X線仍顯示牙周稀疏。無效:患者牙痛癥狀無明顯好轉,自覺無規律疼痛,咀嚼障礙明顯,牙齒X線顯示牙周稀疏,根尖周圍有投射區??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7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 組根管填充效果比較術后X線片均證實,各組均無根管偏移、根管側穿、器械分離等情況發生,B組僅1例根管遺漏,填充欠缺可見部分投射影。
2.2 3 組臨床療效比較Α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22%(35/36),B組為95.00%(33/40),C組為94.44%(34/36),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3組臨床療效比較
引起根管鈣化的因素較多,包括年齡、咬合不良刺激、磨損等,尤其是年齡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髓本質也會發生變化[5]。因機體血管彈性減弱、數量不斷縮減,牙髓組織中的膠原纖維出現鈣化現象,導致根管中發生阻塞和鈣化,此外,患者的各種口腔疾病,如牙周磨損同樣會引起根管鈣化[6-7]。根管鈣化治療,對于彎曲的鈣化根管,易形成根管臺階或根管側穿,導致治療失敗[8]。本研究中均為根管鈣化后牙牙髓炎患者,包括根管下部鈣化后牙牙髓炎、根管上部鈣化后牙牙髓炎及根管全部鈣化后牙牙髓炎,盲目的擴銼易造成根管壁側穿,不利于后續治療,且不同程度的根管鈣化治療存在差異。針對根管通暢無異常的患牙可直接進行根管治療;針對通暢異常的根管,則進行塑化治療;如患牙的根管全部鈣化后牙牙髓炎,其根管無法通暢,則需深齲填充方式,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9]。另外,髓腔和根管內感染物是引起牙髓病和牙根相關疾病的主要病原,在治療前需有效清除,再行根管治療。根管治療需注意以下事項:①根管沖洗時力量需適宜,以免激惹根尖周組織;②根管填充材料超出根尖孔口同樣會激惹根尖周組織,影響療效,尤其是根管上部鈣化后牙牙髓炎類型患者,治療前應以牙齒X線結果為觀察依據,在利用小圓鉆鉆入時,每次鉆入0.5 mm后需觀察根管內小圓鉆位置與方向。避免鉆孔不當造成根管壁側穿或根管遺漏[10]。此外,本研究采用超聲沖洗技術,根管超聲銼可引起根管內液體聲流,進入聲流區的生物物質由此分解,同時利用聲流作用,通過小號銼的自由振動達到沖洗根管的目的,減少根周組織損傷[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3組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90%,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鈣化根管的治療雖不易操作,但針對不同程度的根管鈣化的牙髓炎患者,只要采取合理的方法,仍能有效保證治療效果,充分改善患者病情。另外,術后X線片均證實,各組均無根管偏移、根管側穿、器械分離等情況發生,B組僅1例根管遺漏,填充欠缺可見部分投射影,手術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對于不同的根管鈣化情況,臨床醫師應結合患牙X片結果,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對患牙牙周組織的損傷,保證根部組織能盡快恢復正常,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