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智俐,易志慶,盧童新
(宜春市第三人民醫院功能科,江西宜春336000)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癥狀為自身精神活動分裂,即情感活動、思維活動、意志行為活動分裂,表現為思維、情感、行為不協調和不統一,及整個精神活動和外界環境不協調、不統一。精神分裂通常起病于青壯年,遷延難愈,大部分患者以慢性衰退和疾病的慢性化為主要疾病趨勢,需長期服藥治療[1-2]。長期服用精神病藥物具有一定不良反應,尤其對肝膽造成的損傷較明顯。而肝膽彩超能高效反映肝臟、膽囊及脾臟的結構,可觀測臟器損傷情況及異常狀態。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長期服藥精神病患者肝膽彩超檢查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治療的2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服用藥物時間的不同分為Α組(服藥時間>5年,n=110)、B組(2年≤服藥時間≤5年,n=90)與C組(1年≤服藥時間<2年,n=60)。Α組男65例,女45例;年齡28~75歲,平均年齡(45.91±5.42)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7.43±1.05)年;體質量65~85 kg,平均體質量(70.00±1.50)kg。B組男50例,女40例;年齡26~76歲,平均年齡(45.46±5.79)歲;病程3~7年,平均病程(4.74±1.03)年;體質量61~83 kg,平均體質量(70.15±1.55)kg。C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27~77歲,平均年齡(45.85±5.39)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4±0.04)年;體質量63~84 kg,平均體質量(70.20±1.45)kg。3組性別、年齡、體質量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精神分裂癥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3]標準;病歷資料完整;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指標:傳染性疾病者;嚴重軀體、腦損傷者;惡性腫瘤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藥物嚴重過敏者;服藥前有肝臟、脾臟、膽囊疾病史者。
1.3 方法
1.3.1 用藥方案3組均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其中男性患者給予奧氮平片(成都苑東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131,規格:10 mg),每天10 mg,劑量可逐漸增加至每天20 mg的常規劑量,加藥間隔≥24 h,每天1次;利培酮片[Novartis(Bangladesh)Limited,國藥準字H20171054,規格:1 mg),0.16~5 mg/kg,最大劑量為每天10 mg,每天1次。女性患者給予奧氮平片及阿立哌唑口崩片(成都康弘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522,規格:10 mg),口服初始劑量為每天10~15 mg,用藥2周后可逐漸增加劑量,最大可增加至30 mg,此后維持此劑量不變,每天1次。也可給予富馬酸喹硫平片(湖南洞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218,規格:0.2 g),第1天,50 mg;第2天,100 mg;第3天,200 mg;第4天,300 mg。從第4天后,將劑量逐漸增加到有效劑量范圍,一般為每天300~450 mg,可根據患者的臨床反應和耐受性將劑量調整為每天150~750 mg,每天2次。
1.3.2 肝膽彩超檢查患者均行腹部超聲檢查:使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LOGIQ7),檢查前醫囑患者空腹8 h以上。設置探頭頻率參數3.5~5.0 MHz,患者取仰臥、側臥位,按肝臟、膽囊、脾臟、胰腺的順序實施多角度、多切面檢查,觀察患者臟器體積大小、形狀、包膜光滑度、邊緣情況、內部回聲狀態等。肝臟內存在彌漫性回聲,表現為致密增強態,回聲變強變粗,肝內血管呈模糊狀態,出現后方回聲衰減提示肝臟異常;膽囊超聲結果顯示膽囊腔區內或膽囊壁上出現點狀或團塊狀強回聲或高回聲,出現后方聲影,膽囊壁變厚≥0.3 cm,囊壁光滑度較差提示膽囊超聲異常;脾臟超聲結果顯示脾臟厚度增加≥4 cm,最大長徑≥11 cm,脾下緣超過肋緣下提示脾腫大;針對異?;颊咝柙俅斡枰蕴讲?,明確病灶類型。
1.4 觀察指標比較3組肝臟、膽囊、脾臟的損傷情況,包括單純性脂肪肝、肝臟彌漫性改變、肝囊腫、肝膽管結石、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腺瘤、脾腫大等。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Α組肝臟、膽囊、脾臟損傷發生率均高于B組、C組,且B組高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肝膽彩超診斷肝臟、脾臟及膽囊損傷情況比較[n(%)]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較嚴重的慢性精神疾病,臨床上表現為累及感知覺、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颊咭话阋庾R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自理能力及認知功能的損害。目前,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已不再局限于使用藥物簡單的控制病情,而是使患者可更好地融入社會,正常的工作與生活[4-5]。
彩色多普勒超聲既具備二維超聲結構圖像的優勢,又能為血流動力學提供豐富的信息,對腹腔內臟器病變均有較好的檢查作用。掃描時,超聲檢查可貼緊體表,能實現對病灶上的任意切面進行矢、冠狀位圖像信息的獲取,既能很好的避免出現運動偽影及漏掃等不良狀況,也能觀察患者臟器體積大小、形狀、外表面光潔度、邊緣情況、內部回聲狀態等。同時,利用超聲多普勒及超聲回波原理獲取肝臟、膽囊、脾臟等組織的血流運動信號;此外,體表組織不受周圍脂肪層的干擾,能更為直觀的觀測腹腔內部肝臟、膽囊、脾臟及其周邊聲像圖特征,且針對異常患者多次探查,進一步明確病灶類型,顯著提升診斷臟器損傷情況及異常狀態的準確性。奧氮平、利培酮、富馬酸喹硫平片與阿立哌唑均為重要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同時,具有抗精神病及穩定心境的作用,可有效治療一系列精神障礙[6]。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療效確切,不僅能較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癥狀,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也具有較好效果[7]。阿立哌唑是D2和5-HT1Α受體的部分激動劑,也是5-HT2Α受體的拮抗劑,廣泛應用于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Α組肝臟、膽囊、脾臟損傷發生率均高于B組、C組,且B組高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服藥時間越長,精神分裂癥患者肝臟、膽囊、脾臟異常發生率越高,其中脂肪肝發病率最高。分析原因為,奧氮平、利培酮、富馬酸喹硫平等抗精神病藥物主要是經由肝臟途徑進行有效代謝,在服用此類藥物的過程中,藥物自身的毒副作用對對肝臟正常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繼而出現以脂類代謝障礙為主要癥狀的肝臟功能障礙,且脂類代謝障礙又會導致肝細胞中沉積大量的脂肪顆粒,繼而引發以脂肪肝為主的肝臟損傷,包括奧氮平、利培酮在內的多數抗精神病藥物具有抗膽堿的效果,會降低膽囊平滑肌收縮能力,阻礙膽汁排出,膽汁淤積沉淀會產生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膽囊息肉等;精神病藥物會刺激脾臟厚徑、最大長徑增加,繼而引起以脾腫大為主的脾臟損傷[8-10]。
綜上所述,服藥時間越長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肝臟、膽囊、脾臟異常發生率越高,而肝臟彩超可明確損傷情況,為干預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