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不能紙上談兵
英國《展望》2021年11月刊
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夏公布了八年來首次全球氣候變化的評估報告。報告顯示,未來十年,如果碳排放再不得到控制,災難性的后果將至。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這份報告是“人類的紅色代碼”。在當前的學術環境中,除非是在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制定公共政策將面臨巨大挑戰,更別說會贏得廣泛的政治認同。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應該權衡各種選擇,判斷哪種政策可行性與效果最強。在類似COP26(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峰會上,有效地探討碳稅的經濟和環境效用、碳上限、可再生能源和零碳技術的補貼、煤炭關稅、碳捕獲資金等問題。
電動汽車背后的骯臟秘密
美國《財富》2021年第10∕11月
地質學家說,世界低碳的未來取決于六種金屬,其中鈷可能是最珍貴和最具爭議的。它的熔點為1495℃,是確保筆記本電腦、手機中的鋰離子電池正常使用的理想材料,更重要的是,它能確保電動汽車在打開電源時不會著火。鈷的價值反映在大宗商品市場:9月達到每噸51500美元,為32個月以來的高點。世界上60%的精煉鈷來自同一個地方——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部的銅鈷礦帶,準確地說是采礦城市科爾韋齊。但是,在電動汽車制造商的“電池日”演示中很少提到科爾韋齊,這是有原因的。過去十年來,科爾韋齊和剛果的采礦業一直是侵犯人權的代名詞,手工采礦者被非法居留,中間夾雜著暴力,還有數量驚人的兒童在露天鈷礦中辛勤勞作。2021年夏天,德國汽車巨頭戴姆勒承諾到2030年實現全電動化,對一個年銷量超過200萬輛的豪車品牌來說,那是大量的鈷。戴姆勒已經組建了183人的小組,保證每個鈷供應商都符合標準。
考古革新人類認知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2021年11月號
探寶的歷史可以追溯至第一座被盜挖的墳墓,但考古學把“隱藏在地下的物品”從簡單的寶藏轉變為有力的工具,讓我們得以一瞥失落的過往。我們對人類的豐富多彩、對彼此同屬人類的認識得到徹底革新。沒有考古學,我們會對世界最早期的文明茫然無知;沒有對遺址和文物的系統研究,歷史僅能靠極少數從時間的變幻莫測中幸存下來的文本和標志性建筑來勾畫。兩個世紀以來,出自六片大陸的挖掘成果讓此前被湮沒的過往發出了聲音。通過出土的遺址和物品,我們遙遠的祖先也能講述自己的故事。
中東能擺脫石油嗎?
英國《衛報》周刊2021年11月5日
在寄予控制全球氣溫上升的希望方面,地球上幾乎沒有哪個地區比中東更重要。由于西方對化石燃料需求的永無止境,資金不斷涌入,許多城市從沙漠中拔地而起,這些城市充斥著安裝了空調的摩天大樓和購物中心,難怪靠石油發財致富并強大的海灣君主制國家對向可再生能源進行經濟轉型的想法不屑一顧,盡管該地區的氣候變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區的兩倍。該地區以后會向何處去呢?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各方宣布了一系列消息,人們對此充滿期待。
特朗普將“卷土重來”
德國《明鏡》周刊2021年11月6日
迄今,特朗普雖然沒有明確表示自己想要代表共和黨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但種種跡象表明他確有此意。雖然不少共和黨人都不愿再重溫這樣的噩夢,但為了來年的中期選舉,不得不倚重善于挑動和利用民意的特朗普。特朗普下臺時,只有34%的民眾肯定他在職期間的表現。與歷屆前任相比,這是非常低的評價。但問題在于,現任總統拜登的民調支持率并不比他高多少。至少從目前看來,特朗普不論在黨內還是黨外都罕有敵手。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