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
非典型“學霸”
和眾多“學霸”的成長之路不太一樣,彭志輝小時候曾熱衷于玩游戲。大家都研究怎么通關,但彭志輝對游戲的運行原理更感興趣:游戲畫面是怎么在電視上顯示出來的?用手柄遙控,為什么游戲人物就能做出相應的動作?他甚至把游戲機拆了,試圖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他對科學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小時候家里根本沒條件讓他上興趣班,只能靠自學。上了大學之后,他有了機會去系統地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便十分珍惜。
在大學期間彭志輝選擇了走競賽的道路,被同學們稱為“競賽狂魔”,因為他參加競賽從來不挑,軟件類的、硬件類的、創新創業挑戰賽,只要有比賽的機會他都會參加。其實這是他有意選擇的生活方式。他形容這是一條“野路子”:“常規的大學生活就是把學分和考試抓好,再參加一些社團活動。”
當然,這條競賽路是有一定風險的,參加比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競賽有關的知識技能,甚至會影響到上課,搞不好學業和比賽都一事無成。但彭志輝還是想挑戰一下自己。
彭志輝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并不能夠給他提供豐厚的物質條件。他大學期間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足1000元,為了把錢拿來做比賽項目買元器件和工具,不得不省吃儉用,最慘的一周,他的飯卡里只有12元錢,每頓飯只吃一份6毛錢的素菜。很幸運,他從校級到國際級的獎項拿了近40個,也因為這些獎學金使得他大學本科后半段時光過得比較“滋潤”。
比賽對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專業技能的提升,因為他常常負責比賽相關的大部分環節,這練就了他更全面的能力。工作之后有人說他是全能工程師,軟硬件都懂,其實就是那個時候鍛煉出來的。
放飛興趣
彭志輝報考研究生之前,經他本科所在的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老師引薦,認識了信通學院的老師陳偉建。彭志輝第一次去見老師,抱著一個大大的紙箱子,里面裝了很多他本科期間的發明、專利、獲獎證書等。“他不是考試型選手,但是從這些專利發明中,我看到了他對研究的執著,這份韌勁打動了我。”陳偉建說。
彭志輝考上研究生之后,老師告訴他,一個優秀的IT人才,需要全面考慮系統架構的設計,軟硬件兩手都硬的人才是很稀缺的。這次談話的理念和彭志輝不謀而合,研究生階段他也正式從硬件轉向智能算法。
2018年臨近畢業時,他沒怎么操心求職的事,因為手里的offer實在太多。2020年底,彭志輝正式與華為接洽,開始了前后七輪的面試,最終敲開了華為公司的大門。
彭志輝絕不是一個只懂技術的科技宅,他的興趣愛好極其廣泛,繪畫、彈吉他、下廚、打乒乓球等,簡直無所不能。雖然沒有條件上興趣班,但他從小學開始自學繪畫,以至于日后他的很多作品設計都很精致,不像是出自一個理工男的審美;彭志輝的廚藝也大受贊許,尤其拿手的是川菜和贛菜。究其原因,他說因為父母都是廚師,跟他們耳濡目染的。彭志輝對川菜還頗有研究,很多人認為川菜與油膩和辛辣畫等號,他說其實不然,回鍋肉和麻婆豆腐也可以在保證口感的情況下,盡量做得小清新。
他還是B站的一個UP主,那個賬號是2017年創建的,他常常把自己的DIY硬件項目的過程發到上面,既為了交流,也是為了省下儲存視頻服務器的錢。他曾經發明的一臺可以處理圖像、也可以當語音助手和服務器,外觀卻只有硬幣大小的迷你電腦的視頻,就在B站風靡一時。從電路設計、結構設計,到PCB手工焊接、軟件和算法開發全部是由他一人完成。
他陸續發布了可以打游戲的充電寶、用螃蟹做的火星車、帶電子墨水屏幕的智能門禁卡等等,“粉絲”一路高漲,達到百萬左右。他在網絡上被人親切地稱呼為“稚暉君”“野生鋼鐵俠”……
我只是一個愛折騰的極客
2021年初,彭志輝在騎自行車時,因為雨天路滑摔了一跤。除了爬起來清理傷口,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改良自行車的不穩定性。
“稚暉君”一不滿,新項目便產生了。目前市面上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這幾年很多國內外的公司都在研發汽車自動駕駛技術,“我覺得既然四個輪子的自動駕駛很多人做了,不如我就來做個兩個輪子的。”
他發明的“無人駕駛自行車”,踢開腳撐,不用人扶,可以金雞獨立,穩如泰山;可以精準地避開行人和其他障礙物,還可以掃描路徑,主動規劃行程;并且配備了特斯拉都沒有的激光雷達。短短幾天時間,“無人駕駛自行車”視頻網上的播放量就超過了250萬次。有網友分析,完成這樣一輛自行車需要涉及20多個專業的知識:3D建模、電路設計、手工焊接、軟件編程、AI算法、邊緣計算、RPC通信、電機控制、傳感器數據處理、運動學動力學建模仿真等等。而彭志輝完成這一輛自行車的設計和制作,僅僅用了四個月中的周末業余時間而已。
機器人一直是彭志輝很感興趣的一個方向,而在工業機器人中他認為最實用的非機械臂莫屬。正巧,半年前稚暉君偶然淘到了一臺二手機械臂,這讓他有些激動。雖然這臺機械臂生產于2014年,售后和配套資料幾乎為零,但性能還不錯,該有的功能基本都有,個人水平高應該也能玩得起來。
然而,喜悅之情還沒持續多久,他就有些不開心了。在他花了一些時間將這臺機械臂研究透徹,并自己開發了一套軟件開發工具包后,感到了一點不妙:“這手不太行啊!”
這次的機械臂也是因為他覺得“使用體驗非常一言難盡”,體積也過于大了,底座以上都砍掉才是“稚暉君風格”。然后呢,“稚暉君”一不滿,B站網友就有新項目看了!
這是他迄今為止搞的項目中,最復雜的一次,耗時4個月,僅結構設計就經歷了151個版本,最終達到了前衛而又有科技感的結構設計方案。這次項目操作系統和AI計算平臺采用了華為鴻蒙和昇騰Atlas處理器,成本控制在一萬塊。
2021年10月8日,彭志輝在B站發布了視頻《我造了一臺鋼鐵俠的機械臂》。從視頻上可見,這個機械臂可為破口葡萄縫針,葡萄絲毫未被機械臂損壞,而且這一過程可以在廁所遠程、實時完成。業內人士表示,彭志輝從需求定義、理論分析開始,一個人從器械選型、結構設計、硬件電路系統設計,再到軟件技術、AI算法,完成了一個十幾人普通研發團隊數月才能完成的項目,能力非同小可。用一個精度0.01毫米的百分表驗證對機械臂進行末端重復精準測試,表面上看起來是電子和機械,其實背后全是算法和數學,涉及大量矩陣和偏微分計算。這臺機械臂展現了彭志輝在計算機原理、面向對象編程、算法、高等數學、力學、機械學等多學科扎實的功底。目前,該視頻在B站播放量超過300萬。
其實在彭志輝看來,這次的機械臂項目不過是他在業余時間研究的一個“小作品”,與華為公司沒有什么關系,只是他為自己準備的一個生日禮物;自己非天才也非少年,只是個愛折騰的極客,“生活需要折騰,程序員也可以很有趣,用技術的視角觀察和改造世界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但華為領導看了很高興,問他需不需要報銷制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