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超
【摘 要】在推進縣(區)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過程中,市級媒體承擔著主導角色。南寧日報社主動融入廣西云建設,在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進程中,積極參與南寧市縣(區)融媒體中心建設,依托南寧云全媒體中心系統平臺,聯動多級資源和技術力量,創建在內容原創、主題宣傳、技術支持、活動運營、項目課題等方面的市、縣(區)融媒體中心聯動工作機制,形成市、縣(區)媒體聯動而為、借勢而進的新格局,為推動南寧強首府戰略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
【關鍵詞】融媒體中心;市、縣(區)共建;共建共享
南寧日報社強化市級媒體主導角色和責任擔當,主動融入廣西云建設,推動實現市、縣(區)媒體內容生產、平臺管理、技術服務等形成“一張網”的目標要求,組建以南寧云為班底的服務支持團隊,全力助推縣(區)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市、縣(區)媒體群策群力,融合聯動,鞏固和提升首府主流媒體影響力。同時,積極發揮上下聯動的渠道優勢,對上聯動中央、自治區級平臺,對下打通南寧市各縣(區)融媒體中心,實現資源共享、相互借力的傳播新格局。在市、縣(區)融媒體中心共建聯動實踐中探索出一條適合廣西本土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一、南寧市、縣(區)兩級媒體聯動的探索實踐
(一)垂直服務,合力推動
南寧市12個縣(區)級融媒體中心已全部掛牌運營,并完善部門設置,明確了崗位職能和業務分工。在實際運營中,堅持移動優先,打通“報、臺、網、微、端、屏”各種新舊媒體資源,建立新的信息發布核心平臺,實現策劃、采集一體化,生成、發布多元化,形成同頻共振、融合傳播的格局,建設“手上青秀”“橫縣云”“愛良慶”等一批有特色、有亮點的新型主流傳播平臺。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各縣(區)融媒體中心發展不平衡,較多是機構、人員簡單“相加”,持續投入建設運營經費存在較大的困難和壓力,運營模式上缺乏創新創造,造血功能和競爭能力不足,專業全媒體人才缺乏,因此,各縣(區)融媒體中心進一步轉型升級,需通過借助外部力量,匯聚更多資源和力量促進相融,多方聯合共建,打造功能豐富、形態完整的區域生態級傳播平臺。
南寧云作為市一級媒體平臺,在新聞宣傳、技術流程、人員架構以及多種運營方面,與各縣(區)融媒體中心一脈相承,具有地域和時空貼近性,更易相融相生并形成合力推動。另外,作為市屬媒體,與縣(區)常年合作,已形成默契的協作關系,更了解縣(區)的宣傳需求和特色亮點,在重點主題選題策劃上,可及時與縣(區)融媒體中心溝通、互動,給出具體指導性、實操性的經驗意見,提供便捷高效、針對性強的垂直服務,在市級融媒體平臺形成高關注度的宣傳合力。同時,縣(區)融媒體中心持續為南寧云提供來自基層新鮮的新聞素材、線索,助推南寧云加強整合各方資源應融盡融的功能作用,提升整體影響力。
(二)平臺共享,技術支撐
2018年以來,南寧日報社建設完成南寧云全媒體移動轉型生態系統,通過大數據平臺,統籌調度策采編發資源,追蹤熱點事件,監控輿情信息。參照南寧云在融媒體建設中的技術、渠道、平臺等經驗,南寧日報社選派優秀采編、技術骨干,通過座談交流、走訪了解、蹲點等方式,全力推進縣(區)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從方案制訂、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場地選址等前期工作開始介入,積極為各縣(區)提供融媒體中心軟硬件解決方案,指導物理空間建設,完善融媒體中心組織結構,先后孵化“橫縣云”“愛良慶”“西鄉塘云”等融媒體平臺,并提供平臺搭建、后期技術維護、系統迭代升級支持等,為縣(區)節約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資金,最大化地利用了各種優質核心資源。依托南寧云全媒體中心系統平臺,南寧日報社和橫州、良慶、西鄉塘等融媒體中心的記者編輯通過“云稿庫”同步在同一平臺上編輯審核稿件,通過審核發布的稿件第一時間進入稿件庫,各級媒體根據需求自主選用,實現各終端產品制作、欄目設置、新聞發布共享,優化內容,突出亮點,形成傳播效果合力。
(三)統籌聯動,多點發布
在日常的新聞工作中,南寧云持續為南寧市各縣(區)融媒體中心提供宣傳管理、內容監管、業務指導、技術支持。特別是在慶祝建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鄉村振興、疫情防控、新春走基層等重點主題宣傳中,建立了市、縣(區)兩級媒體聯動的工作機制,實現平臺共享、內容互通、信息互融。在多次重大主題報道中,南寧云作為策劃源頭,與各縣(區)融媒體中心定期或不定期進行人才派駐、掛職,探討交流采編、運營業務,選題策劃一起研究探討謀劃,原創內容共同生產,優質融媒作品聯袂推廣,真正實現市屬媒體與縣(區)融媒體中心的聯通聯動。在重大選題聯動策劃時,發揮各自平臺的資源優勢,優化豐富新聞產品;在應急突發新聞報道中,統籌聯動,多點發布,力求做到及時權威,共同發聲。市、縣(區)兩級融媒體中心實現策劃選題共享共用,融媒體產品采集制作合作協作,技術設備互通有無,相互借力,融為一體。如2020年春節期間,南寧云與各縣(區)融媒體中心聯動,聯合開展“數我家鄉美”新春走基層活動,全面打響了南寧實現縣(區)融媒體中心全覆蓋后的開篇宣傳第一槍。活動以南寧市12個縣(區)融媒體中心聯動聚焦幸福中國年的方式,推出線上網友共同歡樂過大年活動。該活動經聯動刊播后,形成和匯聚強大的宣傳陣勢和正能量,體現了首府網絡融媒體踐行“四力”,傳遞基層好聲音,講好“幸福中國年”故事的生動實踐。
(四)加強培訓,優勢互補
南寧市各縣(區)融媒體中心人員大多數是原縣電視臺、報社轉型而來,還有新招聘人員,在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能適應全媒體時代要求的全能型采編人員不多,南寧云全媒體中心與各縣(區)融媒體中心通過人才互派互駐、不定期進行業務交流,激活人才資源。各縣(區)融媒體中心安排記者編輯到南寧云跟班學習,共同參與重點主題策劃、融媒體產品制作;適時開展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業務培訓,由南寧云的資深記者編輯傳授融媒體建設實踐實戰經驗;開設流程再造、新聞策劃、創優創新、品牌包裝、新聞攝影、視頻拍攝、產品運營、績效考核、團隊建設等專題培訓交流課程,強化雙方互動緊密度。另外,南寧云派人到各縣(區)融媒體中心掛職,共同參與指揮策劃,現場解決問題。如西鄉塘區融媒體中心記者編輯新進人員較多,在新聞策劃、主動挖掘新聞線索、融媒體作品制作方面有所欠缺,南寧云安排專人組成融媒體導師團上門指導,定期召開策劃會、分享會,協助完善績效考核機制,解決管理運營難題。又如良慶區融媒體中心視頻拍攝、制作全媒體團隊實力較強,結合南寧云視頻錄制、直播的成功經驗,兩級融媒體中心嘗試在視頻拍攝項目、活動運營進行聯動,拍攝系列主題宣傳短片,共同開展大型活動網絡直播,效果良好。市、縣(區)級融媒體中心通過合作,加深了交流,共同提高,創作出一批優質、鮮活的融媒體作品。
二、深化共建市、縣(區)融媒體中心的建議
雙方共融互通,方可推進深度融合。南寧云全媒體中心與各縣(區)融媒體中心如何進一步深化共建長效機制,做大做強首府主流輿論陣地?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聯動融合,深度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實現共融共享、可持續性發展新模式。
(一)強化正面宣傳時度效,鞏固基層宣傳陣地
在重大主題、重要活動的選題策劃上,市、縣(區)融媒體中心要同聲共頻,共同發力,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統一領導,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正面宣傳需強化時度效,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基層百姓的生產與生活,解決黨的政策、聲音“最后一公里”傳播的問題,提供更優質的新聞和信息服務。“群眾想看什么,我們就生產提供什么”,接地氣、有溫度的原創新聞和融媒體作品才能獲得更多受眾關注和認同,鞏固基層宣傳陣地,擴大首府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二)完善市、縣(區)融媒體中心聯動工作機制
進一步優化市、縣(區)融媒體中心聯動工作機制。在內容提升、主題策劃、人才共建、運營活動、品牌包裝、技術攻關、考核評獎等方面全面加強合作,建立高效的溝通運行機制,指導日常的業務研討;建立重大主題、重大活動、重大政策統一選題策劃、指揮調度機制,增強輿情管控能力;常態化開展調研、培訓、交流,以生產優質內容為目標,打造培養一批品牌活動、知名欄目、知名記者,提升融媒體中心的綜合服務平臺和信息服務樞紐功能,做大建強首府主流媒體輿論陣地。
(三)探索媒體融合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機制
以項目合作為切入點,制定統一績效考核標準,建立效果評價激勵機制,建立市、縣(區)媒體的考核和人才引進、合作模式。依托市級媒體的人才、渠道優勢資源,通過下沉基層進行傳幫帶,縣(區)媒體從業人員外出培訓、跟班學習,激活傳統媒體人才轉型升級,強化新媒體人才的挖掘、培養、儲備,逐步實現融媒體人才的增量。由市級媒體聯動縣(區)媒體,加強與本地高校交流互動,深度合作,通過建立融媒創新實踐基地、開放全媒體實訓平臺、開設“雙師型”培訓學院、舉辦系列融媒體創作比賽等方式,創新“高校+媒體”合作模式,為媒體人才的轉型升級提供必要條件。
(四)著力解決技術短板,驅動融合發展
在5G大數據、信息化新時代,新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使城市變得更加“智慧”。如南寧日報社作為市屬媒體,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要不斷整合導入新技術資源,打通與中央、自治區級頭部平臺的合作聯動,讓更多的縣(區)新聞、資訊“走出去”,傳播更廣。善于借助大數據、云計算、AI等技術手段,通過技術API接口,優化三級媒體內容制作流程,縣(區)級媒體可一鍵向市屬媒體(南寧云)推送內容,南寧云審核后可發布到相應欄目,全市各縣(區)App均可看到相應內容,實現內容推送、交互發布,為內容生產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提高市、縣(區)媒體新聞、政務發布的即時性和影響力,三級融合壯大首府南寧主流輿論。
(五)整合營銷,建立穩定盈利的市場運作模式
南寧市、縣(區)媒體在推廣運營、流量變現方面能力還不足,產品化意識比較薄弱,缺乏穩定的盈利模式,因此,尋求適應市場運作模式是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市、縣(區)媒體應加強聯動,共同創新內容+服務,做好策劃+活動,制定好收益+分配機制,依托市、縣(區)全媒體傳播矩陣平臺,借助市級媒體深耕媒體廣告及運營的有效經驗,從項目合作入手,在平臺運營、文創包裝、品牌推廣、活動運營、跨界策展等方面進行整合營銷,共同打造地標性、本土化品牌活動,賦能商業造血能力,爭取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享模式。
三、結語
市、縣(區)融媒體中心共建聯動,需進一步圍繞重點主題宣傳,通過“新聞+產品+服務”,立足本地,共同探索更可持續的融媒體運行運營機制,重視構建新聞、黨建、政務、教育、民生、資訊、廣告、移動辦公等公共服務功能,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加快“融”步伐,創新探索區域合作新聞宣傳,在重大主題、重要活動、關鍵節點,聯動策劃、傾力打造推出一批有影響力、傳播力的高品質融媒體產品,建強用好縣(區)融媒體中心,加快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提升新聞宣傳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史小飛.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之市縣共建模式[J].西部廣播電視,2019(11):194,198.
[2]徐月萍.催化融合質變 放大一體效應——省級黨報地方分社與縣級融媒體中心共融建設的溫州探索[J].傳媒評論,2020(10)29-31.
[3]曾艷.市縣聯動 共融共享——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福州探索[J].中國報業,2019(23):36-38.
(責任編輯: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