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撰_阿夏
閩寧空中之路
年初的熱播劇《山海情》真實動情地講述了福建對口幫扶寧夏,閩寧兩地干部群眾共同奮斗的故事,給屏幕前的觀眾一份滿滿的山海情。白鷺飛閩寧,山海一家親,廈航用一條條航線架起“山海情”,助力閩寧兩地經濟社會發展,一座座連接“山”與“海”的空中橋梁,永續山海情深。

什么是寧夏?滾滾黃河是她的母親河,巍巍賀蘭是她的父親山,這里有大漠孤煙直的壯絕,也有七十二連湖的翠麗,這里是冠絕全國的枸杞之鄉,也是葡萄酒的黃金產區。
這片狹小的土地,將高山、盆地、平原、臺地、峽谷、濕地、黃土丘陵、沙漠齊納懷中,共同譜寫出“一半江南,一半荒漠”的傳奇。
若從飛機上往下看,銀川附近一簇簇的綠意說是點綴在大片荒漠中的寶石也不為過。提起銀川,總是繞不過“塞上江南”這四個字,這毫無疑問得益于黃河的灌溉。
黃河從青藏高原上奔騰而下,流過蘭州以后忽然轉頭北上,在中國的版圖上畫出一個大大的“幾”字,銀川便坐落在這個“幾”字的一撇之上。如果說賀蘭山是銀川的錚錚鐵骨,黃河則是銀川的俠骨柔腸。賀蘭山以其寬厚的身軀擋住了來自西邊的大漠,黃河則以其溫柔的臂膀攔下了來自東面的風沙。

圖片提供_賀蘭神國際酒莊
靠著賀蘭山的庇護和黃河的滋養,這里成了干旱區的水鄉,大西北的糧倉,這里的水果也皆是新鮮又甜潤,唐代韋蟾就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之句。這果園之中,少不了一抹葡萄紫。北緯38 度的坐標,獨特的風土條件,加上日照時間長,這里孕育出的葡萄,完全可以和世界聞名的波爾多葡萄相媲美。
如果你步入賀蘭山,除了可以一探山上神秘的賀蘭巖畫,一睹山下傳奇的西夏王陵,還可以在賀蘭山東麓的萬畝葡萄基地里,體檢不同風情,領略田園牧歌般的生活方式。
2021年4月,閩寧協作新碩果“廈航農莊”落戶賀蘭神有機葡萄產業園,乘坐廈航的國內外旅客在飛機上就能品鑒到來自寧夏賀蘭山東麓的葡萄美酒。
大漠、孤煙、黃河、落日,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千古壯景,在寧夏中衛沙坡頭這個小地方,呈現于世人面前。
俯瞰沙坡頭,有沙漠、有綠洲、有黃河、有高山,于是聰明的沙坡頭人將這塊地方規劃出來,形成了一處絕好的旅游體驗區,一步步發展至今,如今已是國家AAAAA 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
在沙坡頭,進入騰格里沙漠的地方,幾個蒼勁的大字“向沙漠進軍”書寫在碑上,自帶一種豪邁的氣概。有人說,擋住騰格里沙漠前進步伐的,不是黃河,是沙坡頭智慧的勞動人民。他們不但防沙治沙,更充分利用沙子發展旅游經濟。
站在騰格里沙漠高處,入目處帳篷林立,游人如織。游客或騎著駱駝體驗沙漠風情,或滑沙玩沙,或乘坐羊皮筏子漂流,或坐高空纜車快速從黃河上滑過……高空纜車項目各地都有,談不上出奇,但沙坡頭人卻給這個項目起了個有意思的名字:飛黃騰達。意為飛越黃河,抵達騰格里,頗有寓意。“西北美景九十九,最美不過沙坡頭。”有西北之壯闊雄渾,有南方之秀麗清雅的沙坡頭擔當得起這樣一句贊嘆。


圖片提供_寧夏旅游局
作為寧夏的南大門,六盤山之于固原,就如同賀蘭山之于銀川,忠誠衛士一般保護著寧夏平原的滄海桑田和當時子民的世代生息。
縱貫陜甘寧三省區的六盤山,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里交融,多民族在這里聚居,淳樸的民風延續至今。這里除了是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氧吧、避暑勝地、高原綠島,還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結束地、三大主力會師地、走向勝利的出發地。1935年紅軍長征翻越六盤山后,毛主席揮筆寫下了大氣磅礴的《清平樂·六盤山》,六盤山也因為見證著中國革命的一段光輝歷程而名揚海內外。
六盤山有兩個主景區,一個是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當地人簡稱“紅六盤”;另一個是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當地人簡稱“綠六盤”,各具魅力和特色。在中國群峰中,六盤山是最年輕的山脈之一,但秋景之美,獨具一格。中秋之后,山上層林盡染,說來就來的云海,更添幾分神秘的意趣,是登高望遠,欣賞六盤大地美景的絕佳去處。
早在2009年,廈航就開通了福州至銀川航線,架起連接八閩大地和塞上江南的空中橋梁,開啟了與寧夏的不解之緣。12年來廈航已陸續開通全國到銀川、中衛、固原等地20 個航點的航線,不僅為寧夏旅客提供更大的出行便利,也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文交流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