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撰_阿夏

今年的脫口秀大會,有個叫鳥鳥的選手,叫人印象深刻。在一場表演中她講顏值,其中有句話真是讓人拍案叫絕。她說,“美人和普通人面對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連死亡都無法消弭這種差距,比如:樓蘭美女和干尸二號。”話說完,不但得到了場上領笑員的爆燈,也引發了現場觀眾和場內脫口秀演員劇烈的反應。
這個關于美的段子和吐槽,因為過于真實,得到了眾人的強烈的共鳴。自古以來,美就是一種稀缺資源,人們對美的追求從未停止,沒有最美,只有更美。中國老早就有東施效顰和邯鄲學步的故事,雖然流傳到今天,這兩個成語都是作為反面教材出現,但是誰又能說那個叫東施的女子和那個學步的燕國少年錯了呢?看到美好的人和事物,產生向往之情,并積極靠攏、學習,他們錯在何處?不過是學習方法沒用對罷了。
美的內涵在每個時代都有著不同的定義,但顏值當道,卻是共同的通行證。追求好看的顏值和形象,是人的天性。顏值不夠怎么辦,P 圖來湊,技術的發展衍生出亞洲四大要術之“中華PS 術”。一些人應該還記得,“奇葩說”第七季有個辯題——網戀奔現遇照騙,要不要迎難而上?正反雙方就此展開了激烈辯論,最后正方獲勝,贏得現場觀眾的點在于,金句頻出,聲入人心,“沒有人不P圖,P圖不是騙,不然P圖軟件應該叫美圖騙騙”“有人覺得P 圖不真實,難道拍照之前都要素顏,再往臉上撒把鹽把面膜補進去的水都腌出來?”“如果要絕對真實,就不要發自拍,發3D 建模”“只要你還認得對方,說明P 得就沒那么過分”,引起全場爆笑,贏得理直氣壯。
時代發展到今天,給照片做后期這件事早已無傷大雅,而P圖也成了一種自我修養。走在大街上,你也許能找到不自拍的人,但是估計很難找到自拍后不P 圖的人。誰人手機里,沒裝幾個美圖APP 呢?大家P 起圖來,也是行云流水,眼睛要大,有神采,皮膚要光潔,看起來有元氣。因此磨皮、美白是最基本配置,再加個濾鏡,瘦個身,拉個腿,甚至妝容和發際線都可以一鍵生成。
于是有人感嘆,還是以前的照片更加真實,好懷念那個沒有美顏濾鏡的時代啊,人人都美得那么自然。大家心里都默認那個年代技術受限,連電腦都不知是何物,怎么能有機會修圖呢。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以前的照片真的就是純天然嗎?對不起,在PS 還未誕生的年代,攝影師就已經學會給照片“美顏”了。那些看起來貨真價實年代久遠的照片,實際上也可能暗藏玄機。1908年出版的《實用自學攝影大全》,就手把手還原了如何在底片上進行后期。比如毛孔清晰、細紋遍布,大多數人拿到后恨不得馬上就地正法的高清大頭照,攝影師用鉛筆處理一番,便成了大家印象里的自帶柔光的老照片原圖。
誰能想到,19世紀的攝影不僅高清還能磨皮呢?除了磨皮,瘦身也是小意思,哪里過于豐腴,直接按理想身材畫出輪廓,細致到雙下巴也能無影無蹤。除了簡單的修飾,直接無中生有或者玩消失也不在話下。照相的時候被閃光燈一閃,不自覺眨眼,結果一只眼沒拍好,能修復嗎?可以。合照變獨照,可以嗎?沒問題。露肩裝變保守小高領?當然可以。把靠在樹旁的人變成在平原上騎馬?完全可以。
限制人類的似乎并不只是技術,還有想象力。在膠片時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大師們做不到。膠片機在數碼時代大賣的理由之一,就是低清晰度下成就的自帶美顏。
人類對美的向往不分古今,對美顏的執著也不分年代。翻翻舊相冊,誰還沒個紅臉蛋、紅嘴唇、眉間一點紅的童年照?比起如今的P 圖軟件一鍵上妝,那時候的妝容難道不是另一種程度的美顏嗎?雖然有點一言難盡。
當然有人會說,道理是這么個道理,但在濾鏡美顏泛濫的當下,容易制造容貌焦慮。事實是,在沒有濾鏡美顏的年代,人難道就不焦慮嗎?焦慮是生活的常態。生而為人,不焦慮容貌,也會焦慮身材,焦慮健康,焦慮工作,焦慮未知的明天。況且適度焦慮,使人進步。美如天仙劉亦菲,都吐槽過自己是家族里長得最丑的,我們普通人偶爾焦慮一下容貌,那是再正常不過。
所以覺得自己不夠美,拍照一定要P 圖,有問題嗎?只要你媽還認得你,只要自己樂意,當然是想P 就P。我P 自己的圖,關其他人什么事?
科技是怎樣幫人們“變”美的?
1987年 Photoshop 誕生,正是緣于這款PS 軟件,才有了現在“P 圖”的說法
2008年 美圖秀秀面世,此后顛覆了顏值產業
2013年 美圖軟件推出一鍵美化功能
2014年 美圖軟件推出增高功能
2016年 相機濾鏡直拍以及祛皺筆功能上線
2017年 相機萌拍功能上線,一鍵調整五官細節
2018年 人像美容增加美妝功能以及3D 塑顏功能
2019年 魔法照片功能上線,讓照片一秒變成動圖
2020年以來 “小頭術”“高光筆”“膚色調整”“身材塑形”等功能相繼推出,連發際線都可以一鍵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