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守琴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在豐收在望的九月,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在充滿收獲和團圓的節日氛圍中,《今日消防》雜志新一屆編輯委員會議在京如期召開。
《今日消防》雜志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北京科學技術期刊學會主辦,雜志自創刊以來,為傳播消防文化、宣傳消防精神、促進消防科技進步、開展學術研究交流、推動理論創新,發揮了應有的媒體平臺和主流陣地作用。為了逐步提升《今日消防》雜志的辦刊質量和影響力,值此發展之際,特邀請業內專家蒞臨指導,共謀雜志發展,共商行業未來。
出席本次會議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范維澄;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副主席馮長根;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劉永才;原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消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杜蘭萍少將;原北京市消防局局長、應急管理部滅火救援專家組專家吳志強少將;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現鄭州大學學科首席教授,中原網絡安全研究院&鄭州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博導胡傳平;高級經濟師、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原巡視員景曉波;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科技委主任、研究員、博導,國際應急管理學會副主席曲國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防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所長孫旋;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教授、中國消防協會電氣防火委員會副主任陳南;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濰坊市奎文區科技副區長(掛職)陳一洲;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教授、原《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雜志副主編仇九子;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副教授、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副秘書長疏學明;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智慧消防研究中心主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防災研究中心防災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王大鵬;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建筑防火行業評定中心副主任相坤;原甘肅省公安消防總隊副政委、中國消防協會原副秘書長、《今日消防》雜志總編輯傅祥榮;《今日消防》雜志副主編陳麗霞、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學術出版促進中心主任趙慧君、北京航天常興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迺文、紀錄片《馴火記——千年布達拉》總編導宮兆波等二十余人及雜志社全體編輯人員參加了會議,來自全國有關高校、科研院所、消防救援隊伍的20余位編委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參加了本次會議。
《今日消防》雜志編輯委員會會議暨雜志發展研討會由雜志特邀顧問吳志強少將主持。
消防界媒體平臺創始人、《今日消防》雜志執行總編輯袁杰致歡迎辭,代表平臺全體工作人員向與會嘉賓表示誠摯歡迎,對各位編委給予《今日消防》的關心和支持表示由衷感謝。袁杰表示,消防是一項偉大而高尚的事業,關系著全人類的福祉,關系著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推動消防事業發展、提高群眾安全意識、減少災害的發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目標。
為配合消防中心工作,做大做強媒體平臺,為消防科學技術的進步略盡綿薄之力。袁杰在講話中公布了雜志的“三五規劃”,即希望在各位專家的關心和支持下,通過三年的努力,讓雜志進入“科技核心期刊目錄”,五年后進入“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最終將《今日消防》雜志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消防科學技術核心期刊。接下來,從雜志的辦刊機制、約稿情況、文章編校、英文翻譯、投稿系統建設等五個方面向各位專家進行了匯報。同時,從雜志在促進政產學研用,召開學術研討會議,有計劃地出版增刊、專刊等五個方面與現場參會嘉賓及參加視頻會議的專家進行了交流。
接著,由編委會主任胡傳平宣讀了《今日消防》雜志新一屆編輯委員會成員名單。據悉,新一屆編輯委員會成員由6位特邀顧問、1位編委會主任、4位編委會副主任和25位特邀編委組成。此外,雜志為進一步提升辦刊水平、嚴把學術關,還邀請了多名消防高校、科研院所、消防救援隊伍中的教授、研究員和高工等擔任雜志的特邀審稿專家。
雜志特邀顧問范維澄院士發表講話,對雜志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今日消防》要在3~5年內打造核心期刊,相當于剛開始這兩三年是在備考初期,第一,要關注雜志名定語“今日”,要懂得“抓新”,即刊發的文章應該是新鮮出爐的,不要報道歷史,在國內消防界,大家如果想了解最新的動態,首先想到《今日消防》,這一點很重要。第二,公共安全涉及科技、管理、文化,在這三個方面都可以做,雜志目前刊發的文章多集中在技術、救援方面,欄目設置合理,但在救援方面應更加貼合“全災種、大應急”,拓展應急救援類別,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關注與報道。第三,為企業發展服務,國家在全力推動應急產業的發展,將先進技術在全社會推廣,建議《今日消防》,包括《消防界》也不妨為企業開設專欄,體現出安全應急產業的企業價值,助力提升全社會安全保障的水平。如果研發的技術沒有通過產業變成產品,沒有辦法真正讓社會廣泛應用,也就不能真正讓老百姓有獲得感和幸福感。所以想讓老百姓有安全感,就要把研發的先進技術通過企業在全社會推廣。如何走出這條路其實很艱難,但如果真正走了出來,對國家將是很大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其實安全產業就是實現這個互動最好的一個切入點,雜志可以適當往這方面拓展。
信息化融合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現在新的提法是數字化、數字轉型,其實消防工作也存在共性。雜志特邀顧問劉永才院士認為,消防工作中的一些思路、想法及理念與航天工作是共通的。他說:“作為《今日消防》雜志的顧問,會盡己所能,參與雜志的發展編輯工作,與大家深入交流。”對于如何打造一流的核心期刊,他從多年參與學術工作的經驗出發,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注意組織稿源。可以成立理事會,向這個領域、這類技術相關的一些科研院校、院所,還有相關的企業單位發出邀請,使之參與到稿件來源的建設中來,有意識地組稿。二是主動出擊,積極約稿。針對一些熱點事件,要找相關領域的一些專家主動約稿,而不是被動等待投稿。三是有意識地參加行業的一些論壇、研討會,把握行業研究者關心的熱點、重點,打造專刊、專版,提高雜志的專業性與吸引力。
“今天是《今日消防》雜志發展的里程碑。”雜志特邀顧問馮長根院士發表講話時表示,“加強專業人士的參與,來自各個方面、富有經驗的專家加入編委會,提升了編委會的專業性,對于雜志的發展很有幫助。”他指出,現在機遇很好,科學技術的成果層出不窮。科學技術方面的成果、進展都會反映到期刊上來,但就是這“最后一公里”對我們挑戰很大。在講話中,馮院士對國內外期刊所面臨的形勢、環境和影響力等進行了對比,也指出了二者之間的差距,同時指出期刊講究兩個影響:一是對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二是對科技隊伍的影響,在這兩點上國內外差距還很大,還有很多年工作要做。他總結,現在中國科技發展很快,期刊發展沒有完全跟上節奏,我們的期刊影響科技隊伍的面不大,真正推動科學技術各個方面進步還不完全,所以首先要想辦法跟上中國科技的發展。他希望《今日消防》《消防界》能成為期刊強國里的強期刊,并對編輯部提出建議“要找到行業現在跳動的心臟在哪,做大動脈”,最后,他衷心祝愿在專家的幫助下,雜志越辦越好。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今日消防》花這么大的力氣要辦好一本期刊,特邀顧問杜蘭萍少將認為,是一件于消防工作非常有意義的事,也是一件難能可貴、不容易的事。當前消防領域非常活躍,一方面,隨著改革,很多熱點問題需要研究、探討;另一方面,也有大量新技術投入到火災防控中來,所以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平臺,供大家一起來探討、交流。如果能把《今日消防》辦成一本精品期刊,讓廣大的讀者愿意到這個平臺來發聲,愿意讀這本刊物,愿意更進一步收藏這本刊物,在查找國際動態、國內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思考一些熱點問題、研究的進程時,會想到《今日消防》。如果能實現這樣的目標,真正能夠促進消防科技的發展、為消防隊伍的培養出一份力,那《今日消防》就是功德無量的。
編委會主任胡傳平從四個角度談了如何創辦核心期刊:一是確定工作目標。他指出,要制定3~5年的工作計劃,明確期刊的辦刊宗旨、工作內容,確定讀者群體,積極參與相關的學術活動。二是明確合作對象。如大學、研究所、專業滅火救援隊伍等,積極參與相關的學術活動。三是制定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打造專業的管理、發行隊伍,專業的攻關隊伍,專業的技術編輯隊伍。四是制定財務計劃。制定3~5年的財務預算,制定雜志社財務平衡策略與計劃。
編委會副主任曲國勝認為能否成為核心期刊,定位非常重要。通過參加一些省和市未來的消防規劃,他發現一個重大變化,“十三五”期間提法為“消防事業規劃”,“十四五”期間調整為“消防救援事業規劃”,他提出,“救援”可以作為雜志未來的定位。雜志應體現行業應用性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到什么水平、基礎研究到哪種程度,以及未來關于重大災害引發的大面積火災的救援戰法或者救援策略,國內相關研究還比較少。如何能讓研究者從這里獲得一些科學認識,怎樣讓應用者發現策略指導?雜志的發展要與這方面結合。
現有期刊中,中國科技大學的《火災科學》側重基礎理論,天津消防研究所的《消防科學與技術》側重工程技術的相關研究,雜志特邀編委陳南認為,雜志的研究方向和雜志名是對應的。要對雜志賦予什么樣的內涵,做什么樣的欄目,怎么樣去定位勾畫是我們現在要思考的。《今日消防》要立足自身定位,應在技術的創新性、先進性等方面來聚合一些知識內容。甚至在雜志的欄目設計上,要體現出這樣一種相互的關聯性,使我們的雜志真正能按設想的3~5年的時間,成為消防行業技術方面的核心期刊。
如何對標已有的核心期刊,逐步縮小自身與核心期刊之間的差距,也是《今日消防》雜志舉辦編委會議和發展研討大會想要重點解決的難題。特邀編委仇九子從期刊的外在呈現形式和實際刊發內容兩個大的層面、六個具體方面進行了回答:一是堅持期刊內容和辦刊方向。二是加強編輯排版標準化與規范化建設。要從編輯工作、工匠精神、嚴格三審三校制度等著手消滅硬傷、優化細節。三是嚴格期刊審稿、編排與校對制度,確保高質量辦刊。四是加強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編審人員的專業素養。五是主動出擊,積極約稿,逐步提高刊稿質量與辦刊水平;發展與維護一批高層次作者群,逐步提高刊稿質量。六是主動與業務主管部門和基層消防部門聯系溝通,爭取支持,擴大影響,增大期刊訂閱與發行量。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副教授、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副秘書長疏學明建議雜志建立完善的審稿系統,在約稿方面,建議雜志以研究性的眼光看待問題,根據行業定期舉辦的學術活動,圍繞特定的主題,主動對接稿件。同時還建議編輯部加強消防數據的統計與整合,例如年度火災起數等。現在的研究者普遍面臨著做研究查找數據不全、資源破碎的問題,如果雜志能夠與相關單位合作,發表白皮書等,那么《今日消防》對研究者的吸引力將大大提高。
特邀編委王大鵬表示,既然要把《今日消防》打造成核心期刊,建議雜志加強對受眾和行業的引領作用,一是在消防科技領域,一是消防人才培養領域。只有這兩方面加強了之后,才能真正為消防行業做貢獻。“我們接下來要思索的是如何體現這一效果?我們的路徑是什么?剛剛主任也介紹了,編委會的專家所屬不同領域,在審稿方面細化分組,通過審稿系統從專業方向上加強審稿也是有利于雜志向核心期刊發展的。”
參加視頻會議的專家也紛紛踴躍發言,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消防工程專業建設負責人和學科帶頭人朱國慶既是消防戰士出身,又是高校教授,他認為,消防隊伍轉隸改革以后,給整個消防界帶來了新的機遇,當前國家經濟發展非常迅速,消防領域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嚴峻,因此,特別需要有一個讓熱愛消防事業的有識之士能夠發聲、探討交流的平臺。《今日消防》雜志從這個層面說,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廣闊的平臺,也是給廣大消防專業、消防工程專業的年輕學子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舞臺。
消防救援隊伍作為“國家隊、主力軍”,也是消防類雜志最大和最直接的客戶群體之一,隊伍需要一本什么樣的學術期刊?特邀編委李瑩瀅在講話中從四個方面談了對《今日消防》辦刊方向的想法:一是提高思想認識,服務大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價值取向。二是突出服務實戰的功能。聚焦消防救援主責主業,以解決實戰難題為重點,向打仗靠近,向一線靠攏,向消防救援現實任務貼緊。三是突出服務科研的功能。應以應急救援重大需求為導向,圍繞實戰打贏目標任務,為全國消防科研工作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及時反映消防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及時反映消防技術的最新科研及工程應用成果。四是服務于人才培養、教學訓練。能展現發達國家、地區先進的消防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模式,為各救援總隊和各訓練總隊加速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實戰需要的應急救援人才培訓體系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為全方位提高消防救援人才培養水平和教學訓練質量提供助力。
此外,編委會副主任景曉波、孫旋,特邀編委楊小杰、特邀嘉賓楊迺文等都各自從雜志組稿、約稿方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也為雜志未來的發展,立足自身工作,依次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交流。
會議議程緊湊高效,與會嘉賓及參加視頻會議的專家,共聚一堂,圍繞行業發展,及高校、科研院所、消防隊伍等的實際需求,結合刊物的實際情況,積極為刊物的發展建言獻策。通過探討,大家一致認為,《今日消防》發展至今,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打造核心期刊、盡早實現“三五規劃”目標,還需要細致規劃、長遠堅持,編委們一致表示將認真履職盡責,積極發揮作用,為辦好、辦精雜志貢獻自身的智慧和力量。
隨著夜幕降臨,會議在輕松熱烈的氛圍中走向尾聲,主持人宣布本屆編輯委員會會議暨雜志發展研討會勝利閉幕,昭示著會議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