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魚類下腳料再加工的報道引起重視,來自蘇格蘭的科學家想要將魚類下腳料變成己二酸以及其他有用的副產品。如果這項研究取得成功,魚類下腳料可用于制造更環保的尼龍和其他合成材料,這將是世界首創。
己二酸主要用作尼龍66和工程塑料的原料,也是醫藥、酵母提純、殺蟲劑、粘合劑、合成革、合成染料和香料的原料,可以用于生產各種酯類產品,還用作聚氨基甲酸酯彈性體的原料,各種食品和飲料的酸化劑,其作用有時勝過檸檬酸和酒石酸。

尼龍
這項研究是由Impact Solutions的塑料專家、愛丁堡大學的生物技術研究人員、海鮮生產商Farne Salmon和工業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共同進行的。該集團正在使用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探索創造更環保的人造纖維的可行性,以用于服裝和其他日常用品。
如何深度利用魚類下腳料,是國內外一直探討的課題,該研究課題不僅對于水產品加工綜合利用和保護環境有重要意義,而且也能支持和促進水產捕撈和養殖生產的發展。
魚類下腳料包括魚頭、魚骨、魚鱗和內臟等,約占原料魚的40%~55%。例如,生產100t冷凍魚糜約需400t原料魚,產生200t~250t下腳料。這些廢物中除了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

魚頭、魚骨其中含有大量的鈣和蛋白質,是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天然優質鈣源和蛋白源,可以用來開發魚骨鈣產品及魚類蛋白質產品。
魚皮中的蛋白含量比魚肌肉中的還要高,其中的膠原蛋白含量最高的可占其蛋白總量的80%以上,比魚體其他部位高出很多。
魚鱗是魚皮真皮層的變形物,約占魚體總重的1%~5%,魚鱗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卵磷脂及各種微量元素,脂質含量少,相比其他生產膠原蛋白的豬、牛皮等原料來說,更有利于膠原蛋白的提取和純化。
目前對魚內臟的利用價值并不太高,主要是用來提取魚油,提煉EPA、DHA制品以及可以用來做魚飼料等。
01化學降解法
化學降解法是利用酸、堿水解蛋白,雖然簡單廉價,但是由于反應條件劇烈,生產過程中氨基酸受損嚴重,如:堿水解法會引起氨基酸的外消旋作用,酸水解法會使色氨酸、絲氨酸破壞,而且難以按規定的水解程度控制水解,故較少采用。
02酶降解法
酶降解法主要也是針對水解魚蛋白的,酶水解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萃取蛋白質,二是酶解與精制。酶水解法條件溫和,不破壞氨基酸的成分,適合用作魚類下腳料生產魚水解蛋白的方法。
03微生物發酵法
常見的用于發酵的菌種有霉菌、酵母菌和細菌三類。以魚類下腳料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在水產飼料中應用后,可以對動物飼料中的成分起保護作用,明顯抑制消化道疾病的發生,提高動物機體免疫力,主要原因是原料在發酵時產生的功能性小肽和氨基酸提高了魚體對飼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04其他方法
分子蒸餾法、銀樹脂層析法提取魚油中的DHA、EPA;稀堿濃鹽法,提取硫酸軟骨素;熱水提取、鹽提取和微波提取魚皮、魚鱗的膠原蛋白等。

常見的魚的種類
科技進步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如高效液相色譜、超臨界萃取、膜分離等,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于水產加工,從而取得回收率大、純度高的高附加值產品,值得探索。
上文中提到的蘇格蘭團隊正在用工程細菌將魚類廢物轉化為尼龍原料己二酸,但具體生物轉化過程并未提及。
Impact Solutions的開發經理Simon Rathbone說:“最初的可行性研究使我們進入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可以開始看到從原本會被丟棄的材料中產生價值的潛力。除了己二酸,我們還希望通過研究可以從魚類廢物中提取的其他成分,例如脂肪酸和魚油,最大限度地提高工藝的整體價值”。
不過目前該項研究過程會產生一氧化二氮副產品,一氧化二氮可以用于外科手術的麻醉,但它是一種溫室氣體,一些報告指出它對氣候的危害可能比二氧化碳更大。
研究人員還表示,這項研究是尋找可持續的、基于生物的替代品來生產己二酸的重要第一步,己二酸通常來自石化產品。
探索可持續的生物基替代石化工藝是努力實現凈零排放的重要一步,但這條路任重道遠。(綜合整理報道) (編輯/多洛米)
海外星云 202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