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誠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黨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偉大事業呼喚人才,偉大時代造就人才。雞西市麻山區堅持人才第一資源理念,聚焦發展需要,強化人才支撐,多措并舉打好人才引、育、留、用“四張牌”,搶占轉型發展“智”高點,充分挖掘人才潛能,讓人才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智慧充分涌流,為全區經濟轉型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招賢納士,廣開渠道“引”人才
在人才“虹吸效應”的影響下,人才向發達地區流動加快,小城鎮面臨“引才難”的困境。麻山區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工作,積極創新舉措,以求賢若渴之心聚攏各方英才。
一是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宣傳力度。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麻山區通過媒體宣傳,廣泛推介區域發展優勢與人才發展環境,增強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
二是積極擴大人才引進范圍。麻山區在深入分析產業結構、人才需求的基礎上,實施差異化引才,通過公務員招錄、選調生招考、事業單位招聘、“名校優生”校園招聘、“黑龍江人才周”等形式,積極宣傳麻山,結合外出招商、高校招聘、企業推介、政校企合作、媒體宣傳等途徑,廣泛引進定位適合、產業適配的人才;摸清底子,分門別類建立麻山區人才資源信息庫、人才需求目錄,把“土專家”“鄉創客”“多面手”“領頭羊”曬出來、攏起來、用起來;挖掘跟進有回鄉發展意向的優秀人才,著力從高校畢業生、農民企業家、退伍軍人等群體中引鳳歸巢。
三是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柔性引才。引進人才要符合本地需要,將合適的人才放在適合的崗位上。麻山區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推進“十大基地”建設,促進校企合作,依托雞西(麻山)石墨產業園,建立麻山區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吸引省內外石墨相關專業在校大學生,通過實習實訓的方式,優先選擇來麻山區就業創業;以交流合作、技術攻關等多種形式,吸引域內外的“高精尖”人才為麻山區石墨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精準施策,不遺余力“育”人才
麻山區多管齊下,充分激發人才的潛能,著力培育有理想、有境界、有品格、有擔當的新時代優秀人才。
一是增加人才資金投入。麻山區多方籌措資金,用于人才隊伍建設、管理、培訓以及重點創業人才資金扶持等方面,保障人才工作有效進行;逐年提高人才經費財政預算,把人才項目作為重點項目優先安排,足額保障所需資金。
二是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麻山區著力培養政治過硬、能力突出、作風優良的優秀年輕干部;著力把人才放在急難險重的崗位上重點鍛煉,提升干部“能上能下”的能力;著力把人才放在技術要求偏高、新老交替的關鍵技術崗位上重點培養,構建老少相宜的梯隊式人才隊伍。
三是加大人才培訓力度。麻山區積極制訂培訓計劃、探索培訓模式、創新培訓方法,建立人才成長檔案,實行“人才成長導師制”,為新進人才賦能;積極培育領軍人才,遴選有能力有擔當的干部,進行重點跟蹤培養;采用實踐式、訂單式、合力式培訓,推行“黨建+人才”“黨建+基地+技能培訓”等培訓模式,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提高人才隊伍的政治素養、理論素養和專業素養;通過培訓班、專題講座、實地考察等多元化培訓方式,對全區各類人才有針對性地開展輪訓,抓好人才繼續教育培訓工作,逐步提高人才隊伍綜合素質。
強化服務,真心實意“留”人才
只有服務工作跟得上,讓人才有歸屬感、煥發干事創業的激情,才能讓更多的人才熱愛麻山、扎根麻山、建設麻山。
一是做好人才引進的“后半篇文章”。麻山區建立綜合性、便捷化的人才公共服務平臺,為優秀人才在社會保障、戶籍辦理、子女入學、配偶隨遷等方面提供線上線下跨部門、全方位、專業化的服務;舉辦青年人才聯誼活動,擴大新引進人才的“朋友圈”“社交圈”,使他們有信心扎根麻山。
二是傾聽了解人才心聲。麻山區堅持對人才進行談心談話、走訪慰問,深度了解人才的各方面需求,切實解決人才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問題,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
三是優化人才服務內涵。麻山區認真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巧筑巢”“筑暖巢”,建立人才公寓,提高預算外工作人員和“三支一扶”期滿留用大學生薪資待遇,切實提升人才的幸福感,使其樂業安居、擔當奉獻;將人才工作與黨建工作相結合,把人才發展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人才;將農村致富帶頭人、技術創新領軍人、社區網格管理人、學校教育領跑人發展成黨員,使其發揮黨員的先鋒示范帶頭作用。
多措并舉,不拘一格“用”人才
麻山區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將人才使用作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是堅持和完善以黨管人才為核心的人才制度。麻山區按照黨管人才原則,形成區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定期召開人才工作專題會議,部署階段性人才工作任務,不斷優化有利于人才成長與發展的體制機制,營造人才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良好氛圍。
二是建立科學的人才選拔評價機制。麻山區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促使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破除求全責備、論資排輩、“用一把尺子衡量”等用人樊籬,做到任人唯賢、任人唯能,用人所長、避人所短,讓人才有用武之地;堅持人崗相適,充分激發人才效能,做到人盡其才。
三是健全人才榮譽激勵機制。麻山區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表彰,宣傳人才典型、講好人才故事,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為麻山區各類人才脫穎而出提供寬松的社會環境。?
(作者系中共雞西市麻山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