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開妍


燭光籠罩了整間屋子,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叵肫鹨痪湓挘河腥藶閴糁?,是溪水凌云,千山回響。因為路口附近修建地鐵,這近二十年的老小區(qū)里,停水停電早已是家常便飯。
說起來,我還要感謝這隔三差五的斷電。推開閣樓的門,我發(fā)現(xiàn)了那一對精致的木雕燭臺。閣樓的墻很厚,阻隔了我對這對燭臺的記憶,只記得長輩說它們是幾十年前的老物件。這對燭臺曾一左一右擺在我家的玄關(guān)處,小時候貪玩想取下來擺弄,為此我還磕傷了額頭。眼前的燭臺早沒了從前的光澤,只剩下模糊不清的雕花,毫不張揚。
都說燈下看人,比平常添三分顏色,可燭臺就不一樣了。燭臺燈火的下方是最暗的陰影,甚至絲毫看不見燭臺的精美紋理,只有模糊的輪廓。
長夜難耐,我拿著燭臺,借著燭光翻找著手電筒。燭淚一點一滴地流下來,緩緩滲入我的心中。人總要撞了南墻才肯回頭。我不禁想起奶奶說的電燈電線接入老家村中時,村民們興奮的樣子,暗想:史書中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后卻藏著想象不到的萬千心酸。
時代早就變了。石墻換成了方磚,照樣能阻隔人們的思緒。最難得的是清水淘洗了心尖的霧氣,榮光照亮了心底的舊夢。我放棄尋找,循著燈火的軌跡,回頭看看老屋厚厚的石墻。石磚間的青苔將綠意蔓延至我心,像浪尖那至死不滅的余波。
最終,光還是沖破了石墻。電停了許久,照亮黑暗的還是電燈。但燭臺不會變,它靜立堂前,向晚輩訴說著過去的崢嶸歲月與不可逆的時光。墻是有的,僅在于如何看到墻背后的光陰與隱藏的記憶。
黃庭堅說:“桃李春風(fēng)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年年歲歲,換了人間,那面墻卻不曾變。
教師點評
文章從小區(qū)停電說起,聯(lián)想到閣樓墻后的燭臺和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寫往事,寫眼前的燭臺,寫夜晚借助燭光尋找手電筒時,竟宕開一筆,老家村中通電給村民帶來的喜悅之情,從而延伸到眼前的燭光帶給自己的思索,可謂意味深長。文末以黃庭堅的詩句表達(dá)自己對老墻承載光陰與珍藏記憶的感慨??梢?,小作者文思敏捷,筆觸細(xì)膩,很有寫作潛力。(周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