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臣


秋日的下午,我去地下書城,與其說是汲取知識,不如說是打發時間。
地下書城里極安靜,閱讀氛圍濃厚。我在一排排書架前漫無目的地瞎逛,像個閑人。都市小說書架前,一名身穿藍色制服的女清潔工正半蹲著,微斜著身子,低頭認真地看小說;中國歷史書架前,一個知識分子模樣的人正捧著一本厚厚的史書,微傾著身子,專心閱讀,時不時推一下鼻梁上的眼鏡。最熱鬧的要數校園文學那排書架前,學生們或站或坐,或倚在書架邊,閱讀此刻屬于自己的文字。而拐角處的現代文學書架前卻冷冷清清,看上去被冷落很久了。正當我轉身離開時,卻發現了一個背影。
他滿頭白發,微駝背,拄著一根拐杖,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襯衫,手里拎著一只皺巴巴的方便袋,絲毫不顯眼———這是我對那個背影的第一印象。這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我想。只見他微顫著身子,挪到那排書架前,吃力地向上抬頭,我連忙跟在他身后,生怕他摔倒。他似乎在尋找什么。果然,一番搜索后,他的目光停留在排列緊密的一排書上。他用食指和大拇指壓在一本書的上端,往后一用力,再拿住書的側端,小心地往外一抽。這是多厚的一本書啊!
老人坐下來,將那本書放在兩腿間,從包里拿出一支筆和一沓泛黃的紙,“難道,他要……”我正納悶兒,他攤開那沓紙,那像是工廠用來記錄生產的表格,他捻起一張反過來、壓平,瘦弱的手緊緊握著一支老舊的鋼筆,一筆一畫地將書上的內容抄下來。同時,我發現那本書打開一半了,可能他已經持續抄寫了很多天。老人的目光只在書和紙之間來回移動,沒有注意到站在他身后的我。
“讀書是最美的姿態。”現在的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這幾位讀者的樣子讓我感受到,不管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如何,讀書的時候都很美。
教師點評
書店里有各種各樣的讀者,有身穿藍色制服的女清潔工、知識分子模樣的人、學生等。對于這些人,小作者只簡略概述。最終,小作者將目光鎖定在一位普通老人身上。文章先詳細描繪老人的外貌,讓我們感受到這是一位飽經風霜甚至有點兒“寒酸”的老人;繼而詳寫老人讀書的過程,讓我們看到了老人豐富的精神世界,看到了他最美的姿態。(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