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敘



《松谷晨韻》是以北方的山野風光為創作素材的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通過大量臨摹和閱讀相關的書籍,畫面使用了全景式構圖,創作構想由板橋村落、草木亭臺、溪流山巒等山水意象構成,畫面的主題鮮明,脈絡清晰,近景、中景、遠景,著筆于松枝、村落之景,側重將“野性”“流光”“質樸”這一理念有效地突出。表達了山谷間氣勢磅礴、無拘無束、閑適自由的情感。
《松谷晨韻》的選題背景
日常的技法練習和理論學習,使我對水墨畫有了一點體會。從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上來看,“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講的是藝術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在我們的繪畫中一定要深入生活,師法自然,多觀察和揣摩是尤為關鍵的。
創作的寫意山水,內容主要由高深回環、板橋村落、蜿蜒曲折的松枝組成,前景主要是由松樹組成。中景有一些隱隱約約的樹,遠景是成團狀的點。
《松谷晨韻》內容和價值
本幅作品采用的是四尺豎軸式構圖,通過實地考察對自然之美的觀察和取舍。從筆墨上來說,運用墨色的豐富變化和略施淡彩的表現技法。本幅作品所創作的構想板橋村落、草木亭臺、溪流山巒等山水意象,置身于山野之中,如此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在繪畫的過程中運用到了勾、皴、擦、染、點五個方法,本幅作品大量地用到了小斧劈皴,體現出“野性”“流光”“質樸”,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感情與思考,隨著時代的變遷推陳出新,承載歷史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痕。
登山而小天下的情懷,這是表現了山水畫對自然的尊崇,山水畫的創作往往是取自于自然之景,也是我們學習的需要。通過作品《松谷晨韻》表達作者對繪畫的認識,在創作中主要是用筆墨造型、水墨韻味、筆墨虛實去描繪和表達各種繪畫形態,“畫得黑是為了亮”注意畫面的層次感,是在這次創作中應該強調的,拉大對比關系,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在畫面中,作品加入新時期的新鮮力量是當下的迫切需要。
《松谷晨韻》創作過程
構圖直接影響著山水畫的整體效果,在進行創作《松谷晨韻》(圖1)前,構圖要在動筆之前考慮清楚。謝赫《六法》之中,第五法“經營位置”,指的就是構圖,自古以來,構圖是創作中的重要環節。所創作作品采用的是豎軸式構圖,注重寫生和整理,加上自己對構圖的理解,在留白上注意留白走向,右下角的大面積留白,以及上面“S”字形的留白,與遠山水渠的留白形成了相互呼應的關系。在留白的過程中,避免橫豎1/2地去切割畫面。在畫面上“遠取其勢,近取其質”,對自然景物的主觀選擇,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與自然之美結合起來,而不是單純描繪自然。
通過臨摹古代與現代大家的山水作品,結合了自己實景寫生創作的素材,再結合自己勾勒的地形結構,經過反復實驗,“搓法”畫出層層陰影。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董源善畫,龍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山峭之筆”,又稱“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案然...”。所創作《松谷晨韻》的構想是由板橋村落、草木亭臺、溪流山巒等山水意象構成,畫面的主題鮮明,脈絡清晰,近景、中景、長景,落筆書寫在平常的場景里,先用碳棒勾勒出山的大致形狀,用肯定的筆觸再加以勾勒出松枝的大體的形態,再用簡單的筆觸,點上精致的小點來畫出樹的枝葉,遠處的山不能畫得很重,用淡墨去染出整個畫面的氣韻,使得畫面和諧統一,表現出山谷間山野的野逸。
山水畫常用勾、皴、點、擦、染。
本幅作品起筆的時候,用碳條打型,用毛筆的中鋒淡墨勾勒出整幅畫的山、樹木的走向(圖2)。
本幅作品在作畫的時候,作者主要是斧劈皴,其次有少部分披麻皴輔助,運筆間有頓挫。斧劈皴是李思訓創造的一種皴法,在筆法上做了很多停頓轉折,比如用刀砍斧。這種皴法適合表現石頭,可以畫出石頭堅硬的紋理。作者所理解的斧劈披主要步驟: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在畫面點上一點,順勢用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皺紋。
前景的樹是運用了平頭點,中景的樹運用了小混點,在創作的過程中要注意疏密關系。
在運筆的擦拭過程中,是為了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和趣味性,等畫面干了之后再進行染色。要合理處理黑、白、灰,前后層次的關系,統一畫面的整體關系,“知白留黑”“知黑留白”尤為重要。要理解黑白對比,就要解決畫面如何留白的問題。留白技術可以拉遠拉近層次關系、虛實關系……在本幅作品創作中,近處右下角的河流跟蜿蜒的山勢有一條“S”型的留白(圖3),畫面中左上角高聳的山脈,附近的山巒被大面積的濃墨勾畫出山脈的紋理,在大塊的墨色之間留下一片空白,使得高山與前景形成了強烈對比。在墨色染夠了以后,用很淡的赭石進行多次染色,順著山勢的結構,前景的山、中景的云根處染赭石,前景的松枝、中景的是小混點需要用花青點染,染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平涂,逐一點染使畫面透氣,遠景皴染淡花青,更能夠增強畫面中視覺上的沖擊 。
本幅作品《松谷晨韻》(圖4)是以墨色為表現主題。通過使用水墨技法特殊的繪畫語言,把水與墨以不同的量的結合。作品呈現的是層層疊疊的山,加上農家小屋,小徑穿梭在山鄉之間,整體給人清淡、閑逸的感覺,使畫面的整體效果不會顯得太過沉悶。皴擦的部分讓畫面更有立體感,部分留白,畫面效果看起來更有韻味,避免太過單一。
《松谷晨韻》教學應用與思考
《松谷晨韻》是以寫意形式表現的一幅山水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作者對以往課程教學及其現階段創作中老師所講授的相關創作理論、知識、技法、規律、形式等進行了進一步的學習應用和消化。從這一層面講,創作的過程不僅是進一步提升繪畫表現能力,藝術審美情操的過程,也是專業教育從課堂到應用,從創作再到課堂的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過程,這次創作不僅使作者更好地掌握了山水畫創作的技法、形式和規律,更促進了作者今后在教育教學中如何將藝術創作與課堂教學的融匯做出了進一步的理解、思索和探究。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線描在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教學中的傳承與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9JGA250)。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