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周
摘 要 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快速推進,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由高速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各類建筑工程成為現代人普遍關注的熱點,材料品質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各類建筑的品質質量。對于施工單位來說,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質量,并加強建筑工程的質量風險控制力度。本文立足于現實生活,從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對策及混凝土裂縫的治理保護措施兩個視域出發展開了相關闡述。
關鍵詞 建筑工程 混凝土裂縫 配合比
中圖分類號:TU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12-0063-02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環節中,如果質量風險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就會造成混凝土裂縫頻發,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設項目的工程質量和安全系數,還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名譽度,并給建筑企業、施工單位和混凝土供應商帶來難以彌補的經濟損失。[1]由此可見,對混凝土裂縫的成因進行分析并加大混凝土裂縫對策控制工作的十分重要。
1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
1.1 在設計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問題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環境溫度、光照及室內設計等因素都會導致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出現裂縫,因此發生混凝土裂縫的原因有很多。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筑設計方面存有不合理的地方,對整個施工建筑來說,設計方面一般是根據當初的具體壞境,從大小及框架結構這些方面開展的,而設計本身選用建筑材料時,并未充分考慮到混凝土裂縫問題。因此,設計框架結構難與實際測量一致,設計前期對現場展開測試測量的時候,若設計尺寸與實際的數據出現不太匹配的現象,對于整個工程來說,可能會出現設計觀念與實際狀況不太符合的狀況。因此在整個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前期應該恪守科學合理的工程設計準則,并在現場展開多次勘查以保證選用的數據與現場的偏差達到最小。
1.2 混凝土原料的質量問題
混凝土原材料把控不好是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原因之一,混凝土原材料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工程的工程質量與施工安全。就現階段而言,在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市場中,某些混凝土原材料供應商為獲得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昧著良心使用價格低廉、質量欠佳的混凝土拌合物原材料,這嚴重影響了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大大增加了混凝土開裂的可能性,給建筑工程質量埋下隱患。更有甚者,會出現結構開裂、傾斜、混凝土強度不足、甚至倒塌等安全問題。
1.3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配比失調
施工中混凝土配比失調也是混凝土出現裂縫出現的原因之一,特別是對于混凝土的水灰比來說,如果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出現配比失調的現象,必然會導致混凝土實際施工環節中出現裂縫問題。[2]
1.4 忽視混凝土加固技術,混凝土相關施工技術選擇不當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錯誤地選用混凝土施工技術或是忽視混凝土加固技術都可能成為混凝土出現裂縫的誘因。除此之外,在混凝士的加固、澆筑環節中未能嚴格按照專項施工方案、相關技術規范及操作流程執行,也很有可能導致混凝土工程產生裂縫。[3]
1.5 鋼筋腐蝕性差
混凝土工程發生開裂有可能不是混凝土建筑原材料的問題,還要從材料構件入手考慮。從建筑設計過程中來講,構件的導熱性較差,因此當混凝土增添構件之后,構件由于混凝土的某個化學成分作用會或多或少的改變表現形式,因為混凝土中富含大量的化學劑,再加上大量的化學劑影響,還會導致結構與外部支撐發生變化,使混凝土產生二次質量問題。因為構件屬于建筑設計內層的建筑材料,在構件的表現形式出現改變之后,短時間內很難被發現,對于一些裂痕的產生短時間之內是無法得知的,因此在用料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標準執行才能有效防止問題的產生。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治理措施
2.1 有效改善建設項目的結構設計
首先要做的是對建筑設計和建設項目的設計理念進行合理的規劃,整個設計過程應堅持科學合理性和實用性的基本原則,一些建筑項目設計還需要在現場進行多次試驗和測量,以避免出現偏差。其次,要完善各類建筑設計方案,保證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在改進室內設計的同時,建筑設計的建筑材料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改進。采購的材料必須從授權的制造商處購買,并且在后期的測試中不能缺少對建筑材料的保護措施。在設計的早期階段,一些設計細節需要嚴格把控,避免因細節缺失而影響大型建筑的設計。
2.2 對于混凝土進行定期檢查
由于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化學元素,在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化學反應。在混凝土生產和選擇過程中,要多次檢查混凝土的原材料,防止材料出現變質的問題。如果混凝土原材料質量有問題,那么后期可能會發生開裂的現象。對混凝土的原料必須進行復檢,要從粉煤灰、石子、水泥、外加劑、砂等材料的品質及配比方面展開定期的檢查,還要對混凝土的運輸過程采取一定的隔熱措施,保障施工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4]
2.3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加強施工監督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施工單位項目經理部質檢員及監理單位相關人員應該對澆筑過程進行旁站,澆筑過程才是應當重點抓住的方向。由于在澆筑過程中各式各樣的原因,最有可能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因此相關人員應制訂相關的管理機制,同時要求施工人員切實的依照管理機制實施,保證施工人員穩定的展開澆筑施工。與此同時,設計單位還應該對參建單位進行設計交底。不論是技術設備方面還是施工人員素質方面,都應該密切關注。施工過程中發生疑難問題時,應該嚴格糾正。應該合理的輪換工作人員,避免出現疲勞操作,導致施工質量出現問題。另外,還要增強氣候預估預報的聯絡工作。尤其是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前及施工階段,應當把握天氣情況的變動狀況,保障混凝土連續澆筑順利進行,保證混凝土質量。依據工程項目特點及季節施工特性,應當在澆筑過程中準備好所需的抽水設備及防雨、防暑、防寒等等物資。[5]
2.4 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
實際上,混凝土身為建筑工程結構中最為基礎的建筑原材料,其結構穩定性是其它建筑材料無法媲美的,混凝土憑借其結構上的特點在建筑項目工程中脫穎而出并得到十分普遍的應用。因此,對于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標準應該是:盡量選用強度較高、抗性較強的建筑材料,并對其材料進行復檢,復檢合格之后,方可應用于混凝土施工;優質的混凝土原材料應該具有很強的結構支撐性、抗壓性、耐腐蝕性以及結構穩定性。
2.5 選用合理的混凝土加固技術,優化混凝土施工結構
施工人員對混凝土構件進行圍套,在已完成的混凝土上覆蓋一層混凝土結構,利用加固混凝土的收縮而對原構件產生緊箍作用,從而使結構的截面面積增大,有效的提高結構的抗彎和抗剪承載力,加大了混凝土結構的承受力。[6]目前的建筑施工中,通過擴大截面來提高整體的結構的承載力,是為了混凝土結構可以更加結實可靠,同時滿足建筑工程的整體結構要求,防止出現截面擴大與結構本身的特性產生沖撞。這就要求建筑施工人員在建筑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必須做到位,做好混凝土結構加固的前期準備工作以及目標建筑的支撐裝置的前期安置工作,將要受力的部分混凝土表面進行鑿毛處理,最后開始進行混凝土的澆筑,使得混凝土結構可以有效的連接到一起。這樣的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比較簡單,整體的操作并不復雜,加固效果卻十分明顯,再加上施工人員的多年建筑經驗,可以對工程結構的加固進行更高效的創新,從而將截面增大、擴展的加固技術的加固效果發揮至最大化。[7]
2.6 合理確定混凝土配合比,做好后期養護工作
一般情況下,在進行混凝土施工環節中應該將水灰比嚴格控制在0.4-0.6這一范圍之內,進而有效地保障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并提高混凝土的耐久度、抗性以及強度,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使得混凝土裂縫問題得到有效地控制。除此之外,對于整個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過程,應當提升混凝土施工的后期修理與質保工作的注重度和認知度。混凝土施工的后期修理與質保工作的核心任務是調控混凝土框架結構濕度,比如:根據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時,可以采用降溫或保溫的保護措施,從而保證其一致性,進而有效地避免裂痕問題的發生。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遵從以下幾點要求才能避免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問題:首先,要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其次,選用合理的混凝土加固技術,優化混凝土施工結構;最后,要合理確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做好后期養護工作。
參考文獻:
[1] 李傳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治理策略分析[J].河南建材,2019(06):264,267.
[2] 張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治理對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9(05):270.
[3] 韓斗善.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對策簡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16):30.
[4] 衡敏,霍芮.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02):1194.
[5] 陳象雄.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17):2232.
[6] 王廣全,孫維娜.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防治技術[J].工程技術,2016(03):211.
[7] 孫冠群.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防治技術的運用[J].民營科技,201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