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摘要:核電廠機組大修是非常關鍵的工作,實施大修質保監督管理的宗旨是增強大修質量,利用質保監督制度持續尋找其中的漏洞與不足,能夠大大降低質量受損的概率。我國目前投運核電廠約有20家,在實際運行期間,核電廠需要對相關生產單位實施調度指揮與管理,設立安全質量部門監督機組質量。由于核電廠配置的機組類型不一樣,在相同的質保監管背景下,需要明確各機型的要求,全面履行大修質保監督職責,促使機組安全、高效地運行。當地核電廠在結合以往經驗的前提下,對大修質保監督模式實施創新與改革,制定了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機制,促進核電廠大修質保監督管理制度的全面升級及優化?;诖?,本篇文章對核電運行安全影響因素研究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電運行;安全影響因素;對策
引言
隨著核電廠技術的不斷發展,核電廠運行經驗的不斷積累,核安全要求的逐步提高,核電廠的技術人員會逐步發現并認識到核電廠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時隨著我國運行核電機組數量和運行年限的增加,設備老化情況也逐漸凸顯,因此運行核電廠基本上每年都會向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提交一些安全重要修改申請,以消除核電廠實際狀態與初始設計及相關法規標準間存在的差異,消除核安全的薄弱環節。對于提交的這些安全重要修改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類統計,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掌握核電廠的實際狀態,提高核安全水平,也利于加強核安全監管工作。
1研究背景
核電安全管理是系統工程,需要從文化、制度、技術創新各方面推行,找到實實在在困擾安全履職的根本原因。某核電經過探索與實踐,開展了一系列規范人員行為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果。但是,電廠仍然存在由于環境、情緒等變化帶來執行人員走捷徑、想當然、自以為是,最終導致不符合預期的事故或事件發生的現象。在現場執行過程中,人員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對工作的質量和安全管控起到關鍵作用,安全五問(安全五問主要內涵是:以提升安全績效為目標,以培育質疑的態度為核心理念,通過五個關鍵問題的自問自答來界定問題、分析風險、確認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和人因陷阱,打通安全“最后一公里”)就是為了打通了安全“最后一公里(即現場執行過程)”,將管理期望和目標落實到每個員工,落實到現場執行人員的具體行為表現上讓“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成為自覺行動。
2電廠運行狀態
電廠運行狀態(plantoperatingstate,POS)是具體的系統配置、控制和保護邏輯、持續時間等的綜合體現,確定電廠所處的POS是進行概率安全分析(probabilisticsafetyanalysis,PSA)的前提。在功率運行時,雖然電廠的參數略有些變化,但所使用的設備和處于備用狀態的緩解設備基本相同,因此,在功率工況下進行PSA通常只設置1個POS;然而對于低功率和停堆工況,由于余熱衰減、設備停運或因檢修解除備用等各種原因,電廠的狀態變化較多。隨著這些變化,成功準則、時間余量及可用設備的組合也要發生變化。因此,在進行PSA的過程中,有必要將低功率和停堆工況分為若干個POS。根據熱量載出方式、反應性控制方式、冷卻劑循環方式3方面的主要特征,將電廠運行全工況劃分為功率工況POS0、POS1~POSn(低功率和停堆工況,其中n為低停工況下細化的電廠狀態數),此POS劃分方法對任何堆型均適用。
3核電運行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3.1缺少維修規程
(1)核電廠內將單個設備故障會導致停機、停堆以及功率大幅度波動的設備劃分為關鍵敏感設備,因此所有關鍵敏感設備的檢修都需要專門編制專用的維修規程。根據2018年的統計結果,仍有部分關鍵敏感設備沒有對應的專用規程。(2)還存在非關鍵敏感設備復雜預防性維修項目未編制有效的維修規程。該設備未劃分為關鍵敏感設備,但維修工作較復雜,如涉及多個專業、需要較強的維修技能、需要使用專用工器具、需要使用多種工器具完成的維修工作。
3.2規程內容與現場不符
(1)根據同類型設備編寫的通用的維修規程,在實際使用中發現設備局部結構與廠家維修手冊和結構圖紙存在一定的差異。這類規程需要根據具體的型號、尺寸拆分升版,細化規程內容,以符合現場實際需求。(2)現場未嚴格按照維修規程執行,工作中發現規程內容有錯誤或與現場不符
后,工作組反饋不及時或反饋內容不面,導致規程適用性較差。
3.3規程內容未涵蓋設備預防性維修全部項目
(1)維修規程編寫時,未參考設備預防性維修全部項目,導致維修規程內容未涵蓋預防性維修全部項目。(2)設備預防性維修項目已修改但維修規程未及時升版,導致規程與預防性維修不匹配。
4建議分析
4.1多維度的維修規程編寫和執行交流(比武)活動
維修時通過維修平臺,在業余時間分享維修規程編寫中的常見問題和改進建議。利用處室安全周例會、科室安全周例會的會議平臺對提高維修規程質量和嚴格執行維修規程的重要性進行了持續性的宣貫和要求。組織開展公司內部的維修編寫質量的技能比武。
4.2建立運行操作風險分析單數據庫
部分電廠存在依靠人員經驗、技能進行運行操作風險識別和管控,不同的人員對同一操作識別出不同的風險、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很容易導致風險管控失效。為防止重大風險發生,控制風險事件的動因,達到減輕風險事件發生時的損失或降低風險事件發生概率的目的,需要將消除風險的傾向融入到日常的運行操作之中,從而優化運行操作的安全裕度和可靠性,因此對已識別的運行操作風險建立運行操作風險分析單庫對具體操作步驟進行風險分析,包括:停堆、停機、功率變化、違反技術規格書、設備損壞、工業安全、輻射防護、火災風險、環境安全,通過對這類操作單關鍵步驟的識別并制定應對措施,完成對操作單的優化,即達到降低風險事件發生概率的目的,又可實現運行操作的持續優化。
4.3運行操作風險分級控制措施
對可能遇到風險的運行操作提出應對方法與策略,將風險管控貫穿于所有的運行操作過程之中,運行人員應在進行任何運行操作前都進行風險分析,對操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想,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于已分析出的中、高運行操作風險均需一步控制,針對運行操作高風險的項目,操作前需識別關鍵步驟并制定風險管控措施,編制并使用運行風險分析單,并根據分析結果優化操作單或技改來降低運行操作風險,形成行運行操作風險的閉環控制。除上述措施外,通過對非停風險運行操作的強化培訓與中、高運行操作風險項目的觀察指導來增強運行人員的技能及風險思維,并通過對運行操作項目計劃窗口優化及周期優化來減輕風險。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我國各地核電廠運行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加強相關制度的優化升級是一項長期工作,若要進一步增強安全監督管理,需要創建專業、規范的質保監督機制,打造專業的監督團隊;需要加強安全監督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在明確新思路、新戰略的情況下深入探索、積極實踐、認真歸納,以彰顯安全監督在核電廠大修管理期間發揮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鄭麗馨,陶書生,王倩,張浩,焦峰,許友龍,吳彥農.核電廠運行事件報告準則研究及應用[J].核安全,2019,20(05):27-33.
[2]黃兵,張祥貴,楊宏野,陳彬.核電廠運行操作風險評估標準和風險管控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20(19):216-218.
[3]王富民,齊漣.核電機組運行許可證延續實施過程中汽輪機改造熱力設計研究[J].中國核電,2019,14(04):556-559.
[4]修炳林,姜波,郭永闊.基于運行事件分析的核電安全管理探討[J].核科學與工程,2019,41(03):581-587.
[5]萬超.核電廠運行值的人員安全行為管理實踐[J].科技視界,2019(1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