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青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態環保理念不斷加強,環境監測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越來越得到重視,而環境監測從采樣到實驗室分析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在進行環境監測過程中做好安全防護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從環境監測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環境監測;安全問題;防護對策
一、環境監測過程中的風險問題
(一)環境監測采樣過程中的風險問題。一是水質采樣。采樣人員在河道岸邊進行采樣,由于客觀地勢原因,容易會出現打滑、踏空,從坡上滑落的危險。橋面采樣時常常與高速駛過的機動車擦肩而過,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風險。二是土壤采樣。土壤采樣一般在山谷、林地等地,地勢較為險峻,許多點位車輛根本無法到達,采樣人員需要攜帶工具和樣品翻溝壑,趟泥濘,除了一般徒步經常會遇到的風險,時常還會遭遇有毒蛇類。三是廢氣采樣。廢氣采樣基本都屬于高空類作業,危險系數比較大,采樣人員需要爬煙囪,偶爾從高處掉下來的異物,如有疏忽大意,極有可能造成人身傷害。
(二)實驗室建設離標準化實驗室的安全要求有一定差距。目前的實驗室建設時按照普通辦公用房設計,水路、氣路未與整個大樓進行分離,實驗廢水、廢氣未建設處理設施,實驗廢液也無收集處理裝置,未按照要求建設規范的危廢暫存間,實驗室、試劑庫地面未進行防酸堿防滲處理,未建設標準的輻射實驗室、土壤樣品制備實驗室、應急監測實驗室、質量控制實驗室等,實驗室環境已不能滿足“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的要求,整個實驗室無門禁安防視頻監控系統,已不能滿足標準化實驗室安全的要求。
(三)實驗分析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問題。實驗室安全是恒久不變的一個主題,由于實驗室分析基本使用的是有毒有害、腐蝕性強的化學品,所用的氧氣、氮氣、氫氣、氬氣、乙炔等氣體大都屬于易燃易爆氣體,所用的儀器大部分是玻璃制品,分析過程中一個小的動作或疏忽就可能會造成重大事故的發生,如燒傷、火災、中毒和爆炸等,對人體產生非常大的危害。
(四)監測人員及車輛的安全出行問題。目前我站承擔著全市各縣區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水、農田灌溉、降塵、土壤、噪聲、環境空氣、廢氣、環境應急及執法監測、抽測等工作,監測采樣工作量大、任務異常繁重,加之環境應急事件頻發,經常需要去河流、水庫、山地監測采樣,道路泥濘、崎嶇不平,遇到雨雪天氣,路面濕滑,陷車、打滑都是常見現象,對安全駕駛造成了一定的隱患。加之,采樣的時間通常都是一天以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時,司機通常是疲勞駕駛。因此,提高駕駛員的安全意識,做好車輛的安全保障工作尤為重要。
(五)應急監測能力短板問題。多年來,我市應急監測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沒有設置應急監測專項資金,導致應急監測設備和試劑藥品等儲備不足,給應急監測造成了一定影響。目前的所有應急監測儀器都是2010年左右購置的,且已進入報廢程序,設備能力嚴重滯后,尤其是缺乏便攜式快速測定設備,在污染態勢初步判別階段,無法在最快時間獲取污染物監測結果,嚴重降低了應急監測研判和數據報出的及時性。
二、環境監測過程中風險問題的安全防護措施
(一)加強制度管理。劇毒、腐蝕性藥品要嚴格遵守保管、領用制度,專人管理,按需領取。嚴格執行實驗室試劑管理各項制度,將項目責任分解到人,層層夯實責任,要求進入實驗室的人員必須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嚴格按照標準和方法及儀器操作中的規定進行操作。
(二)定期舉辦培訓。舉辦環境安全防護知識培訓及學習,提高對環境安全事故的認識,定期對環境監測儀器及應急設備進行維護保養,使環境監測儀器設備能夠正常有效運行,如發現儀器設備有異常,應第一時間請專業人員進行維修。
(三)做好安全防護。定期對實驗室的水、電、門、窗、防火、防爆系統進行檢查,對滅火器的質量、狀態、有效期進行檢查和維護,對電路及易燃易爆氣體防泄漏報防警裝置情況進行檢查切實避免各種環境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樣品分析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方法技術規范進行操作,使用腐蝕性強、刺激性大的氣體要戴好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使用玻璃容器時,應防破防爆防燃,發生火災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離開實驗室,要確認水、電、氣各種儀器設備處于關閉狀態。
(四)做好高空防范。開展現場監測時,要嚴格遵守現場各項安全規定,高空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和專業考試,持證上崗,定期進行體檢,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等,不宜從事高空作業。在進行高空作業時,盡量穿輕便的防護服,防滑鞋,確保高空作業萬無一失。
三、今后環境監測過程中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針對監測領域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隱患,定期進行安全隱患排查,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監測采樣過程中的安全防護。在進行煙氣、廢氣監測時,穿好防護服、防護鞋,戴好防護手套、系好安全繩,正確佩戴安全帽,防止頭部撞物或高空墜物砸傷;在濕地、林地土壤采樣時,要穿防護靴,防止毒蛇侵襲。
(二)做好實驗室分析過程中的安全防護。一是對現有實驗室進行升級改造。對整個實驗室重新規劃布局,建設獨立的水路、氣路,與整個大樓進行分離,建設實驗廢水、廢氣、廢液收集處理裝置,對實驗室、試劑庫地面進行防酸堿防滲處理,將實驗室改造為安全、規范的現代化實驗室。二是做好實驗室分析過程中的安全防護。實驗室分析使用酸液、濃堿、腐蝕性、揮發性及刺激性大的氣體時,要在通風設備內進行操作,廢液要統一收集處理,不可隨意傾倒或私自處理;使用玻璃容器要防爆防破防燃,易燃易爆化學試劑藥品要放在遠離明火的地方,切實提升防范和處置安全風險的實戰能力。
(三)加強車輛安全管理工作。加強車輛安全管理,定期對駕駛員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平時做好車輛的保養和維護,對外出采樣的車輛要提前進行逐一排查,杜絕環境安全事故的發生,切實把環境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抗在肩上,抓在手中,確保車輛規范、安全、有效運行。
(四)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對照《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能力建設評估指南》,加強基本儀器設備的配置、人員配備、業務經費、站房面積的投入,爭取省、市專項資金支持,滿足標準化建設的要求,重點解決監測手段、儀器裝備、監測技術、信息服務的科學化處置水平,切實提升應急監測能力,做到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隨叫隨到。
結語:
環境安全關系到每個從事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在日常的環境監測過程中應牢固樹立“環境安全無小事”的意識,切實強化環境安全監管,定期排查環境實驗室環境安全隱患并做好應對措施,時刻警惕環境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中國環境監測》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主辦ISSN1002-6002[2]《環境監控與預警》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主辦ISSN1674-6732
CN32-1805/X
[3]《關于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環辦監測【202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