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贇
摘要:本文針對熱電廠供熱管網腐蝕泄露原因展開分析,內容包括溶解氧腐蝕、水體pH值、環境溫度、水體流速、陰離子腐蝕等,通過研究電化學保護技術、調節循環水pH值、補水系統除氧技術、供熱管網運行狀態調整、合理融入緩蝕劑等技術的應用要點,其目的在于延緩熱電廠供熱管網腐蝕速度,延長熱電廠供熱管網使用壽命。
關鍵詞:熱電廠;溶解氧;供熱管網;循環水
依托于熱電廠組建的供熱管網,是利用發電產生的余溫加熱循環水,從而起到為地區用戶提供暖氣保障的作用。一般情況下,供熱管網會埋設在地下,在外部環境、內部環境的影響下,使得供熱管網出現腐蝕問題,造成水泄漏問題。基于此,采取可靠防護技術來提升供熱管網的耐腐性,對于減少資源損耗,延長供熱管網使用壽命有著積極的意義。
1熱電廠供熱管網腐蝕泄露原因
1.1溶解氧腐蝕
在《供熱采暖系統水質及防腐技術規程》(DBJ01-619-2004)中規定,要求補充水和循環水的溶解氧濃度都應小于0.1mg/L。在中性或偏堿性的軟化水中,DO(溶解氧)可以加快腐蝕的速度,即使DO含量很低,也會使得腐蝕很嚴重。有資料表明,當水中DO分別為
0.1mg/L和8mg/L時,腐蝕速度相差40倍。由此可見,供熱管網中溶解氧濃度的增加,使其管網腐蝕速度不斷加快,從而影響到供熱管網的使用壽命。
1.2水體pH值
根據以往實踐經驗可以得知,循環水的pH值也會給供熱管網帶來腐蝕影響。在循環水的pH值低于4.0時,此時水體營造的水體環境,會加快氫的還原反應,使水體中的氫氣得到增加;在循環水的pH值在4.0-7.0之間時,此時水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會發生還原反應,此時產生的腐蝕作用較小;在循環水的pH值處于7.0-10.0之間時,此時水體中會出現氧的還原反應,此時產生的腐蝕作用最大。根據《供熱采暖系統水質及防腐技術規程》(DBJ01-619-2004)可以了解到,對于鋼制設備要求循環水的pH值介于10~12之間,但此時腐蝕反應仍會進行,速度相對較慢。而pH值增高時OH-會與金屬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物沉淀,借此來起到抑制金屬腐蝕的作用,減緩了腐蝕速度。
1.3環境溫度
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環境溫度也會導致腐蝕問題。供熱管網營造了相對密閉的環境,提高溫度會加快分子的活動速度,加快水中溶解氧和水中其他離子的交互速度,從而加快腐蝕反應速度。基于統計實驗資料可以了解到,在氧濃度一定的狀態下,內部溫度每提升30℃,那么其產生的腐蝕速度也會加快100%,尤其是在溫度達到90~100℃這一區間時,管網的腐蝕速度也將達到最大值。熱電廠供熱管網中的供水溫度和回水溫度相對較高,在此背景下,也會加快供熱管網的腐蝕速率。
1.4水體流速
為了提高最終的供熱效果,在供熱管網運行期間會保持較高的水體流速,水體的快速流動也會加快物質傳遞速度,并在水體流速超過某一數值時,水體中的溶解氧也會在金屬內部上發生鈍化反應,此時的腐蝕效率將維持在較低水平。但水體流速如果繼續增長,也會沖刷掉金屬表層的鈍化膜,帶來沖擊性腐蝕。通常情況下,熱電廠供熱管網的流速在0.5-2m/s,如果出現超過此流速的情況,也將導致供熱管網的腐蝕,增加泄露問題的發生概率。
1.5陰離子腐蝕
除上述提到腐蝕因素外,在熱電廠供熱管網的運行中,陰離子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再循環水中,存在硝酸根、硫酸根、氯離子等陰離子,此類活性離子的半徑較小,具備良好的極化度和穿透性,從而破壞掉金屬表面已經形成的鈍化膜,導致金屬材料表面腐蝕性問題。而且不同陰離子對于供熱管道的腐蝕速度也存在較大差異,基于以往經驗這些陰離子的腐蝕排序如下:高氯酸根>氯離子>硫酸根>醋酸根>硝酸根。
2熱電廠供熱管網腐蝕防護技術
2.1電化學保護技術
在熱電廠供熱管網腐蝕防護中,電化學保護技術的應用范圍較廣,可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其作用原理是將供熱管網中的水體作為電化學發生載體,借助陰陽極所發生的電子變換來完成腐蝕保護。此類防護方法在應用中,主要適用于熱電廠露出地面的供熱管道,主要在節點部位進行防護,
但是對于地下埋藏的供熱管道無法起到良好的防護效果,同時其經濟性相對較弱,應用效果較差。
2.2調節循環水pH值
在對熱電廠供熱管網運行期間,調節循環水pH值也屬于重要的防護方法。結合熱電廠運行特點,在對循環水pH值進行調節時的常用方法如下:第一,向水體環境中添加堿性物質,常用物質包括碳酸鈉、碳酸氫鈉、氨水等,具體的添加量需結合循環水初始pH值來進行計算,以均衡循環水的pH值。第二,在循環水通入供熱管道之前,可以將循環水先通入到含有堿性物質的過濾池,借助不同堿性調節劑來調整pH值,從而利用鈍化反應來提高材料的抗腐蝕性。基于以往實踐經驗可以得知,常用調節劑為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氨水等,調節效果的排序為氫氧化鈉>氨水>碳酸鈉>碳酸氫鈉[1]。
2.3補水系統除氧技術
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補水系統除氧技術也是目前工業生產中常用的除氧方法,從而降低循環水中的溶解氧濃度。在除氧劑的研究應用中,最早推出并且使用的無機除氧劑為亞硫酸鈉,其運行工藝的成熟度較高,同時具備良好的經濟性;聯氨也是目前使用較多的除氧劑,其具備一定的毒性,也屬于應用廣泛的材料;肟類化合物作為一種新型的有機除氧劑,目前在電熱廠供熱管網中應用較多,但是其使用價格較高,而且現場應用資料較少,因此無法進行大范圍推廣,只是在少部分電廠供熱管網中得到了應用[2]。
2.4供熱管網運行狀態調整
在供熱管網停用后再次啟用時,因為不銹鋼管道內長期未進入水體,在空氣、水分因素影響下,使得內壁上附著了大量鐵質,此時直接通入循環水,也會增加水體中鐵元素含量,增加腐蝕問題的發生速率。基于此在實際應用中,也需要做好供熱管網排污和沖洗工作,同時也需要做好水質檢查工作,等待水質檢查合格后,再將循環水通入到管網當中。等待供熱管網運行一段時間后,也會從供熱管網的最底部再次進行排污,從而將循環水中的鐵元素濃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從而提高供熱系統工作狀態的穩定性[3]。
2.5合理融入緩蝕劑
除上述提到的防腐辦法外,也可以通過融入緩蝕劑來提升管網的耐腐性。從目前的使用情況來看,常用緩蝕劑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第一,無機緩蝕劑,常用無機緩蝕劑包括鉬酸鹽、鎢酸鹽、磷系緩蝕劑、鋅鹽等,結合實際情況計算合理用量,以提高系統運行結果的穩定性。第二,有機緩蝕劑,常用有機緩蝕劑包括有機膦系緩蝕劑、有機胺類緩蝕劑、葡萄糖酸鹽類緩蝕劑等。第三,天然化合物類緩蝕劑,常用天然化合物類緩蝕劑包括聚磷酸鹽、氨基酸鹽等,結合實際情況計算合理用量,維持系統運行狀態的穩定性[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電熱廠供熱管網運行中,腐蝕性問題直接威脅到系統運行安全性和穩定性,基于此類問題出現原因,擬定合理的防護技術,不僅可以提升供熱管網的運行穩定性,而且對于延長供熱管網使用壽命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成軍.供熱管網防腐保溫技術探討[J].廣西城鎮建設,2021(03):
95-97.
[2]田琦,呂淑然.基于IAHP的城市供熱管網泄漏風險分析[J].安全,2020,41(11):9-15.
[3]王佳.熱水供熱管網的腐蝕與防護措施[J].全面腐蝕控制,2019,33(09):90-91.
[4]燕春生.直埋敷設供熱管網的防腐蝕問題分析[J].全面腐蝕控制,2019,33(0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