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經驗不足缺乏對本病認識 對疾病的認識不足是最重要的誤診原因。不典型病例未引起臨床的足夠重視,尤其對發熱、脾腫大等腸外表現的病因未深入探討和鑒別診斷,也是造成本病誤診的重要原因。近年來炎癥性腸病的發生率顯著上升,故需要在臨床工作中提高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認識,并對本病及相關的炎癥性腸病和常見的鑒別疾病有全面和詳細的掌握。
1.2未選擇特異性檢查項目 在臨床工作中常由于未選擇特異性檢查項目,如未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病變部位行結腸鏡或黏膜病理學檢查,而導致漏診和誤診。典型潰瘍性結腸炎的結腸鏡配合黏膜病理學檢查往往能夠提供良好的診斷參考。另外,還可能由于醫院的條件有限,缺乏特異性檢查設備,從而造成漏診和誤診。
1.3缺乏特異性癥狀和體征 在臨床工作中有些疾病往往缺乏特異性癥狀和體征,這也是潰瘍性結腸炎誤診的原因之一。多數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病情表現為慢性反復發作,且癥狀較輕,也可能更多是腸外表現或全身癥狀,容易誤診。對于此類患者,需要在問診及體格檢查時更加細致認真。由于本病臨床癥狀以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為主,特異性不強;黏膜病理學檢查多數僅提示慢性炎癥性改變,客觀上造成對部分不典型潰瘍性結腸炎的誤診及漏診。
1.4其他誤診原因 還有臨床醫生診斷思維局限,對以血便為主的病例易診斷為痔瘡,而首發癥狀為黏液膿血便者則易診斷為感染性腸病。特別是病程較短的急性期患者,如未詳細的追問病史和進行相關的輔助檢查,通常容易造成誤診或漏診。而過分依賴或迷信輔助檢查結果,單憑結腸鏡表現或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就排除或診斷某一疾病也是不全面的。最后,藥物的影響可能也會導致誤診。
2.1掌握疾病診斷要點 首先對持續或反復發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癥狀的患者,需要排除急性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蟲病、腸結核等感染性腸病,以及Crohn病、缺血性腸炎、放射性腸炎等。對急腹癥患者一定要詳細詢問病史,對伴有腹瀉、長時間陣發性腹痛、腹脹、黏液膿血便等癥狀的患者,查體時需要格外注意,盡量采用結腸鏡及黏膜病理學檢查證實。
2.2重視鑒別診斷 ①感染性腸病:細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較為常見,由于其臨床表現同潰瘍性結腸炎有較多相似之處,且便培養及便常規檢查陽性率低,早期缺乏結腸鏡及黏膜病理學依據時,容易誤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細菌性痢疾是由各種腸道細菌感染所致,便培養可分離出致病菌,并且抗生素治療有較好效果,一般在4周內痊愈。而對于阿米巴痢疾,主要侵犯右半結腸,潰瘍較深,潰瘍間的黏膜大多正常;糞便或潰瘍周圍滲出物可見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或包囊,血清阿米巴抗體陽性。②Crohn病:潰瘍性結腸炎與Crohn病的鑒別比較困難,需依賴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③結腸腫瘤:一般來說結直腸癌多發生于中老年患者,直腸癌指診可觸及腫塊,結腸鏡及組織病理學檢查能夠確診。④腸易激綜合征: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糞便中常有黏液但無膿血,顯微鏡檢多正常,隱血試驗陰性,結腸鏡檢查多無器質性病變的證據。
2.3擴寬診斷思維 在臨床工作中,需要提高對潰瘍性結腸炎發病過程中癥狀和體征與病變之間關系的認識。如黏液膿血便幾乎是本病活動期的必有癥狀,也是輕度患者的唯一表現。本病直腸受累居多數,故常有里急后重,這些特點有助于本病的診斷。了解本病的發病規律,詳細詢問病史,仔細查體,排除易與本病混淆的疾病,綜合全面分析判斷,就能提高診斷準確率。一些疾病與本病有相似的癥狀、體征,在不同的輔助檢查中找出各自的特點有助于減少誤診。最后,重視本病的腸外表現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少數患者腸外癥狀比較突出,甚至以腸外表現為始發癥狀,故遇到有腸外表現患者時,應想到本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