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安
“超級節能,冬暖夏涼!”走進位于北京大興區半壁店村的“零舍”,400平方米的建筑,夾心保溫紅磚砌墻、彩色薄膜光伏鋪頂,天友集團首席建筑師、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任軍自豪地介紹,這個由農房改造而來的示范項目,建筑綜合節能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分別達到75%、 60%,“之所以取名‘零舍,體現了我們從近零能耗邁向零能耗的決心?!保ㄕ浴度嗣袢請蟆?021年8月11日)
近年來,發達國家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視建筑節能,推廣近零能耗建筑。國內目前有400萬~500萬平方米的近零能耗建筑,發展前景廣闊。雖然我國的近零能耗建筑事業雖然也在不斷發展,但是離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仍比較遙遠。
對于很多市民來說,看到“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這幾個字,還會有點陌生,不過在江蘇不太一樣。一項最新統計顯示,江蘇綠色建筑項目已近千項,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綠色建筑規模連續8年保持全國第一。
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對綠色建筑給出硬性規定,這是全國第一部促進綠色建筑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按照要求,在規劃、設計、建設過程中,江蘇省新建民用建筑應采用一星級綠色建筑標準;使用國家資金投資或國家融資的大型公共建筑,應采用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條例鼓勵其他民用建筑按二星級以上的標準設計,縣級以上政府發改部門在項目立項時,會將綠色建筑要求納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范圍。
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在環境壓力日益凸顯、節能與健康需求成為廣泛共識的今天,綠色開發理念逐漸成為房地產開發的新要求。我國房地產企業普遍面臨著綠色轉型的機遇和挑戰。以綠色建筑為帶動,近年來我國的綠色房地產取得了較快發展。全社會的建筑節能意識日漸形成,城市新建建筑的節能比率不斷提高。目前,有超過20%的城市啟動了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許多城市開展了低碳城市示范實踐,有力地促進了綠色房地產的發展。
有數據表明:在全社會能耗中,建筑耗能已占四分之一,五年后將超過三分之一,加上蓋房子及生產建材的能耗,全社會能耗一半被建筑“吃掉”!這個可怕的數字提醒人們:必須把建筑這個耗能大戶變成節能大戶!如江蘇每年竣工的建筑在4000萬平方米以上,如果都能達到節能50%的強制要求,五年間可省電190億千瓦,等于省下760萬噸標煤,等于少建12座30萬千瓦的發電廠;對居住者來說,節能住宅帶來的遠不止省多少電費,更重要的是以低能耗,換來高舒適度。住進節能住宅,比起普通房子,夏天要低1~1.5℃,冬天要高3~5℃——這種冬暖夏涼的舒適感覺是用錢買不到的。
節能住宅的建材和科技含量均相對要高,所以造價會有所上升,但不同類型房屋的造價成本上升幅度區別很大。業界將目前生態節能建筑成本劃分為低、中、高三種梯度模式:低度模式:住宅節能達到國家規范標準,采用外墻保溫、隔熱措施,每平方米造價約增加100元左右。中度模式:節能標準與舒適度介于低度和高度之間,依據不同的自然區域會有區別,根據五合國際在全國二、三線城市初步探索成果,每平方米造價增加約400到500元。高度模式:住宅實現高舒適度低能耗的標準,采用輻射式采暖制冷、量換式新風、高效保溫外墻體系、外遮陽系統等達到歐洲節能標準。高層住宅每平方米造價約增加800元左右,別墅由于需要獨立的系統和較多的外墻外窗面積,每平方米造價增加約1500元左右。
盡管節能建筑與普通住宅相比,每平方米要增加10%~20%左右的成本,但相對而言,換得舒適度和節能效果的提升,還是物有所值的。譬如,節能住宅給業主帶來的最直接的收益是各種采暖費用的降低,雖然節能住宅必然會導致一定的造價增加、購買成本增加,但綜合效益是明顯的。以北京一個140平方米的住宅為例,以低度模式計算,節能65%的建筑成本將增加14000元,而普通建筑全年總能耗折合電量 包括日常照明、采暖、空調 用電量為6153度/年,而節能住宅的全年總能耗折合電量為2153度/年,相比而言,節能住宅每年節省的電量為4000度,每度電如果以0.45元計算,則全年節省的電費為1800元。由此可以看到,節能建筑的初始投資增加了14000元,但每年可以節省1800元,8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資,按建筑50年的使用期限,在剩下的42年中,每年可節省1800元,共計75600元,這還未考慮通貨膨脹和能源價格攀升的因素,由此可見收益還是相當明顯的。
(編輯/侯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