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國 郭雷
摘 ? ?要:玉米種子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玉米產量的高低,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直接決定了玉米種子的質量。以開展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的重要意義為切入點,通過分析我國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存在的問題,找尋針對性的解決策略,進而全面提升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水平,為提升我國玉米種植產量提供可行性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玉米種子;質量監督;檢驗;解決策略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9-012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3 ? ? ? 文獻標志碼:A
玉米種子質量監控與檢驗工作在玉米農業生產環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有效提升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水平成為農業生產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1 ? 開展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的重要意義
我國幅員遼闊,土質肥沃,吉林省的土壤和氣候十分適合種植玉米,是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因此,我國的玉米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生產優勢,在玉米種子產業方面,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農家自留種子發展成為改革開放后的雜交種子。隨著我國種子培育技術不斷地發展,逐漸培育出優質、高產、耐風、耐寒的玉米種子。雖然優質的玉米種子能夠提升玉米產量,但是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是玉米種子質量的重要保障[1]。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能夠有效篩選出優質的玉米種子,提高玉米種植生產中優質玉米種子的純度,在玉米實際生產過程中使用種子的凈度、純度、水分以及發芽率都能達到優質標準,從而篩選出不合格的種子,幫助玉米實現高產、高效以及高質的核心目標,全面提升玉米的產量。
2 ? 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 主體不明確
我國在玉米種子質量監管機制建設過程中,政府職能結構建設存在重復性,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流程劃分不夠清晰,多家行政管理單位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容易出現職責不清晰的問題,區域內種子市場監管實現統一管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
2.2 ? 缺乏科學的玉米種子質量監督管理執法管理體系
在玉米種子市場監管過程中,我國的玉米種子經營主體已逐步實現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企事業單位的組成成分十分復雜,使玉米質量監督管理執法工作面臨較大的挑戰。當前地方性區域還會采取農村集市交易等動態的交易模式,給玉米種子市場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當前我國種子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建設尚不完善,不能滿足治理玉米種子市場的全部要求,各級種子站尚未形成一套標準化的質量監督和檢測流程,資源和人員配置方面也無法實現統一調配,區域間的協同工作能力相對薄弱,玉米種子質量監督管理無法形成科學有效的執法管理體系。
2.3 ? 玉米種子質量檢測科研投入不足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將玉米種子的科技研發作為一項戰略發展項目,將其投入到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從總體上看,我國玉米種子科技研發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然而,我國對玉米種子質量監控與檢驗的科研投入嚴重不足,難以跟上玉米種子的研發進度,使得玉米種子質量監控與檢驗工作難以實現與時俱進的發展目標。首先,玉米種子質量檢測在研發經費投入方面有限,并沒有足夠的專項資金投入到玉米種子質量檢測技術的科技研發中,無法持續性開展檢測技術研發工作,致使玉米種子質量檢測方向出現嚴重的“產、學、研”脫節現象;其次,缺乏玉米種子質量檢測創新人才培養,使得種子質量檢測結構缺乏專業性的應用人才,阻礙了玉米種子質量檢測技術研發的推進。
2.4 ? 優質種子資源質量監督管理不完善
近年來,由于玉米產業發展較快,玉米種子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然而,我國在優質種子資源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方面,缺乏引進優質種子的資源意識,致使區域內種子更新換代周期長,造成了玉米種子性狀退化的現象,致使玉米種子質量急劇下降。
另一方面,我國種子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對種子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足,整體缺乏知識產業的保護意識,使得玉米種子自主研發的動力不足,影響了科研機構、企業以及科研人員的創新性和積極性,玉米品種更新的速度降低,進而破壞了玉米產業的整體發展,致使玉米種子質量下降。
3 ? 解決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問題的對策
3.1 ? 政策性對策
3.1.1 ? 強化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資質認證
玉米生產要想切實提升玉米種子質量監控能力與檢驗管理水平,就必須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強化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的資質認證,使市級、縣級的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全面通過省級資質認證。種子質量檢驗機構需要抽查區域內種子質量和檢驗工作,提供種子質量檢驗技術咨詢以及培訓等服務,形成種子質量檢驗工作一體化平臺,進而提升玉米種子的質量。
3.1.2 ? 強化種子質檢人員的業務能力
種子質量檢驗機構需要不斷加強對玉米種子質量檢驗的技術力量和人力資源,通過不斷引進農業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制定科學完善的種子質量檢驗培訓體系來提升種子質量檢驗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養。強化日常實踐訓練,通過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模式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以技能實踐練兵的方式來加強日常實踐訓練,幫助工作人員熟練掌握種子室內檢驗基本方法。構建科學的專業培訓體系,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可以聘請高校專業的教師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采取一線質量檢測工作人員的經驗交流會以及構建玉米種子繁育試驗基地等方式對工作人員的操作和實踐進行培訓,全面提升種子質量檢驗機構人員的業務能力。
3.1.3 ? 完善玉米種子質量監督管理體系
玉米種子的質量決定了玉米的產量,所以玉米種子質量監督管理的效率決定了玉米的生產效率。因此,相關部門要想切實解決玉米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問題,就應在玉米育種時開始把控,加強建設玉米種子生產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形成完善的市場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堅決不允許未經檢驗且不合格的玉米種子流入市場。一旦發現要從嚴從重處罰,玉米種子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要納入到標準化的規范流程,實現有序開展。
3.1.4 ? 重視科研管理和人才儲備工作
首先,玉米種子質量監控與檢驗要提高科技創新力度,各級單位要在玉米種子科技研發方面擴大規模,提升育種水平,保障資金支持,實現跨學科、跨地域科研交流,并加快推進科研轉化成果效率;其次,玉米種子質量監控與檢驗要發揮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優勢,管理機構和企業要與高校開展校企聯合的辦學模式,為行業培養高端的素質人才。校企合作模式不僅能夠提升技術和應用實踐能力,還能讓學生提前熟悉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生產操作環節,熟練掌握相關業務技能,為種子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培養梯隊人才,實現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3.2 ? 技術性對策
3.2.1 ? 田間檢驗
首先,檢查標準。玉米種子質量的田間檢驗一般在隔離區四周300 m以上的空間距離,嚴格依照國家相關標準,對玉米品種的特征進行觀察、分析以及鑒定。通過試驗論證,在摸苞去雄時若保持 1~2 片葉,可提高玉米產量,過多玉米產量則會下降。其次,玉米種子質量監控與檢驗。在田間檢驗時需要對玉米品種、病蟲植物、雜草及異品種作物進行數據統計,并記錄百分率。此外,田間檢驗還需要處理違規制種田,必須徹底清除,全面提升工作人員及農民的種子質量意識。
3.2.2 ? 室內檢驗
室內檢驗也是玉米種子質量監控與檢驗環節中一項對種子純度檢驗的方法。第一,純度檢驗。當前較為可靠的玉米種子鑒定純度方法已經納入到國家相關檢驗規定范圍內的田間小區種植和鹽溶蛋白鑒定,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利用DNA分子技術進行純度檢驗也逐漸在玉米種子質量檢驗中實踐應用。第二,發芽率檢驗。玉米種子的發芽率也是衡量玉米種子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通常情況下,采用紙床、沙床和土壤的方法來檢驗玉米種子發芽率,并在水分、空氣以及溫度適宜的條件下進行檢驗工作。第三,水分檢驗。玉米種子所含有的水分對玉米種子進行貯藏、調運以及安全包裝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對玉米種子的壽命有影響。因此,玉米種子質量監控與檢驗工作需要在確保玉米種子不發生霉變和凍傷的前提下,保障玉米種子水分維持在標準的范圍內,進而確保玉米種子的發芽率,提升玉米種子質量。第四,種子凈度檢驗。玉米種子的凈度檢驗主要是樣品種子的清潔干凈程度,該過程主要考察優質種子在檢驗樣品所占百分比。
3.2.3 ? 玉米種子質量檢驗鑒定技術
當前我國玉米種子質量監控與檢驗采用的鑒定技術主要有石碳酸染色法、愈創木酚法、熒光鑒定法以及堿液處理法等。碳酸染色法主要是根據石碳酸染色原理,對種子的皮殼進行酚酶活性檢測。愈創木酚法主要是根據種皮內含有可以使過氧化氫分解而放出氧氣的過氧化物酶,愈創木酚被氧化,進而產生紅棕色的4-鄰甲氧基酚。熒光鑒定法是利用紫外線來激發種子的檢驗方法。堿液處理法主要采用氫氧化鉀或者氫氧化鈉試劑對玉米種子的真實性進行鑒定,依照標準品種顯色的方法來計算玉米種子的品種純度,進而統計檢測品種的種子數量。
參考文獻:
[ 1 ] 李廣忠.對種子檢驗與提高玉米種子質量的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5,39(5):30,38.
[ 2 ] 王元寶.基于知識網絡視角的玉米種子產業鏈創新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5.